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为什么也气候寒冷

如题所述

芬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其余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从南至北,1月平均气温约-4~-16℃;7月气温16~13℃。年降水量约400-600毫米。

国土总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扩展资料:

大陆西岸位于中纬度,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

就西欧来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芬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因为:芬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芬兰冬季寒冷,仅南部较温和。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南至北,1月平均气温约-4--16℃;7月气温16-13℃。年降水量约400-600毫米(三分之一为霰和雪)。
  1.芬兰共和国(Finland),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2.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3.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第2个回答  2015-03-21
芬兰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因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芬兰的气候与其它相同纬度的地区相比较(如西伯利亚、格陵兰)要温和许多。例如在七月,芬兰南部气温跟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地方相似。又因为天气干燥,即使冬季的温度较低,给人的感觉也并不会太冷。芬兰的夏季是六、七、八三个月。在特别温暖日子,温度可达25-30摄氏度之间;全夏季的平均温度是 18℃。夏天的湖水温度十分暖和,南部的水温平均在 18℃至20℃之间,北部的则约16℃至18℃。
由于芬兰地处于极北的纬度,所以芬兰这几个月间的光照时间特别漫长,而北部的拉普兰地区,更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太阳高挂不下。这种自然奇观被称之为“午夜太阳”。即便在南部沿海地区,夏季的天空也永远不会出现完全漆黑的情况。最黑时候的天空就介乎于日出之前的那个时段,但仍会显现出如晨暮般的光亮。夏季的时候,不但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明显的长了,芬兰境内有众多的大城小镇都欢度庆祝那没有黑暗的仲夏。一月通常是最冷的月份。中、南部12月初开始下雪,4月底大部分地区开始溶雪。至于北部,降雪期由十月持续到次年的五月中旬。二月份是传统的滑雪旺季,而三、四月份的拉普兰,人们每天还可以在阳光下的雪地上玩足十六个小时。即便是在天气反常的暖冬期间,芬兰北部及东部也永远有足够的积雪供人们进行雪上活动。在中欧,降雪季节的空气湿度相对较高,让户外活动的人们感觉难受。但是芬兰却十分干燥,给人的感觉相对舒宜,所以芬兰一直都受到冬季运动爱好者的特别喜欢。与夏天刚好相反,芬兰冬天的日照期非常短。在北拉普兰,十二月和一月整月黑暗,出现极夜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有利于欣赏北极光 (Aurora Borealis) 。据统计,纬度越靠北边,见到北极光的机会就越大。
第3个回答  2015-03-21
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芬兰地处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芬兰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芬兰的北部气候尤其寒冷,到处都有许多堆积的雪。很特别的是,冬天的芬兰最北部会有40到50的时间见不着阳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