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传统文化”传统与保护的思考

如题所述

一、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确实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重现!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对于传统节日,立法者怀有敬畏之心才是最根本。对于传传统节日虽然是历史形成的,但是作为一种民众的生活文化,它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像滚雪球一样,从原来得很简单的节日逐渐演变发展,最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主题、固定的形式。它的形成,除了民众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他的兴衰也许是由历代的政府提倡和反对决定的。就看政府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节日文化里面应该有什么东西,不应该有什么东西。政府在这个过程里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应该扶植,因为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在政策上要明白地表明,可以这样过下去。另外,政府应该注意文化的保护。人们在过这个节,那就要通过研究看看这个节日形成的历史、它的发展和对这个民族起到的作用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样把它的历史来源搞清楚,把每次活动都记录下来。  二、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  其实,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扬。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  三、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  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他。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传媒应该做的事情。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首先要介绍传统民俗文化,然后请嘉宾来讲,有研究的人来讲,另外就是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年轻人。  四、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我们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有的保存得还很好,我们民间还保存了很多东西,我们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看看我们的传统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至少通过传统文化应该知道我们的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社会正是发展到我们今天的社会,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