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成才成人做人的校训故事作文5oo字

如题所述

余漪老师说“人有人魂,师有师魂”。校训乃一校之魂,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学校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新时段,校领导的英明决策,“让教育上天入地,让师生顶天立地”,引领着我们全体师生和学校在专业和教育教学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校训缓解了我懒惰的坏毛病
从上幼儿园时,我就是个懒惰的孩子。不想起床,不想上学,甚至不想穿衣、吃饭。每当看到别人风风火火地赶去哪里时,我都会想:这么匆忙干什么呀?为什么不慢一点儿呢!小心跑得太快会摔跤。。。这样不积极的想法纵容了我懒惰的坏毛病。当踏进小学时,公告栏上的校训让我眼睛一亮:“让教育上天入地,让师生顶天立地”。从见到这条校训开始,我就给自己规定:“不懒惰,用心做”这两条“个人训”。每当我写作业写的不认真时,我就批评自己:“你这是怎么写的!刚给自己规定每一件事要用心去做,怎么又犯老毛病了?你这样还怎么‘顶天立地’呀!”;每当我在体育课上对待老师布置的运动作业懒得做时,我就会想:“你不是给自己规定过不懒惰吗?想要‘顶天立地’,就得付出努力!你这样怎么。。。”我不容自己再想下去,跑到屋外,认真的复习起广播操来。。。总之,如果自己再懒的话,我会不纵容自己,直到“懒惰鬼”从我身上彻底地离开。
二、校训让我变成了乐观的孩子
又是期末考试的时候,因为我上次考得还不错,所以就有些飘飘然了。连最基本的“考试前要复习”都没做好。考试的那天终于来了,我信心满满地答完试卷,满怀希望地交上试卷。受过了几天的“煎熬”后,我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学校,考试的成绩却————你懂的,惨不忍睹。。。我伤心极了。走出学校时,我无意地瞧了一眼公告栏,那条校训又映入我的眼帘:“让教育上天入地,让师生顶天立地”。我想:“不能遇到这么点小挫折就放弃啊!不就是考试没考好吗?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重新再来!你要做‘顶天立地’的学生啊!”在那次考试事件以后,我再没有过像那次一样伤心,因为我不能太悲观了,要把事情都往乐观的方向去想!
校训激励我成长,也为我指引了前途的方向。校训,是你改变了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7
教育既有科学价值,也有人文价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获得巨大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西方社会并没有因为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而变成人间天堂,相反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现代教育陷入到破坏性地对物质追求的社会思潮之中。人们只重视了教育的经济价值,而没有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美国人通常会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这与其说是哈佛的历史早于美国,还不如说,是哈佛创造了美国,是哈佛的人文精神导引了美国的成长。哈佛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才基地。有一批对美国价值和人文精神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思想巨擘,如爱默森、威廉-詹姆斯、桑塔亚那、梭罗等。哈佛的教育设置分两个部分,大学部和研究生(硕士、博士),大学部的教育侧重在“成人”,通过大学的教育掌握做人的原则、知识、修养,成为一个健康的真正有社会责任有人文关怀有历史使命的人。我们知道,要成才先成人。倘使一个人才完全不知道做“人”的含义,这个人才对于社会而言,最多只是个工具,不可能自觉地担当社会责任。这是哈佛几百年来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深厚传统。就是这个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哈佛精英。人才,人才,先人后才。可见,人文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就生动地告诉人们,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环境。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之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的教导,表明了学生的成长总是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来自校园环境的各种刺激,通过其自身模仿、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成为个体的心理氛围。所以,营造和优化良好的校园环境,就是优化他们的心理过程。
首先要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年龄小,是学习生活的初始阶段,此阶段是否能让他爱学校、爱学习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很重要的要取决于教师对他的态度。因此,首先要从教师爱学生做起,要求我们的教师把握住这样一点:教师要站在如何有利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灵魂,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了这种思想,教师会把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变成自觉的行动。
其次要让校训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和谐扬长,能够真正的走进实小人的心里;和谐扬长能够真正成为实小人的办事宗旨;和谐扬长,能够真正成为实小人永恒的追求。
再者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生活。陶行知说过:“高质量的生活,能培养高尚的人。”也有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我们重点要突出民族传统活动,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精神愉悦,情感生活化。
二、要注意挖掘各门学科教学的人文底蕴
近些时,在语文教学中看到了许多有关人文教育的文章,但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比如我们数学教学中,也许会有人说,数学教学不就是给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课除了与数字和图形打交道外,就是公式、定理,如何体现人文价值的追求和学生个性的探索呢?但当前,我国推出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最终定位不是掌握更多的数学,而是掌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强调课程的宗旨是整体发展中注意个性发展、人文教育,数学教育应充分挖掘自身过程中的人文价值,注重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 首先,数学教育应注重创设教育情境,树立正确人文价值观。爱因斯坦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数学教育应该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和生动发展的人,正如杨叔子教授说的:“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善为真导向、真为善奠基”,两者相融,体现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数学教育应该成为追求真、善、美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注入数学发展史、人生观的教育,师生共同探讨人生观念和社会现象;重视对数学知识美的熏陶,如简洁美、对称美、比例美、形态美、和谐美等,通过教学,让学生引起精神的升华,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高雅情趣和创造美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和独立人格。专家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合作、交往、互助的共同发展的活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机会,在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数学活动的技能,现代数学教学已不能是以前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注入式或简单的复制模仿过程了。现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变化,是多渠道的,数学教育应是“我老师只有一碗水,但我要用这碗水来造就一桶水的学生”的一种动态的创新和反思过程。强调数学教学的人文教育及个性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有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受教育者。数学教育要改变过去的被动适应教育为主动超越教育,鼓励“反叛”的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大胆怀疑、猜想的个性。在教学实施上改变训练的思维单一性,视角狭窄化的教学,改变对学生偏面的评价观,注重学生独立活动、自主猜想、大胆怀疑类比,注重发散思维及合作探究问题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让学生有独立学习、独立活动、不迷信、不肓从的宽松氛围,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信心,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及自强不息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为精彩,让学生的精神更为丰富,让我们的心灵更为充实,让我们的目光更为敏锐。借助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将学会更真切的关注自己、关注世界、关注历史、关注我们永远的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