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读哪儿去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2-12
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惘然 5 2012-11-24 01:22:58
  也许是一个巧合,又或者是一种缘分,我在同一天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冯小刚的《一九四二》。
  两部电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是人逢绝境,饥饿、恐惧、看不到苦难的尽头。少年派在茫茫大海漂流不知几时能够登岸,张国立、冯远征、徐帆们演的难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奔走,不知何时才能脱离饥荒。
  两部电影都没有让我哭,冯小刚这一次收敛起《唐山大地震》的催泪煽情,试图客观,但只是客观。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令人感动,这种感动是电影结束后再回忆起每一个镜头你都有落泪的震撼。
  
  因为电影中有李安的悲悯。这种悲悯不是说他刻意扩大和描绘了派与老虎之间的感情,相反,他清醒意识到也许所谓的情感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在他们好不容易上岸之后,派以为老虎在进入丛林之前会回头看他一眼,至少与他道个别,但老虎没有,李安没有这样拍。
  但这样的客观又并不是无情的。
  在派叙述第二个故事时,李安曾表示这个结局是他选择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残酷的故事,他并没有用演员拍出来,镜头中只有派的讲述。
  这种取舍,正显示了导演的情怀。
  这种取舍,在拍摄中一定常常需要做。比如,假使李安只想拍一部好莱坞大片,应该赶紧让电影迫不及待进入3D视觉效果绝佳的海上旅程,但他不,他在前面冒着可能观众会提前退场的危险、花了至少三十多分钟的时间不厌其烦讲述少年派的成长,他对名字的执着,他对爱情的向往,他先后信仰了三个宗教……
  其实他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卧虎藏龙》绝不是一部单纯的打打杀杀秀秀服装飘飘落叶的武侠片,《断背山》也不是一部简单的同志爱情电影……
  而李安往里面加入的,就是自己的情怀。
  
  说到宗教,《一九四二》中也表现了,但用的是近乎戏谑的方式,张涵予演的神父与整个逃荒人群格格不入,整日里信口开河。说地主家之所以遭难是“因为他不信教!”有人死去不能闭眼也是“因为他生前不信教!”
  ……有哪一个教的教义是如此说的,如此去理解的?
  记得以前看过台湾作家简嫃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大风浪里飘着的小舟,我们的祈祷并非是风浪的止息,而是希望自己有更大的勇气,能抵抗这大风浪。”(大意)用在此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是再合适不过。
  就像电影中派的母亲对他说的:“科学用来解决外面的世界,信仰用来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
  所以这也不是一部简单歌颂宗教力量的宝莱坞电影,电影中的父亲代表着现实而科学的一面,以近乎残忍的方式告诉派老虎只是畜生,他永不可能和你产生所谓的感情。
  事实上,李安在拍摄大海那一段的时候也是如此,上一个镜头还是派为了不让老虎吃掉自己主动钓鱼给它吃,老虎也跳进海中捕鱼,派看到它的笨拙和憨态忍不住笑,一切看似和谐,然而下一秒,老虎就向它游了过来,吓得他屁滚尿流往救生艇上爬……
  最终,派用信仰强大了自己的内心,又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强大了自己的外在,与老虎周旋。
  正是老虎凶残的本性,随时随地吃掉自己的可能让派时刻提高警惕,在苍茫海上保持着难得的清醒。这是一种对峙,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陪伴。
  所以,离开海岛那一刻,他并没有把老虎丢在岛上,心中长舒一口气,而是继续带着它漂流。
  所以,饶是老虎那般凶残,依然有朋友看了电影之后对它充满了爱。
  而这种爱的产生,说到底就是源自李安的情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有情怀的电影。
  
  情怀是什么?
  它无法被具体描述,但可以被感知。
  它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个态度,对万事万物的一种大爱。
  它可能源自本能,又要再加上后天的修炼。它是我们对美丽风景的热爱,对广袤自然的恐惧,对兽性的猜测,体察,感知……对人性某一部分的赞美,某一部分的未知,某一部分的生生厌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种情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一种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情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是情怀。
  情怀不是简单的怜悯,也不是主观的选择性无视,或者拔高性赞美。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偷情,善妒,但老列仍对她充满了情怀。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尖酸刻薄小家子气,但我们也能读出老曹对她深深的情怀。
  ……
  然后也许李安们看了这些书,可能最终情节会遗忘,描述会记得不那么清楚,优美字句也不是点滴都能背诵出来,但这份情怀却通过阅读注入他们心中。之后他们再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影,将这份情怀再在新的作品中传承下去。
  煽情是无聊的,所谓客观又何尝不是无趣,我们在电影中要看到的最终是一个导演的情怀。
  好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与老虎上岸之后,派以为老虎会回头看他最后一眼。这时候如果导演处理成老虎回头,这是煽情;如果处理成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走进丛林,那是客观;而李安的处理是:老虎突然停了下来,观众和派都看不见它的表情,然后它并没有回头,短暂停顿后又向前走去没入丛林,留给所有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情怀。
  多年之后,别人也许同样会忘记电影奇谲的故事、3D的色彩和精巧的细节,但会记得这份情怀。
  
  而这,也许就是我们要看好的书籍,好的电影,好的艺术作品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15-02-12
还给老师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