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108好汉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如题

《水浒传》108好汉逼上梁山,有很多种原因。

1、官逼民反,如林冲、石秀、解珍、解宝、孙立、孙新、顾大嫂、孔亮、孔明

2、本来就是强盗,如周通、朱武、陈达、杨春、张青、孙二娘、王英、张顺、吕方、郭盛。

3、 想不劳而获者,如刘唐、晁盖、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4、工作业绩不好,被官府追逼者,如杨志、呼延灼、黄信、关胜、张清、雷横。

5、 被骗、或被陷害无路可走的,如卢俊义、安道全、朱仝。

6、行为不检,结交匪类的,如宋江、李逵、柴进、花荣、史进。

7、 行侠仗义而得罪官府的,如鲁智深、武松、石秀。

8、混不下去,找口饭吃的,如李忠、白胜、朱贵、施恩。

9、随军家属,如宋清、燕青、张横。

扩展资料∶

《水浒传》中最能体现“逼上梁山”的好汉应该是以下几位∶

第一位: 林冲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林冲在被逼上梁山之前,是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听起来这个官职似乎很大,其实只是一个教禁军枪棒的教练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实权,算不上一个多大的官。

在《水浒传》中,林冲本想安安分分的做一个枪棒教头,过自己平静的幸福生活。

所以,当他面临妻子被高衙内的调戏时选择了隐忍,当他被高衙内陷害时他依旧没有爆发,他依旧幻想着可以在服完刑之后可以继续自己的幸福平静的生活。

然而,他却没想到高俅与他的养子对自己紧紧相逼,甚至想要致自己于死地。多次遭到陷害,就这样,他从一个禁军教头被一步步逼上了梁山落草为寇。

第二位: 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本来在渭州经略府担任提辖一职,后来因为看不惯郑屠欺侮金氏父女,便决定帮助金氏父女出头,结果在教训时失手三拳打死镇了关西。

吃上了人命的官司,不得不出家为僧逃避追捕。当了和尚之后,他的师父给他取法号名为智深。

后来,他又因为在野猪林解救林冲而再次惹祸上身,遭到了高太尉的通缉,为求自保上了二龙山占山为王。鲁智深在小说中可以是一个性格十分豪爽,非常具有正义感的一个好汉。

所以他与其他人不同,别人都是因为遭到达官贵人的打压才反上梁山。而他,却是因为看不惯权贵为非作歹,自己主动帮助他人招惹了官司,最终为了自保才上了梁山。

第三位: 杨志

杨志绰号青面兽,乃是杨门武将之后,武功十分高强。杨家出了数代忠良,杨志自然也不例外,对于朝廷的忠心也是天地可鉴。然而,由于高太尉当道,杨志一直都无法寻求出头之路。无处谋生的杨志甚至沦落到了卖起了祖传宝刀,却又因流氓无赖相欺而失手杀了人,被发配充军。

后来,杨志在充军期间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看中,为其护送生辰纲,却因为晁盖一行人夺了生辰纲。丢了如此重要的东西,杨志不敢回到京城复命,后来只好亡命江湖,落草为寇。如果不是高太尉这样的奸臣当道,杨志也就不会寻不到用武之地,最终自然也就不必落草为寇了。

第四位:柴进

柴进在《水浒传》中的108号好汉中,可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位。他是没落皇族的后代,拥有丹书铁券可以可免死罪。柴进的祖上将皇位禅让给了赵氏,所以归根结底柴氏才是皇位的正统,然而在当朝权贵之前,他的丹书铁券只是废铁一块而已。

他突然认识到在赵氏皇族的眼里自己什么都不是,因此柴进对于当时朝廷感到十分失望,于是干脆便上了梁山,反对赵氏王权。在小说之中柴进这样的人物反上梁山,无异于对当世朝廷的正统性提出了巨大的质疑。

