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农村,喜葬有什么习俗?

在农村喜葬都没有什么习俗?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喜丧,要满足喜丧需要有三个条件。首先必须要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去世的人必须要是家族里的家长,另外年纪还要达到八九十岁。有些去世者甚至已经超过了一百岁,年纪越大的人越符合喜丧的条件。

第三点就是圆满的结束这一生,民间认为逝者生前做了很多的好事,修了许多的功德,因此没有得任何疾病就去世了,这属于自然而亡,这也是所谓的喜丧最根本的条件。只要满足了这三点,就符合喜丧。

岳西县的人首先要确定安葬亡者,因此选择墓地非常的重要,他们会先请风水先生来看一下地形,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日期进行埋葬。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死者的生肖,还有家人的生辰八字,一般会找一些地理书反复的核对。第二步就是准备埋藏棺材的墓穴,这个一般是专业人员根据罗盘来确定的。

参与人员一般都是男性,农村地区家族观念特别的强,邻里之间在喜丧或者是其他的红白喜事上都是互相帮衬的。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同,有些一天就能挖好。如果当地地质比较坚硬的话,可能需要花上两三天的时间。之后还会用稻草或者是芝麻秆在里面燃烧一会儿,然后就是把棺椁抬到坟山,这个场面比较热闹,一边走路一边撒纸钱,后面有一大帮人哭哭啼啼的。送行的基本都是亲友和邻居,之后就把棺材放在里面填土埋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在农村有一种特殊的葬礼,不同一般葬礼的悲痛和沉重,前来的人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样的葬礼被人们称为“喜丧”。这样的葬礼几乎很少见,连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会跑来参加,场面特别热闹,前前后后要举办三天的宴席。

在农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举行喜丧,举办喜丧要具备各种条件。以前整体人的寿命比较低,也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一说。越老的人在农村越受到尊重,不管到了谁家都会管饭,老人也是农村最宝贵的财富。

农村的喜丧一般都在百岁以上,这样的人整个乡镇都会被祝福。百岁的老人一般都是无疾而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走了”。这样的没有什么忌讳,周围村子来的人都可以随便去,都想沾沾老人家的福气。

在农村讲究人丁兴旺,人多的家庭也是人们说的全福。儿孙满堂也是农村衡量一个家庭的标准,人多了才被人家认为有福气。百岁的老人一般都五世同堂甚至六世同堂,这样的人家也有财力能举行“喜丧”。

在农村做了很多善事也会被人们所尊重,在走的时候无疾而终,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善终,这样的人才有福分举行“喜丧”。“喜丧”是为了对长寿者的一种念想,也是对逝者的尊重。但对于老人并不好的家庭不能举办喜丧,人在的时候不孝顺,人走了摆这些场面有什么用,这也会让全村的人瞧不起。

在农村举办喜丧比较隆重,过程没有太多的悲伤,因为老人走的没有遭什么罪,这是一生也比较完美。“喜丧”的时候每个人走的时候都会领一个碗,村子里面给这些叫长寿碗,也说这带着寿星的福气。
第2个回答  2019-08-05
河南丧葬的习俗有瓮葬,天葬,埋葬忌月,瓮棺葬,哭灵。

1、葬俗是人生礼俗的终结,近现代的葬俗多能向邈茫悠远中寻求源头,如盛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瓮葬"习俗,在已经发掘的仰韶文化墓葬中,陶制瓮棺是初民最早的大量使用的葬具材料。

2、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

3、埋葬忌月的习俗存在于河南一带,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是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

4、瓮棺葬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为葬具,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个别成人也有用瓮棺,一般用2或3件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地面下。

5、哭灵在农村比较多见,用以寄托亲人对已故父母的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瓮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丧葬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瓮棺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哭灵
第3个回答  2019-08-05
在农村有一种特殊的葬礼,不同一般葬礼的悲痛和沉重,前来的人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样的葬礼被人们称为“喜丧”。这样的葬礼几乎很少见,连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会跑来参加,场面特别热闹,前前后后要举办三天的宴席。

