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手表它是真正值这个价还是品牌要钱 奢侈品?我认为上百万的手表它用什么制造才值那个价纳闷

如题所述

名表的昂贵包括很多方面的因素,品牌价值,材质,制造工艺,设计理念等等。
当今社会,手表早就不只是单纯用来看时间的生活用品了,大家都有手机,要看时间的话直接拿出手机看看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戴手表呢。这是因为手表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高端手表也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本计时器的属性,成为一种奢侈的收藏品,甚至艺术品。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块手表好不好,主要看是不是价廉物美,是不是走时精准,是不是性能稳定,质量好不好,一块价格亲民,走时精准,性能良好稳定的手表,就算是一块适合日常佩戴的手表了,但是对于钟表爱好者来说,一块好表的评判标准就要远远高于生活所需了,品牌看是否过硬,品牌历史,品牌背后的故事,设计是否新颖,使用的材质是否名贵,使用的机芯是否是自产机芯并且经过精心打磨和改良,机芯是否带有比较复杂的工艺和技术,等等等等。
一块上百万的手表,你说它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格,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好比一块美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价格,对于收藏家来说,这个价格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一些不懂中国文化的老外来说,花几十万上百万买块石头,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呢。钟表也是这样,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工薪阶层,这些上百万的手表肯定是不值得购买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它作为计时器的普通属性,即使是金表镶钻的,这些材料的成本也要不了上百万,如果光看材料,肯定是不值得。但之前说了,手表的价值,除了体现在材料成本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品牌价值,制造工艺,设计理念上。
比如当今机械表技术中公认的三大高端技术,万年历,三问和陀飞轮。
万年历,众所周知,一年中12个月份,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普通年和闰年还有2月28天和29天的差别,一般的腕表带有日历的,统统是每月31天,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当一个月实际只有30天的时候,到下个月1号的时候,手表的日历就会慢了一天,2月就会慢3-4天,需要手动调整。而万年历则是自动识别了是否闰年,还有大月小月的区别,省去了手工调整时间的麻烦。
三问,通过发条动力,带动机芯中的小音锤子敲击簧片,用三组响声的响数来报出时刻分,类似于,声音悦耳动听,同时在腕表表壳这种空间狭小的情况下,还要使声音有共振,难度可想而知。
陀飞轮,是著名腕表大师宝玑先生最早发明的。普通机械腕表在佩戴过程中,由于角度不同,其擒纵构件受到的重力影响就不同,从而造成腕表的走时误差。而陀飞轮是将整个擒纵机构设计在一个可以自转的框架中,大部分是60秒绕一圈,类似于现在航空上用的陀螺仪,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抵消地心引力对手表走时误差的影响。
实话实说,这三个技术在当今的电子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不算什么,万年历和三问功能,通过电路板芯片,加上一定的程序设计,很容易就可以实现,很多电子表也有万年历和报时功能,而最初设计用来提高腕表精准性的陀飞轮手表,也被现在一些电子手表的电波对时功能完爆。但是要知道,这三个功能问世之初,是只有机械表的年代,通过发条的动力,带动一系列微小的纯机械的部件来实现的,而且大多数是工匠手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这三个功能的机械腕表,其对应的功能也已经脱离了原本的设计目的,而成为了各个钟表厂商彰显自己实力和技术的标准,也成为了钟表收藏家用来把玩的功能。而对于这三个功能的设计和体现,各个厂商可谓极尽能巧,出现了惊为天人的三轴陀飞轮、恒定重力陀飞轮、天体陀飞轮、球形陀飞轮、天体万年历、教堂钟声三问等等非常逆天的设计,当然价格也就随之上去了。
而从材料上来看,贵金属和钻石的使用,在腕表界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现在的一些腕表对于材料的使用更是挖空心思。除了贵金属和钻石,相继出现了高科技的陶瓷材料,钛金属材料等等。而传统的贝母,珐琅,掐丝,瓷面,手绘等,由于其手工制作的人工成本极高,废品率极高,因此也都是价值不菲。
而作为消费品,手表的价格也受到市场的影响,一块量产的手表,都会有公价,这个价格是基本不变的,当你去专柜购买,这个价格是标准,当然折扣另算。而对于一些定位高端奢侈品,收藏品,艺术品的腕表来说,它的公价就是毫无意义的了。一些限量款的腕表,在表行是买不到的,这些全球限量几十块甚至十几块的表,出厂不久就会被实力雄厚的腕表收藏家收入囊中,而普通人想要买到是非常困难的了,除非参加一些高端的拍卖会,而价格也远远不止当初表商为其定出的公价了。打个比方,限量的百达翡丽6002g腕表,全世界存于市面的也就那么十几块,公价是1700万人民币左右,但你想想,你有1700万人民币,就真的能买得到了么?即使有幸在某场拍卖会上见到了,你认为最后的成交价会仅限于1700万元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