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文。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借物咏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来表现白杨的“不平凡”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16
《白杨礼赞》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第一部分: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连用四个“难道”,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由含蓄到明朗逐渐展示出来,使主题逐渐深化。
第四部分: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整篇课文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后,读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作者如何来赞美白杨树?对此,作者并不立即回答,而是从容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象。先以比喻勾出西北高原的特有景色,然后分写“黄”与“绿”。不仅讴歌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并且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表赞叹。接着,又用彩笔浓抹出西北高原的特色——“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就自然令人产生“雄壮”或“伟大”的感觉,但同时也会感到有一点“单调”。在指出不足之后,笔锋突然一转,由景及树,将白杨树引到读者的眼前。这里,作者为安排白杨树的出现,颇具匠心。白杨树不是生长在南方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沃土中,而是生长在天地开阔、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它以坚强挺拔的英姿傲然耸立着。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一排”、“三五株,一株”,由远而近,看得更真切。这不能不使作者“恹恹欲睡的情绪”为之一振,并发出惊奇的赞叹。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笔直”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既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也是白杨树内在精神的外露。第2-5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说,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每一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两句是总说,但内容已经深化,着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精神),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