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独坐敬亭山的中心思想

要短的!!!急!!!!

《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

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扩展资料

众鸟高飞尽,隐含是说今天都是背叛的人跑到高位去了。孤云独去闲,他自己品格像白云一样的洁白没有亏缺。那也只有晾在一边闲置。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两层意思:

一是,山之外的俗世,到处充满了令人厌恶的小人,只有进山心灵才能得到安宁,而山也不厌恶李白。

二是,我今天坐在这边看敬亭山,身边没有一个当世的朋友,只有上友古人谢朓。在举目所见尽是小人的世上,虽然形体上是孤独的,但精神上并不孤单,有一位在同一个地点,看着敬亭山的谢朓跟我志同道合。

相看是对坐相望,对坐的位置是宣城的谢朓楼。谢朓(tiǎo)是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李白对谢朓非常佩服,时常怀想当年谢朓在宣城的文采风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寞之情以及对敬亭山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25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寞之情以及对敬亭山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3个回答  2019-04-14
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独景象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了孤独寂寞的感情
第4个回答  2020-05-11
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寞之情以及对敬亭山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