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的传统处方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医学博大精深,在古代医籍中虽然没有"红斑狼疮"的病名,但历代医书记载的一些常用处方对红斑狼疮有积极的治疗作用,特别是有些方剂对本病的某些证候群或某一症状作用较好,现录于下,以备参考:
  1、 十全大补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肉桂 [临床应用]本方具有调补五脏,益气养血的作用,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稳定期的巩固治疗。红斑狼疮是五脏亏虚,邪阻三焦的病变,在稳定期以脏虚为主,本方参、术、苓、草补气健脾肺,归、芍、地、芎补血养心肝,熟地补肾,黄芪、肉桂调补阴阳,故可调补五脏,预防狼疮复发。
  2、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灸甘草 [临床应用]本方可以健脾益气,用于红斑狼疮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或疾病日久气虚而出现,乏力,食少,大便稀,舌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无力等症。
  3、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灸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临床应用]本方能够益气,升阳和胃,方中的主要药物具有提高免疫的作用。用于红斑狼疮患者,体质虚弱,长期低热,伴有脾胃虚弱而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畏寒,自汗,苔薄白,脉细无力等症。
  4、 玉屏风散 (《世医得效方》) [药物组成]生黄芪、白术、防风 [临床应用]本方能够益气固表止汗,用于红斑狼疮患者病程日久或年龄较大,身体虚弱,反复感冒,证见汗出恶风,体倦无力,面色少华,苔薄白,脉细弱等。
  5、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熟地黄、全当归、芍药、川芎 [临床应用]本方能养血生血,用于红斑狼疮患者贫血而出现,头痛头晕,心慌乏力,面色少华或萎黄,月经量少或经闭,记忆力下降,舌质淡,脉细弱等。
  6、 桃红四物汤 (《医垒元戎》) [药物组成]当归、地黄、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临床应用]本方能活血化瘀。用于红斑狼疮患者瘀血而出现手足暗红色或鲜红色斑点,斑块,肢体麻木,面色少华,头晕,乏力,舌暗,脉细涩等。
  7、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 [临床应用]本方能够补气生血。常与其它方剂合用,治疗红斑狼疮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而引起的面黄、乏力、低热、纳呆食少、苔薄白、脉细无力等症。
  8、 三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 [药物组成]灸甘草、生地黄、生白芍、麦门冬、阿胶、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 [临床应用]本方能滋阴养心复脉。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心肌,而出现心律失常,各种早搏,心慌气短,胸闷心痛,舌红少苔,脉结代等。
  9、 一贯煎 (《柳州医话》) [药物组成]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 [临床应用]本方能够滋养肝肾,疏理肝气。用红斑狼疮损伤肝脏,而出现肝功能异常,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胀满,肝区隐痛,嗳气吐酸,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弱等。
  10、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决》) [药物组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未 [临床应用]本方能清肺平喘止咳,用于狼疮肺而见肺热咳嗽,甚则气喘,或见午后潮热,痰滞咽喉,不易咳出,或痰量少淡红,脉细滑等症。
  11、六味地黄丸 (《小和药证直决》 [药物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临床应用]本方能够滋阴补肾。用于红斑狼疮患者表现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口眼干燥及狼疮肾而引起的蛋白尿,腰膝酸软,
  有人认为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特别慢病毒)感染有关。人们曾在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组织中分离出C型病毒抗体。特别是在红斑狼疮患者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I、II型,EB病毒,风疹病毒等。
  另外在患者的血清中,有抗RNA抗体及抗双链DNA等抗体存在。然而这些包涵体类物质只有在被病毒感染的组织中才能找到,在电镜下观察这些包涵体样物质呈小管网状结构。但这些包涵体样物质也能在皮肌炎,硬皮病,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中见到,有人曾企图从有包涵体样物质的组织中把病毒分离出来,但没有获得成功。
  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在人类红斑狼疮发病中与任何病原体有直接关系。人们猜想,病原体可能只是作为B淋巴细胞的一种刺激因素,促发了本病。
  尽管如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确实发现,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能使狼疮患者的症状加重或使原来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再次复发。因此积极预防并治疗感染,是控制狼疮活动的重要环节,红斑狼疮患者,在平常更应注意防止一切感染,以使病情趋于稳定。
(实习编辑:林中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