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乒乓球胶皮

如题所述

  乒乓球拍、胶皮、海绵的选择

  现代乒乓球运动,讲求快速、准确、凶狠、变化和旋转等。这些因素的大小或强弱,虽然主要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但与工具也有密切关系。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证明,球拍的改进直接促进了技术的变化和发展。简单来说,球拍是由以下三个部份组成:

  1.木拍:会因木质的不同而产生软硬度不一的质量。木质稍硬的适合快攻型球手使用,稍软的适合弧圈球及削球手使用。

  2.胶皮:分正贴及反贴两种(长胶属正贴的一种)。

  3.海绵:有厚薄及软硬之分。厚海棉的速度会较薄海棉快。由于各人的手感不同,在选择海棉的软硬度时,得视乎个人的感觉而定。一般来说,太硬的海棉使用者较少,而青少年球手则较适合使用稍软的海棉,因这样可以提高击球时手上的感觉。

  在选择乒乓球拍的时候,各人需根据自己的打法特点来决定哪一种球拍适合自己,尤其重要的是胶皮的选择,以下为大家简略介绍三种不同性能胶皮的特点:

  1. 正贴海绵胶:以速度为主的球手会较多使用此类球拍,尤其是以中国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类球拍发力打出的球会略带下旋,但在拉球及制造旋转方面不及反贴胶皮强。

  2. 反贴海绵胶:由于反贴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故以弧圈型选手使用者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贴打快攻,主要是加强在发球、搓球方面的旋转质量。