第五位:裴宣

裴宣,绰号铁面判官,本是京兆府的一个小官。裴宣之所以被称为铁面判官是有原因的,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为官断案都是十分的讲原则,守规定,可以说是铁面无私。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得罪了贪官小人,最后被陷害而不得不上了梁山。铁面无私的裴宣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大宋的法律代表,这样的人却被贪赃枉法的奸臣逼上梁山,从侧面充分反映出了当时司法体制崩坏,朝内奸臣扰乱超纲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在《水浒传》里面,它究竟是怎么写逼上梁山的这些人物的命运、他们上梁山的这些经历?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这里呢,我们可以大体分成这么几种情况来分别讨论一下。一种情况呢,大家非常熟悉的,比如说林冲的故事,这个豹子头林冲,他上梁山真正是最典型意义的逼上梁山了。明代的一些评点家,包括金圣叹、怀林有些人的评点,说林冲这个人物,用两个字来评价他:一个就是“忍”,一个就是“狠”。金圣叹说这个人简直不得了,太可怕了,“忍”也非常可怕。高俅、高衙内那样的欺负他、那样的那样的侮辱他、那样的坑害他,但是他都可以忍下来,到最后把他弄到草料场,他还是在忍着。他总是想,我将来能够还回到东京去,还怎么样,还能维持这种正常人的生活,忍耐。这个林冲的“忍”实在是惊人。大家可以仔细读读,一步一步地他都忍了下去,只有到最后了,到了火烧草料场以后,他的几个仇人还要来杀他,一定要把他置于死地。这时候林冲才起来了,而这一起来,就不得了,就“狠”。杀人上山,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他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的。到了山上也是,一开始也是忍那个王伦,心胸狭隘的王伦,对林冲也是很不客气的。林冲忍,但最后到晁盖他们上梁山了,这个王伦还不接受的时候,林冲“狠”,且把王伦杀了。所以这是一种类型,就是说确实是被逼无奈走上梁山的。其实这种除了林冲以外,其他有些人也有这样的一种意义。

比如武松,其实也有这样的意思。当然武松首先是上二龙山了,因为武松即使到了杀嫂以后、杀了西门庆以后,大家注意,他很重要的一个动作,是他去自首,自己去了。所以在他的观念里面,朝廷法律还是主要的。所以这种人还是很多,在《水浒传》里这是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呢,就是属于是自己主动地选择要上梁山的。跟林冲他们是截然不同,这种类型的上梁山的,最主要的、最突出的就是晁盖、吴用和三阮,阮小二、阮小五,就是他们这些人。因为他们劫了生辰纲,取得了这一大笔不义之财,而且已经被官府知道了,他们怎么办,他们只有选择到梁山。那么这些人物里面,这种类型走上梁山的人物还很多,包括黑旋风李逵,他也是主动上梁山的。他上梁山,他是要跟着宋江,跟着他最崇拜的宋公明上梁山,确实有这么一类。一百零八将里有很多这样的类型,他们自己主动要上梁山来。第三种类型,那是属于一些在江湖上能够求生、能够生存下去的这样一些人。比如他自己有什么事儿,犯了什么事儿,怎么办呢?只有到梁山。在江湖上为了能够求生存而走上梁山的。大家注意《水浒传》很重要的一回就是第四十回,白龙庙劫法场救了宋江以后,聚会了那么一大批人。这一大批人里面,有很多就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有上梁山了。特别是有一些包括,比如说他犯了法,比如像杨雄、石秀,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他们杀了人了,怎么办呢?杀人了,那么也就只有到梁山去生存。还有,比如说有一些孙立、孙新、顾大嫂,他们是为了解救解珍、解宝,解救他们的亲戚,怎么办呢?自己的力量又不够,只有求助梁山的力量,也得上梁山去。就是说有一些是属于自己的处境、自己的求生必要走上梁山的,这也是一种类型。第四种类型,我觉得梁山里边有很多人,是属于这种为形势所迫,不得不上梁山的人。这个类型主要是指原来是朝廷的将领,他们本来是去攻打梁山的,但是最后反而在梁山落草了。这一部分人在《水浒传》四十回以后,写得是很多的。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像花荣、黄信、秦明、呼延灼,这一些人,本来是朝廷的将领,后来成了梁山好汉了,这又是一部分。那么这一部分人上梁山很值得我们思考。这里边特别注意,它都能够告诉我们一个前提,就是这个朝廷的昏暗、官府的腐败,它有这样一个背景在里边。花荣那也是跟那个知府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所以这是一个前提,所以这些人本来是朝廷的人,但是他们后来投降到了梁山,归附到了水泊梁山,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呢,当然他们确实是败兵之将,跟梁山较量了一番他们都打败了,没办法。败兵之将,那当然只有归附了,所以这些人归顺了梁山。还有一点这里应注意的,就是宋江的那种道义上的魅力吧,对吧。大家看宋公明捉到谁以后,他就亲解其绑,赶紧下跪磕头,那种所谓义,这个也是道义上的一种感染。所以,这几个原因,造成了很多朝廷的大将,最后都成了水浒英雄。

