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对中国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如题所述

诗歌是文学的一个显类。世界上不论哪一种民族文学,诗歌总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过大量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浩瀚的瑰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学,无疑以诗歌最具代表性,研究诗歌的发展,可以基本上把握到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诗歌作品大抵可以分为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表现形式指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主要包括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要素。思想内容通常指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现象,主要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感情等要素。我们的思维定势往往是重内容,轻形式。在此,经过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研究,笔者认为,从成功的具体诗歌作品来说,表现形式和内容应是完美结合的,缺一不可,但对诗歌本身的发展来说,诗歌表现形式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的进步。中国文学是注重表现形式的文学,诗歌的生命正于它的形式美。美国理论家马克·肖勒认为:“现代批评向我们表明,只谈内容本身决不是谈论艺术,而是在谈论经验;只有当我们论及完成的内容,也就是形式,也就是艺术品的本身时,我们才是批评家。内容(或经验)与完成的内容(或艺术)之间的差距便是技巧。”(《技巧的探讨》)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诗歌就特别注重形式美。相传作于黄帝时代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周易》引用的上古民歌民谣,如《屯·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贲·六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4
促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