  3. 长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胶皮不易主动制造旋转,主要是依靠来球的不同旋转而产生相反旋转,使用者以打法多变的球手为主。他们通常会转换不同性能的胶皮来击球,以增加在旋转、速度方面的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不知道你的打法,提供一篇来自网上文章给你参考一下,愿对你有所帮助。  击球方式与球拍配置  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技能化的体育竞技运动,他的复杂性主要是表现在其制胜因素的多样性上。  可以说没有正胶海绵拍就不能造就出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徐寅生、李富荣等第一代中国近台快攻的乒乓球群英,尽人皆知;但是同样是使用正胶海绵拍,庄则栋选用的是一块几乎没有什么弹性的“糟海绵”,但就是这支球拍和这样的海绵帮他开创了以弹击发力为独到特点的直拍近台两面快攻的先河,“小老虎风格”伴随着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世乒赛上夺得男单三连贯的人。  中国第一代直拍削球名家是从香港回来的姜永宁,面对大力扣杀,他的海底捞月式的救球堪称一绝。但是真正将直拍削球打造成“魔术大师”的还是张燮林,是一块偶然得到的“长胶”使击球出现了“反旋转”启发了他,搓球竟会变出“上旋”,推档反而会出“下旋”,削弧圈球竟会“越来越转”,所以张燮林那个“魔术大师”的美称到真是名副其实。同样有一面使用“长胶球拍”的前世界冠军梁戈亮,发明了“倒拍发球”充分利用正面反胶和背面长胶的不同性能(当时拍面没有限制颜色),长胶球拍的变化被用到这种地步按说应该是淋漓尽致了吧,然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邓亚萍改变了长胶球拍多用于削、搓、挡等慢节奏的击球方式,开创了用1mm厚的海绵贴上长胶打快攻的弹击式击球新技能,邓亚萍有非常出色的步法和凌厉的正手连续扣杀,长胶攻球常常迫使对手放慢击球节奏,她就乘机侧身连续扣杀压得对手喘不上气来。以变化为特色的长胶球拍被她加厚了点儿海绵、改变了击球方式竟然打出了“霸气”;  
反胶球拍最先是日本人发明的,继而他们又利用反胶球拍发明了弧圈球,建立了运用摩擦方式击球的进攻初创模式,为现代乒乓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第一个反胶世界单打冠军是郗恩庭,,一直没能在重大比赛中夺冠的他终于在第32届世乒赛中如愿以偿,夺得男子单打的桂冠,成为使用反胶球拍的中国第一人。  直到1989年在蒙特利尔世乒赛的斯韦思林杯决赛上,瑞典的三剑客——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阿佩伊伦以令人信服的弧圈球快速进攻技能击败了对他们围、追、堵、截了多年的中国队,现在的弧圈球攻击技术已经不仅是简单的“高吊”和“前冲”了,“摩擦”与“撞击”的融合使弧圈球进攻技术发展成为丰富的抽、拉、冲、挂、撕、带、划、撇、劈、拧、挑、弹、砸、扣等多种技能、技巧。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乒乓球的优秀群体一下子又焕发了“国球” 整体优势的巨大创造力。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再造了中国乒乓球的又一个春天。自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乒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用弧圈快攻技术的现代理念重新又组建起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方阵——孔令辉、刘国梁、刘国正、马林、王励勤、王楠、张怡宁等等群星灿烂。  那时候的训练中经常见到教练在运动员身后方一块挡板——挡住他们的退路,培养他们决战前台,死不退后的意识。最近我们专卖店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球友,他自我介绍是横拍两面拉弧圈球的打法,大家按照常规为他推荐了一款适合两面弧圈球的超杰-B:板厚5.7mm、重量90g,可是过了几天后他找回来反映说:这块底板没有速度。大家检查了底板没有毛病,以前也没有听过这类的反映,心想可能他只是偶然拉一下弧圈球过渡还是打快攻多,由于这里实行的是零风险服务,只要没有污损都可以调换,于是就给他换了一块较硬的超能-B,他试了试觉得可以就拿走了。可是过了两天他又找回来反映说:这支板虽然不错,但是稍微硬了点,拉球感觉有点欠缺,能否换一块介于这支板和前一支板之间的底板?这次我请他拉几下弧圈球看看,这才发现他的弧圈球全是在近台采用借力加力的反拉、反带动作击球,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离台发力拉、冲。摩擦和撞击融为一体,一位国家队的教练在解释前冲弧圈球与“爆冲”的区别时说:前冲的用力是摩擦,而爆冲的用力是弹擦。由此可见现代弧圈球的发展与进步。弹性讲的是变形与恢复,厚而硬的球板所表现出来的击球弹性大部分是海绵和球的变形与恢复。当时乒协主席徐寅生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很多选手冲弧圈球时球拍过于前倾?可是外国的选手击球时板面只是略微前倾,能很容易拉扣结合。我们也曾尝试在训练中改进,但是上手拉一两板还行,连续拉时就感到球往下掉,为了保证弧线只好增加向上发力,牺牲飞进速度;为了追求速度只好前倾球拍增加海绵胶皮在来球瞬间的持球深度。二者不可兼得,更何况在中远台单纯借助海绵胶皮的弹力远远不能产生更大速度所需的能量。后来使用了较软、较薄的球板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比之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海绵的配置的变化就没有底板大了。过去近台快攻的选手喜欢软海绵,红双喜12号海绵最适合用在打近台快攻的正胶球拍上,日本TSP的生胶海绵世界闻名。他们的硬度都在H40度以下,红双喜采用的绍氏硬度体系标明的指数会更低。近台快攻手喜欢软海绵,也在于他们选择的击球用力方式——以撞击为主。他们需要在击球的瞬间充分发挥底板的硬冲击精确作用,以便迅速将击球作用力透过球板作用于球,控制球的速度、弧线和落点。