在农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举行喜丧,举办喜丧要具备各种条件。以前整体人的寿命比较低,也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一说。越老的人在农村越受到尊重,不管到了谁家都会管饭,老人也是农村最宝贵的财富。

农村的喜丧一般都在百岁以上,这样的人整个乡镇都会被祝福。百岁的老人一般都是无疾而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走了”。这样的没有什么忌讳,周围村子来的人都可以随便去,都想沾沾老人家的福气。

在农村讲究人丁兴旺,人多的家庭也是人们说的全福。儿孙满堂也是农村衡量一个家庭的标准,人多了才被人家认为有福气。百岁的老人一般都五世同堂甚至六世同堂,这样的人家也有财力能举行“喜丧”。

在农村做了很多善事也会被人们所尊重,在走的时候无疾而终,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善终,这样的人才有福分举行“喜丧”。“喜丧”是为了对长寿者的一种念想,也是对逝者的尊重。但对于老人并不好的家庭不能举办喜丧,人在的时候不孝顺,人走了摆这些场面有什么用,这也会让全村的人瞧不起。
第4个回答  2019-08-05
中国民间农村丧葬习俗
一、过世在农村,亡人为大,老人去世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和隆重的丧葬仪式才能入土为安,否则被认为是对亡人的大不敬,会遭受到报应的。老人在去世前,嫡系儿孙必须守在床前聆听遗言和教诲,称作“送老”。在确认老人升天后,燃放鞭炮,将早就准备好的三斤四俩草纸在屋内进行燃烧,称作“倒头纸”。所有儿孙子侄都应大放悲声,以送老人上路。老人升天后,不宜在床上久放,应立即将老人抬下床,停放在正屋大厅的冰棺里。紧接着是布置灵堂,灵堂一般是设在大厅里。然后,将老人床上的被子黄草等用品拿到一个近水的池塘边全部烧掉,称之为“烧枯草”。 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应披麻带孝,被称作“孝子”,必须在灵前守孝,不宜随便串门走动。二、把讯通过将近半个钟头的悲泣之后,孝子儿孙们的情绪逐渐回归平静,到了料理丧事的时候了。在农村红白喜事中,资历丰富的年老长者享有最大的话语权。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遇到这种事情,他们能沉稳冷静,妥善处理好一切事情。亡人尸休停放好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封殓”、“出殡”和“落葬”的日期和时辰,称作“打破水”。在农村有专职的“道士”来从事这一行业。这些日期和时辰在农村人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日子没有看好的话,是没有人愿意来帮忙将死者抬出去安葬的。为了表示对道士的尊重,东家应派一个中年人去道士那里“打破水”。道士会根据死亡老人的生辰八字和死亡时辰推算出“封殓”、“出殡”和“落葬”的日期和时辰。“破水”打好以后,就要安排“把讯”了。“把讯”就等于“讣告”,就是正式地将老人过世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亲戚。在过去,“把讯”的人去到亲戚家,将老人过世的消息告诉亲戚家的主人,亲戚家还要煮上一碗面条给把讯的人吃,面条里还要放上几个鸡蛋。把讯的人必须吃掉它,亲戚才会放人,否则认为不吉利。现在“把讯”的程序大大地简化了,出门在外的用电话通知一下,家里有人的还是要派人去把讯,但吃面条这一关就免去了。三、“封殓”、“出殡”和“落葬”老人从过世到落葬一般要在家里停放三到五天或者更长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日子吉不吉利。在这停放的时间里,所有邻居和亲朋好友在接到讣告后,都会陆续前来灵堂吊唁,我们那边之为“上香”。凡来上香者要带上一些草纸、鞭炮和花圈;进门时便将鞭炮燃放,来到灵堂前点上一柱柴香,辈份和年龄比死者低的,必须对死者行三拜九叩之大礼。所有上香仪式到封殓那天的白天达到了一个高潮,一般的亲戚都会在这天赶来上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