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么处理鬼神问题的?

如题所述

孔子不信鬼神,不参与迷信活动,他处理有关鬼神问题的办法是“敬鬼神而远之”。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认为人的肉体死亡之后,灵魂仍然存在,这些魂灵仍然在活动,称作鬼。这些虚幻的鬼魂在一个虚幻的阴间世界活动,其中的好鬼(鬼中的精灵)被封为神。鬼神都有灵异,可以给阳间的人祸或福。敬奉鬼神成为社会的习俗,由来已久。

距离孔子一千年的殷商时代的人,特别迷信鬼神,周代的人继续这种风习,到孔子时代,迷信鬼神依然是社会普遍的风气。但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从来不谈怪异和鬼神的事。他不谈,有学生偏偏要问他: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里有问号)”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里有问号)”(《先进》第十二章)(子路问事奉鬼神的事。孔子说:“还不能为活人服务,怎么能为鬼服务呢?(这里有问号)”子路再问:“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的道理还不懂,怎么会懂得死。”)从孔子不做正面回答来看,他在回避这个问题。他将鬼神问题避开,强调注重社会现实问题,考虑如何为现实服务,对人生积极进取,不必去考虑那些非现实的虚无缥缈的事。《八佾》第十二章又记录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句话很有趣,祭神就如同神在,那么,不祭神呢,神就不在,这等于说没有神。

那么,孔子为什么不正面揭露鬼神的虚妄,公开而直接地否定鬼神的存在呢?(这里有问号)我认为这是因为孔子还没有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虽然感觉鬼神之说虚无缥缈,不合事理,却不能在实际上予以证明,在理论上予以论证。既然历史上几千年都这样认定,现实中的人们又崇信鬼神,自己又说不清楚,就只有不谈,像杨伯峻《论语译注》所说:“不敢过于作违俗之论吧。”《论语》中还记录了一段谈话: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第二十二章)(学生樊迟问怎样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志地为人民做应该做的事,尊敬鬼神却离它远远的,这就是智了。”)“知”同“智”,“义”指应该做的事,“远”作动词,离开的意思。自己怀疑鬼神,但世人敬神信鬼,只有自己不谈(“不语怪、力、乱、神”)、不信、不参与敬神祛鬼的迷信活动。这就是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孔子死后的儒家学派,是百家学派中最大的学派,墨、道等诸家要读古代文献,也必须读孔子编定的各种教材。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虽然在学说上与儒家不是一家,却很尊重和了解孔子,称为“圣人”,称孔子编定的六种教材为“六经”。《庄子齐物》篇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指天下。他说:天下之外的事,孔子持存而不论的态度。存而不论,就是“阙疑”,暂时保留,不置可否。庄子这话,说得很好。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就是不迷信,不盲从流俗,也不在这解决不了的虚无缥缈的问题上作无用的争论,而集中精力去考虑和解决现实中急迫的社会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