然而过厚过硬的海绵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控球感觉,使他们觉得手上没了数。这就是当年被称作尖端发力机制——弹击发力的庄则栋无论如何不能换用硬海绵的缘故,也是后来以连珠炮般扣杀闻名的邓亚萍也只选用1.5mm厚海绵的缘故。这方面我们也有经历,一次有位中年球友从涿州开车来我们专卖店选购球拍,他选中了一支份量较轻(85g)的三层碳素超速-B直拍,由于他自我介绍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又选了较轻的底板,我们就给他配了块硬度46度、厚度2.1mm的海绵,并贴上反胶。可是过了两天他又找了回来,说是打球时听不到“啪、啪”的声音,因此找不到击球的感觉。开始大家认为是底板太软了,于是就给他换了更硬的板,可是还不行,在他试打时,我发现他的攻球动作是传统的直拍快攻撞击式发力,由于他还有事急着要办,已经没有时间继续试下去了,于是我就建议他只更换一块40度、2.1mm的海绵,他换了后将信将疑的走了,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敢确定,直到傍晚我们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他高兴的告诉我们:现在他已经找到感觉了。此时大家的心也就一块石头落地了。  拉弧圈球的海绵一直比较硬和比较厚,较厚的海绵在拉球时变形深度大,容易控球,再说较硬、较厚的海绵变形储能也大,必然回弹力更高,能兼融击球时对旋转与速度的同时要求。只是换打40mm大球以来,为了适应球体增大带来的速度变慢、球体变软等情况,运动员们都对自己的海绵进行了调整适当增加海绵的厚度(2.2mm以上)、减少海绵的硬度(46度以下)是当前许多人的共同选择,当然海绵加厚的同时还要考虑反胶的厚度,按照国际乒联规则的规定,海绵胶皮的总厚度不能超过4mm。  总之球拍是物质,物质是基础。配置得当的球拍,固然可以让人们在打球时得心应手,尽情挥洒自己的风采。但是人也要有精神,学习先进技术,研究掌握击球用力的多种技能、技巧和战术变化才能使手中的球拍成为你真正的“利器”,这也是辩证法说的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05
  乒乓球拍的套胶就是胶皮和海绵粘在一起的那层东西。有正胶、 长胶、 生胶几种。
  1、正胶。其特点是击球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由于击球稳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学者首选的类型。对于专业选手而言,又有多种不同性能的反胶海绵拍供选择,如胶皮粘性强、配套的海绵软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反胶海绵胶皮是直、横拍选手目前最常用的胶皮,几乎100%的欧洲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亚洲选手也有近80%选手使用。因为这种胶皮比较好地兼顾了速度与旋转的要求。 目前国际超一流选手中,绝大部份都使用反胶胶皮。 打反胶的选手都希望胶皮有高裹力,即胶皮面要粘,这样才能有高的摩擦系数。
  2、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目前一批横拍两面攻选手,为求得击球的变化,采用了正手反胶(拉弧圈)和反手生胶(快拨及摆短)的搭配方法。这种性能的胶皮可作为直拍反打反面贴胶的一种选择。
  3、长胶。这是一种胶粘细而长的胶皮覆盖在一薄海绵上面而胶皮海绵。在六十年代发明的。当年张燮林用这种胶皮削出变幻莫测的球,被称为乒坛魔术师。这是因为这种胶皮球在拍面会产生反常的旋转现象,典型的变化是:对方搓来的下旋球,己方用长胶对搓时,将以上旋飞回;对方攻来的上旋球,己方用长胶推挡后以下旋飞回;用削球回击对方拉来的弧圈球时球会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时回球则不旋。这些反常的变化常令对方失误或回出高球,对付不熟悉长胶性能的人打这种球常可轻易取胜。
第3个回答  2019-03-08
木拍
由于木质的不同而产生软硬度不一的质量。木质稍硬的适合快攻型球手使用,稍软的适合弧圈球及削球手使用。
胶皮
分正贴及反贴两种(长胶属正贴的一种)。胶皮的质地大体可以概括为脆性、韧性,胶面较脆的套胶出球干脆,声音响亮较适合快攻打法,胶面韧性较好的套胶较吃球且弹性很好,尝试涩性套胶的球友们建议选用胶面较脆的套胶,胶面韧性好的涩性套胶会给人一种虚弹的感觉。颗粒直径大的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硬,而颗粒直径小的会使反胶击球感较柔和,颗粒较高的反胶可以提高反胶的弹力,而较矮的反胶可以使击球感变得更加稳定。颗粒密度大的反胶速度快,而密度小的比较持球。
海绵
有厚薄及软硬之分。厚海棉的速度会较薄海绵快。由于各人的手感不同,在选择海棉的软硬度时,得视乎个人的感觉而定。一般来说,太硬的海绵使用者较少,而青少年球手则较适合使用稍软的海棉,因这样可以提高击球时手上的感觉。海绵的性质在套胶中作用十分长重要的,不同厚度和软硬的海绵其性能也各不相同。海绵较硬吃球时间较短,可以提高击球时的速度,海绵较软可增加吃球时间,在击球时手感更加柔和更易于控制。国产套胶一般在套胶的海绵上都会标注出海绵的硬度,例如在购买红双喜狂飙套胶会有38、39、40、41等不同硬度的套胶。硬度较大的套胶适合贴到较软的底板上,硬度较小的则贴到较硬的底板上。
形状
1、圆形球拍:击球重心离拍柄较近,阻力臂短,起动迅速、调节灵活、控制稳定。
2、方形球拍:击球重心离拍柄较远,阻力臂长,加速度大,自然抽杀威力更大。
第4个回答  2015-10-20
  乒乓球底板大致分为纯木的和纤维的。纯木板手感细腻,底劲足;纤维板手感清晰,甜区大,容错率高。故业余球手都喜欢纤维板,而专业队大多数都是纯木板。
  纯木板又分为五层和七层,五层较薄,偏软,适合弧圈打法;七层较硬,适合快攻弧圈。
  七夹现在是主流底板,因为禁用有机胶水,胶皮弹性变小,需要底板给它更多支撑
  纤维板:说道纤维板最经典的莫过于蝴蝶王了。芳基碳素混编,桐木大芯,几乎是现在纤维板的标配!
  其实这么多经典球拍每个都非常好,感觉不好用主要是没配好胶皮。都知道“软拍配硬胶,硬拍配软胶”,其实真的配起来完全没有这么简单。需要考虑重量,需要考虑整体形变,需要考虑面材硬度,需要考虑出球速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