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详细解释

如题所述

  ”子欲养而亲不待“释义:
  按字面意思来讲就是:孩子想赡养亲人,但亲人却已经去世。
  子:指的是孩子;
  亲:是指长辈亲人;
  养:指的是孝顺的意思。
  待:是指等待,引申为在世,来得及的意思

  一、名句原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二、名句出处

  【名句出处1】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名句出处2】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原话当是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历来被当做孔子之语。此误有点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将这句话的出处定为孔子。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而说这话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三、《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远,却因利益去辅佐奢华的君王,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小事和他绝交,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已不在!逝去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孔子说:“同学们应引以为戒,经历过这件事,足以让人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孔子的学生十人中有三人辞别回家赡养双亲。

  四、名句译文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0

大树想静止不动,可是风却不停的吹动着大树,做子女的想报答父母时,可父母已经不在了。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第2个回答  2021-01-14

情感语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