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 酒吧哪个比较不错

RT

转载:后海附近的酒吧很多,我经常去的主要是“过客”、“那里”、“白枫”、“左岸”、“胡同写意”和一家没有名字的酒吧。

  过客:在胡同里生存

  认识“过客”是因为爱上旅游,因为这是一家旅游主题的酒吧,而且据说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它位于中央戏剧学院旁边,一个叫南锣鼓巷的胡同。炎热的夏夜,过客的院子里热闹非凡,平日里喜欢四处游走的驴友们,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喝酒、聊天,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由地让我想起在户外的情景,也代表了我们的生活状态。

  老板“小辨儿”是这儿的主角,是他营造的这样惬意的一个空间。他游走在我们中间,喝着酒,答着话,看起来幸福而兴奋。是的,在这样的日子里,他应该值得兴奋。回想3年前,“小辨儿”说,“那时候过客仅拥有一个不足15平米的空间,当时想着能撑多久算多久,跟本就没想过有一天还会赚到钱,后来又经历拆迁的打击,差一点儿就没生存下去。”每当回想起这些,小辨儿就感慨万千,毕竟这些年熬过来也不容易。

  “小辨儿”有很深的胡同情结,即便在拆迁的打击下,还毅然选择在胡同里继续生存。对于这点,小辨儿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胡同是一种文化,而且最能代表旅行者的心态。习惯了大自然的自由,随意的旅行者们已经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胡同恰恰是看似拥挤、喧闹,实为自由、放松的地方。

  旅游主题一直是“过客”的生存之本,也是小辨儿经营这个酒吧的源动力。他有很丰富的旅行经历,能感受到热爱旅游的人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他固执地认为,旅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没有旅行经历的人生是不精彩的,是乏味的。我之所以喜欢来这里,也是因为受这种氛围的影响。随便什么时候来这里,都能碰到曾经一起旅游过的朋友,看看他们旅行中拍的照片,听他们讲讲旅行中的奇闻趣事,整个晚上就会过的很愉快。

  那里:生活不是在别处

  从“那里”出来的时候后海夜色平静,马路上的车开的很快,我一招手,后面的车差点撞上前面那辆,司机拿眼瞪了我,绕过去继续飞快地开着。我想买包烟,可夜深了,商店已经关门。司机说把他那包送我,我没好意思要,但最后还是要了,下车时,我付了烟钱。

  “那里”最早开在北大旁边著名的文化胡同成府街,后来那条胡同拆了就搬到现在这里,位于后海附近的帽儿胡同。这条胡同很著名,胡同里有很多名人的故居,有国家话剧院等。这是一家以摄影为主题的酒吧,墙上挂有很多大师级的作品和老板朋友们在各地拍的好片子,主要以黑白艺术片为主。有时候,他们还会在酒吧里举办一些专题摄影展。

  “那里”的宣传单上写着这样一行字:“生活不是在别处,就是在那里……”让我对这个酒吧有了好感。人别无选择的生在世上,活着,勇敢的活着,面对生老病死、快乐和忧伤,这是现实。就像余华在小说《活着》序言里说的那样: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人们看不到自己怎么走进来,也看不到怎么走出去。

  生活在哪里?在那里吗?我有点疑问。还是点上一根烟吧,从这小小的亮点中或许可以窥视出些什么?我看到只有升腾的烟雾。毕业三年多,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让我分不清工作是为了生活,还是生活就是工作。工作没有换过,生活也是,黑夜与白天,两种颜色。

  白枫:从我们眼前滑过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字叫《北京5大牛B去处》,这其中一处指的就是白枫。他位于地安门大街到银淀桥的路边,紧靠着后海,旁边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烤肉季”。一个看起来很破旧的房子,木制的窗户隐盖着行人的目光,让人很难想象这会是个酒吧,它很容易在我们眼前滑过。

  最早是一个搞摄影的朋友带我来的。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暖洋洋的透过窗户打在身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一份平静的心情,打发一个惬意的下午。

  湖面冰雪还没融化,远处滑冰的人群正畅快地施展着他们的舞姿。一个老头搬张小凳子坐在冰上,敲个小洞洞在钓鱼,一个下午也没见他把鱼从水里钩上来,但他就这么一直坐着,我也这么远远地一直看着他。

  来这儿的人都是安静的人,这里没有喧闹,只有轻轻的音乐在空间内环绕。和大多数喧闹的酒吧比起来,这里似乎更适合情人们约会和窃窃私语,所以我很少会带一大班朋友来这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酒吧的厕所,这是我见过最好最香的厕所。所内种植着各类植物和花,小小的空间里香气扑鼻,没有一点异味。这不像是厕所,更像是一个小小的花房。