那么第五种很有意思的,所谓的被赚上梁山的,就是把他哄骗上来的。大家看《水浒传》里有那么几回,你比如五十六回,“汤隆赚徐宁上山”,把徐宁赚上山。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还有,比如说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所以看来确实是有这么几个人是被赚上梁山的。这个“赚”,就是把他哄骗上梁山来。这个在梁山的一百零八将里面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本来没有任何原因,他也没想投梁山,他也没有跟梁山打仗。打败了归附梁山?没有,而是梁山需要他。所以就想法把他骗上山来。比如最典型的像徐宁、金枪手徐宁,徐宁自己当然没有上梁山的这种要求了,他也没有奉命来打梁山。但是因为那个呼延灼搞连环马,梁山泊没办法,那么只有徐宁会使勾连枪,勾连枪来破呼延灼。怎么办?就把他给骗上来,梁山事业需要他。这就把徐宁赚上山来了。还有那个玉麒麟卢俊义也是,他们听说卢俊义这个人非常有名,是北京最有名的人物,武艺又高强,就想把他赚到梁山上来。所以就派吴用下去赚他,给他算卦。然后做了种种巧妙的安排,最后把卢俊义弄到山上来了。

那么还有一种就是,他上梁山就是为了等待招安的。这里当然最重要、最典型的就是宋江了。那么宋江这个人,他既是一个江湖义士,你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义士。那大家一听到山东“及时雨”那简直不得了,这是很有名的。但另一方面呢,他又是胸怀忠义的一个吏,他是这么一个人物。所以他是矛盾的,他既是梁山泊上的一个领袖,这一点谁也否认不了。因为梁山泊上确实四十回以后,宋江到了梁山以后,梁山的事业才发展起来的。攻城略地,三打祝家庄等等,这些都是宋江指挥的,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义军领袖。但是同时呢,他又把这一支很强大的反抗的队伍,又引领着这支队伍归顺朝廷,最后全部地毁灭。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么就是当时的社会。李卓吾、李贽,在他写《忠义水浒传》的序里边他就讲,他说当时宋朝《水浒传》写这个故事,那是一个冠履倒施的时代,就是帽子和鞋都搞颠倒了,是一个大贤处下、不肖处上的时代,贤就是好人,处在低下的地位。那种不肖的人、那种奸臣,像高俅这样的人,他们却处上。它是一个颠倒了的社会。所以这些人,他们就不能够接受这种违反常情,违背常情的这样一个现实,所以他们就造反。各种不同的渠道、通过不同的道路,走上梁山。所以他写的这个上梁山的形式越多,途径越多,它所反映的普遍性就越强。

那么《水浒传》它是怎么写的?它用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用一些什么样的创作手段来写不同类型的逼上梁山?因为《水浒传》它毕竟是一部小说,文学它就必然有它的审美的追求。一种手法呢,它就是用写一个人物本传的手法来写他上梁山,本传,就是写他的一个传。他上梁山是他这个传当中的一个环节,是用这种形式来写的。比如说林冲的例子,那十回都是写的林冲的故事。那么实际上就构成了林冲的一个传。写武松也是这样的,把武松也写成了一个武松的传,然后他上二龙山,那么也就是他这个传里面的一个部分,这种写法。像《水浒传》深受司马迁所开创的这种记传体的影响,一个一个的传记。所以在这里边逼上梁山,就纳入了《水浒传》以传记手法写作的这样一个框架之内。

另一种写法大家看,很有意思。是由一个人物串联了若干人物上梁山。很多人物走上梁山,他是和某一个主要人物的经历、命运联系在一起。我给它起的名字,这是一种牵引的写法。由这一个主要的人物牵引出若干人物走上梁山,比如这主要的就是写宋江。宋江上梁山以前,大家看他的故事里面,它这个故事发展过程当中,宋江本人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地牵引出很多英雄,由他来推荐、或者是跟着他最后走上梁山的。这个金圣叹多次讲,《水浒传》这个章法不得了,这都是它的这种结构法,写一个宋江的故事,然后就牵引出很多很多的英雄跟着走上梁山。这种写法是很高明的。因为老是那样写,写完了林冲、写武松,写完了武松再写花荣,写完花荣再写秦明,这样一个一个写的话,那就不是一部文学作品了。而他能把它组织起来,由宋江的故事,牵引出这样的一些人物,以不同的形式走上梁山。这是写逼上梁山的一个很成功手法。比如说李逵,李逵又见到了杨林,由杨林又引出了杨雄和石秀,这又是一串。是由李逵的故事上梁山的。所以他是采取这样的一种艺术构思来写逼上梁山,写得很有意思。

还有一种写法那就是我说的,叫做转变,用一种转变法。怎么转变呢?那就是写那些本来是攻打梁山的人,最后又转变成归顺梁山,成为梁山好汉的这样一些人。这个写法写得也是很有意思的,他明明是来打梁山泊,但是后来他转变成了梁山的人。这种写法里面,它很突出了宋江的那种道义的感召力。这些人对宋江非常敬佩,愿意在他指挥下落草。但是作为一个手法,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我们看这种写法,它会有很多使人出乎意料的,攻打的变成了归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投降,他是一种归附,归附以后成了梁山的好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