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武则天至少400字

如题所述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这是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当年给广元皇泽寺的题词,题词高度地概括了武则天的一生。然而,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由男权政治为主导的时代,那些头脑中牢固树有“男尊女卑”思想的男性们对于武则天以女人身份君临了天下这一事实始终耿耿于怀,为了防备后来的优秀女性效法武则天重掌神器,于是拥有了历史书写权的封建卫道士们便利用史书极力地歪曲、丑化、贬斥甚至诬陷武则天,只有把武则天描写成为是一个丧尽天良的暴君、昏君和淫君,这样才能找回男人在“武则天时代”失去的颜面,才能震慑那些欲效法武则天的优秀女性。于是,在历史的典籍里,武则天就成为了一个身侍二夫的乱伦者,成为了一个欲登高位而不惜亲手杀子屠女的凶手,成为了一个养面首的淫妇,成为了一个阴谋的篡权者和滥杀无辜的暴君。
往事越千年,记载有武则天真实一生的《则天实录》被人为的销毁了,那么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就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去寻觅出一些只言片语来,看看过往的那些历史重量级人物,除了贬低武则天的言辞外,还有那些是对武则天在作公允的评判。

一:唐宋的毁誉

首开唐诗新风的诗人陈子昂是生活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活跃的政治人物,其官居右拾遗,他一生不畏权贵,敢讲真话,在将驾崩的李治西还长安安葬这样重大国策上都敢当面对武则天提出反对意见,武则天没有采纳也没有怪罪于他。后来陈子昂得罪了权贵武三思被罢官,回到故乡射洪后被武三思授意迫害下狱而死。陈子昂在世时曾多次公开反对武则天的一些政治主张,但陈子昂却对武则天有如此的评价。“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得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则试,以至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可见武则天在对待人才上可谓知人善任,这是历代君王都无法比肩的。
后晋刘煦所撰《旧唐书》中就没有那些屠子杀女的恐怖记载,刘煦还在这部最重要的唐史典籍中写下了对武则天公正的判词:“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听忠言而诛酷吏,这才是武则天杀人的理由。
对武则天的诬陷始于两宋,特别是欧阳修的《新唐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早于这两部历史典籍而成书于后晋的《旧唐书》中并没有武则天杀女诬陷王皇后的记载,而离武则天几百年之遥的欧阳修与司马光却像凶案的目击证人一样在《新唐书》《资治通鉴》中详细的记载了武昭仪掐死婴儿陷害王皇后的详细过程。这让人怎不生疑。其实宋朝开国的高祖皇帝赵匡胤对武则天有过评价,赵匡胤说:“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享国者,良由此也。”评判的个中曲直读者自可揣度。
其实司马光在极力丑化武则天的同时,他对于武氏的英明治国还是不得不说出了这样公允的话。“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司马光说武则天“明察善断”,此一句足见武则天的智慧光芒。

二:明清的褒贬

到了明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泛滥,明代对武则天的贬斥、诬陷和打击到了极致,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卓吾却与时代大相庭径地对武则天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李卓吾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之心,安民为念如武乎?此因不能逃于万世之公鉴矣。夫所贵乎明王者,不过以知人为难,爱养人才为急耳。贤人君子,固武氏之所深心爱惜而敬礼者也。”李卓吾对武则天的礼敬之语让那些道貌岸然的历史卫道士们大跌眼镜。
其实,但凡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人民就更不会忘记。从下面这首明代流传的无名氏所写的诗歌我们就可见在当时武则天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

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青草齐。

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武则天与明代的百姓少说也有八百年的距离,可明朝的普通百姓还在怀念武则天的什么“旧德”以至于要“年年麦饭祀昭仪”呢?历史不会忘记,公道自在人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07
可以去网页上摘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