在过去的24个小时里发生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如题所述

人生的每一天都很珍贵,有太多重要的人要去陪伴,很美好的事情要去经历,当然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这样的每一天虽然都很充实,但是也会错过很多很要的新闻、有趣的事情和新奇的事物。在闲暇之余抽出几分钟时间,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在你不知道的24个小时里到底发生了那些事情。

要闻:5月17日上午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捷克总统泽曼,今天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拄着拐杖,73岁高龄的捷克总统泽曼,和他的夫人一同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敬献花圈。并亲自为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树苗培土浇水。在签名册上,他写下“深深的哀悼”几个字。

泽曼总统表示,2015年他曾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次专程来到纪念馆,是一种延续,怀的是同样的心情。“当时的活动纪念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今天我来到这里,是因为在二战期间,1937年中国有30万无辜百姓死于这场南京大屠杀。悼念这些死难者,并为他们敬献花圈,我认为这是我的义务。”泽曼总统说。

泽曼总统是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首位在职外国总统、也是继2014年丹麦女王后的第二位外国元首。


娱乐大事件:5月17日上午,至上励合成员刘洲成妻子通过微博公开发布离婚声明,并发两人聊天记录和长文控诉刘洲成先后六次在其怀孕和月子期间家暴,曾因家暴致使妻子小产,并多次要求妻子提供钱财买房,两人曾离婚又复婚。


据悉,刘洲成妻子已经向法院诉讼离婚。女方虽然爆料了很多内容但自己也被扒皮,有网友爆料刘洲成妻子曾是小三还未婚生女。这些事情假假真真,且当茶余饭后之闲谈看之。


5月17日,全明星探曝光孙艺洲与妻子曹晓雯的爱女,以及一家人聚餐的视频。视频中,孙艺洲在饭店和家人聚餐,老婆曹晓雯和双方父母全部到齐,二人的女儿也坐在身边。小姑娘和老爸隔空对话,在饭桌上亲密互动,可以看出孙艺洲对女儿十分疼爱。网友们纷纷表示:“戏里的花心吕子乔竟然是18k纯暖男一枚。”


2012年,孙艺洲接受专访时就已公开已婚消息,妻子为大学同窗,二人经过9年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夫妻感情十分融洽。据爆料,今年年初,孙艺洲和妻子还曾一同装修房子。如今又被拍到一家人其乐融融聚餐场景,网友们纷纷为靠谱暖男送上祝福:“没想到吕子乔竟然是如此痴情的一枚汉子,祝全家幸福!”


国内外奇闻:“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州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许多经过的船只、飞机及人员会“神秘失踪”,因而到了近现代,它已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15日,一架从波多黎各飞往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私人飞机在著名的“百慕大三”角上空失联,机上四人生死未卜。当地时间16日下午,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巴哈马群岛的伊柳塞拉岛东部15英里处找到了飞机的残骸。

据报道,15日上午,失事飞机从波多黎各出发,飞往佛州东北部海岸的泰特斯维尔,飞机失联时的飞行高度为24000英尺,据悉当时并未有恶劣天气出现在附近空域。

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15日下午,这架飞机出现在伊柳塞拉岛东边,随后位于迈阿密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便失去了与该架飞机的雷达联系。


17日下午海岸警卫队称,直升机救援队已发现了失联飞机残骸,正在搜寻是否有生还者。当局透露,机上四人是两名成年人和两名年龄分别为2岁和4岁的儿童,希望失踪人员都能够被救援队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成功逃生。


律法大事件:针对八种常见犯罪的量刑,最高法17日出台指导意见。其中,对一些醉驾行为的量刑做了具体规定:“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此消息播发后,引发舆论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就在于醉驾不一律入刑是否会引发选择性执法。



其实,一直以来,“醉驾是否一律要入刑”就饱受争议。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根据规定,只要醉驾,就一律入刑。对此,在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打击面过广,一种则坚持认为醉驾应该入刑。而两种观点的冲突点则为:是否应综合考虑醉驾的不同情节和情况,做到罪责相适应。

早在“醉驾入刑”实施之初,在全国舆论为“醉驾一律入刑”一片叫好声中,当时的最高法副院长就曾表示,对于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酒驾行为,不认为是犯罪,并要求各级法院正确把握危险驾驶罪构成条件,不应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

不可否认,“醉驾一律入刑”发挥了极大的威慑作用,无论是酒驾还是醉驾的比例都呈现断崖式下降。公安部2016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5年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247.4万件,与法律实施前五年环比下降34%。其中查处醉酒驾驶的案件42万起,环比下降38%。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醉驾行为,其危害程度和恶性程度相差很大。将不同程度的醉驾与一般的醉驾同罪而论、一律判刑,恐怕难言公平公正,也有违刑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制定“醉驾一律入刑”的初衷为了遏制醉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的危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醉驾一律入刑”毕竟是针对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特殊司法手段,在彰显对酒驾醉驾的惩治作用和产生巨大威慑力的同时,却也暴露存在的问题。

近日,广州的一起醉驾案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位刘医生在代驾将其送入小区后,自己挪车,不慎发生了轻微剐蹭,与保安发生争执后警方介入,最终被控危险驾驶罪。经二审改判后才免予其刑事处罚。诸如此类问题在醉驾入刑后,时有耳闻。最高法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正是汲取了司法实践中所产生的经验教训。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最高法院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是对既有法律规定的重申,也可以被看做是纠偏。“这并不是表明最高法院在危险驾驶罪上,态度上有什么转变。只是当时是新法出台,可能各地执行得比较严格一些,另外,考虑到定罪还是不定罪的标准不好掌握,怕出现选择性的执法,所以一时也出现了只要抓到醉驾就定罪的状况。”

按照阮齐林教授的观点,将规范醉驾量刑解读为醉驾入刑松动并不准确,指导意见并没有松动。但他同时也担忧,对醉驾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不予定罪处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规定,可能会出现选择性司法的问题。“如何来认为情节是否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呢?这就需要拿出一个标准来。否则容易出现司法不公,破坏司法公正的情况,这是人们所担忧的,同时也是考验司法者的智慧的地方。”

纵观舆论,正如阮齐林所担心的一样,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标准如果掌握不好,可能会破坏司法的公信力。然而,这种担忧并非是因噎废食的理由。发现问题,而不改正;发现漏洞,而不弥补;发现法律运行中的问题,而不纠正,这只会陷入错上加错的轮回,至少本次指导意见的发布,给了中国司法一次与时俱进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醉驾情节轻微者酌情不入刑,不代表醉驾不入刑,更不代表法律对一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险行为大开绿灯。醉驾仍需承担相应的惩处,只不过那些情节极度轻微,却被严重判罚的“乌龙”,即将消失。

至于部分舆论担忧对醉驾行为选择性司法,确实有其道理。但不要因为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寸步不前。更何况,解决选择性执法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司法改革的施力方向。

如此看来,引发争议的并非最高出台的指导意见,而是对酒驾醉与非醉判定标准模糊的迷茫。如何更清晰的明确醉酒标准,这就更需要相关司法机关出台细则,在破除旧有条款局限性的同时,杜绝新规权利寻租的空间,方可解民之所忧。

以上就是在过去的24小时里发生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衷心的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你一些收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7
悯农李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7
都说了不知道你怎么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