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最好是略带伤感的类型,要求附解释和评析。

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最好是略带伤感的类型,要求附解释和评析。还有就是最好别是那种广为人知的……

比如:
晏殊的那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麻烦解答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 ,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 ,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 ,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 、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 ,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漠漠者,弥漫、轻淡也 。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皆其意。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在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 。”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 。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南朝徐陵《乌栖曲》云 :“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小楼”,“晓阴 ”,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 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 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 。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迷神引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 ,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 ,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 孤城暮角 ,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 ,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 暮角 ”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 。接着自“ 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 ,漠漠寒林 ,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 ”,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 游宦 ”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在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 。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在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 。在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 ,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踏莎行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写马上征人。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王世贞《艺苑巵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
  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离愁”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下片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平芜”两句拍合。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 ,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 、地点 、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 ,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 ,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 ,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 ”而说“ 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 :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 、意味深长 。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点绛唇
  年代:【宋】 作者:【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释】: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记 》的开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紧接一句“山无数 ”,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 ,上下片意脉不断 。值此迷惘之际 ,忽然风起茫落 ,只见“乱红如雨”。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 、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 :“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寄人
  年代:【唐】 作者:【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韵译】:
  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
  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
  醒来只见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还在临照离人临照落花。

  【评析】:
  ��这是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无情,鱼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从这诗深情宛转的内容看来,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在封建宗法社会的“礼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这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象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滁州西涧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9
苏武慢

作者:蔡伸 朝代:南宋 体裁:词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恨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释】

①烟笼寒水: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②邃馆:深院。
③桃花人面:用唐诗人崔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句意。
④书盈锦铀:用苏蕙织锦回文诗事。见柳永《曲玉管》注。
⑤金徽:金饰的琴徵。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译文】

大雁落在平坦的沙岸,寒江上烟雾一片。古垒中,胡笳声一声声远远听来。青山朦胧,落叶萧萧,暮色苍茫的天际,几处昏鸦在纷飞。楼头之上黄昏,看见一片片云彩,船儿尚有千里途程,到京时年末。空垒上碧云遮掩,佳人啊,此时你在哪边?我的梦中都与你相距遥远无限。回忆我们过去相识的欢乐,在那朱红色 楼馆,小园香径上百花开放,我难忘你那桃花般的美丽容颜。我深深地懂得,你也是在把我思念。你在织锦上写满了回文式的情书,将幽怨付于琴弦,但也无法诉尽内心的伤感。我们分处两地,同时愁思绵绵。酒并无法消愁。我又独自来到楼上,扶着那高高的栏杆,任凭那无情的秋风,将我一双泪眼吹干。

【赏析】

本词抒写过地秋日的相思之情。作者于秋日黄错,登高望远,由此引发了深深的相思之情。这首词写的是羁旅伤别之情景。上片写景。“雁落”三句,从水说。“青山”三句,从山说。“望碧云”三句,化用江淹诗意,揭示出思乡怀人的主旨。下片抒情。“忆旧游”四句,旧游之旖旎春光,与目前之衰飒秋景恰成鲜明对比。“两地”三句,结合双方,折回已之倚楼。末三句,风吹泪干,足见倚楼之久、情怀之寂寞。乙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邃饱朱扉”、“小小园香径”、“桃花人面”是作者记忆最深的几个特定镜头。从庭院写到香径、再写到美人,层层推进。其中洋溢着温馨的气氛。春光旖旎,桃花灼灼,美人佳冶,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环境成鲜明的对比。失去的更觉可贵,尤其是人在难时,这种感受最为强烈。“凭仗西风,吹干泪眼”,权端酸楚,任凭眼泪流淌,连擦拭的心思皆无,可见伤心到何等程度。虽是直抒胸臆,却不觉浅白直露,反而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这便是真情所至的缘故。

参考资料:http://hanyu.iciba.com/shi/5809.shtml

第2个回答  2010-01-22
柳如是的都不错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梦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

参考资料:百度

第3个回答  2010-01-19
李清照的都比较好\(^o^)/~

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五绝·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
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4个回答  2010-01-20
离歌
谁言别后终无悔
寒月清宵绮梦回
深知身在情长在
前尘不共彩云飞
这首诗出自仙剑奇侠传四,为柳梦璃所吟,道尽了凄美,忧伤与惆怅
应该符合你要求伤感的类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