  左岸:后海的酒吧贵族

  银淀桥左首往南,沿着湖边一直走,进入一个胡同,湖渐渐隐去,有一个酒吧,那就是左岸。左岸这个名字我很喜欢,印象中刘若英有一首歌叫“左岸”,法国有一个新电影流派叫“左岸派”。“左岸”原来叫“蓝莲花”,可以放电影,经常聚集着各色精神贵族和文化人。

  左岸和后海其他酒吧比起来显得比较贵族,宽大的竹椅,宽厚的桌子,老式家具和饰物,屋内是宽敞舒适的大沙发,人一坐上去会陷得很深,很舒展很舒服。

  一个酒吧,不管你什么主题,或者不管你有没有主题,但主要让人感觉坐着很舒服,那这样的酒吧我就喜欢。所以,在我很累,很想好好地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的时候,我一般会来这里,尤其是在午后。

  胡同写意:看着银淀桥车来人往

  “胡同写意”,它太小,很容易被错过。如果不是门口摆着若干桌椅,你不会相信这小小门脸内也别有洞天。狭小的空间里挂着很多印象派的画作,像一个画家的小小工作室。每次经过,都会看到很多洋面孔坐在支于湖畔的椅子上。

  我只来过两次,一次和一位画画的女孩,一次就我自己个儿。女孩从深圳来,点名要我带她来这里,不知道她从哪里听来有这么一家酒吧,或者是她在《城市画报》上见过对它的介绍。自己个儿来的那次是一个下午,难得有的清闲,拿着相机在后海胡同里走了一圈,最后落座在“胡同写意”里看着银淀桥车来人往。

  古老的银淀桥,她真的太累了,她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

  后海酒吧:听飘荡而来的琴声

  和其他酒吧类似的调调,简单的古旧家具、绿色植物、个性饰物,懒洋洋的感觉。后海一带的酒吧都不大,或许空间可以避免过份的喧闹,这也是我喜欢来后海泡吧的原因。

  第一次来就是和饭局的一帮吃货们,围坐在湖边,吹吹风、聊聊天。每次来后海,不经意都会绕到这里;每次来到这里,都会碰见正在happy的饭局吃货们。听说提鬼哥的名字还可以打8折,可我只知道鬼哥的ID,人家不认。

  月亮高悬,光线暧昧,一阵幽幽的二胡或琵琶声从湖上的游船里飘荡过来,给宁静的后海增添了小资的情调。窃窃私语的情人们,把酒当歌的哥几个。琴声悠扬,让人不由地回忆起家乡的小河及童年的伙伴,那夏夜里抓蛐蛐的情景。

  后海是个适合怀旧的地方,每次来后海都引发我怀旧的情结。娘的,我老了。

摘自:生活情调 后海小资碎片 http://bj.sina.com.cn/art/2005-01-07/61204.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过客

过客酒吧简介:

过客酒吧开业于1999年,是北京第一家以“自助旅行”为特色的主题酒吧。

在经营了十年之后,过客能够在过去是名不见经传、而如今名气正如日中天的“南锣鼓巷”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旅行和酒吧经营的一个双料亮点——这确实有一点奇迹的味道! 

过客酒吧是一套相对独立的老北京四合院。夏天的时候,院子里会爬满葫芦和丝瓜,整个院子因此郁郁葱葱,充满了情趣而又有一份闹中取胜的悠闲。上得露台,俯瞰胡同穿行的人流又会有一种超然世外的快感油然而生! 

过客以经营意大利餐为主,其中更以PIZZA为特色,其中“羊肉串PIZZA”尤为有出名,自推出的八年时间里,几乎被所有中外客人推崇;另外,因为欧洲客人也很多的缘故,酒吧的咖啡也还不错;不能不提的是这里丰富的旅行书籍在这里更是随处可见。

酒吧简介:

酒吧(Bar,Pub)是指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鸡尾酒等酒精类饮料的消费场所。      Bar多娱乐休闲类的酒吧,提供现场的乐队或歌手、专业舞蹈团队、“舞女”表演。

    高级的Bar还有调酒师表演精彩的花式调酒。而Pub多指英式的以酒为主的酒吧,是BAR的一种分支。 酒吧有很多类型和风格,既有最低档的“潜水吧”,也有为社会精英人士提供娱乐的优雅场所。

    酒吧最初源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的西部酒馆,Bar一词到16世纪才有“卖饮料的柜台”这个义项,后又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为提供娱乐表演等服务的综合消费场所,约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

    夜店和酒吧不一样。夜店是NightClub,常简称Club,酒吧是Bar。国人通常会把夜店(club)也错误叫成酒吧。先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夜店和酒吧的区别,一般门口的店招应该都会明确写明是CLUB还是BAR。

    CLUB就是夜店(全称nightclub),BAR就是酒吧,实际上两者是不一样的。[1]  所以酒吧就仅仅是指BAR或者PUB,而CLUB实际上就是夜店而不是酒吧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