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章复习题

1——3章各两套 拜托

1. 填写下面物态变化名称:冬天的早晨树枝上有霜是__________现象,夏日清晨草叶上有露水是__________现象,春、秋的早晨易出现“大雾”是__________现象,用久的灯泡变黑了是__________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是__________现象,冬天在室外人口中的白气是__________现象,夏天洒在地面上的一些水,过一会变干了是__________现象,用铁水浇铸机座是__________现象,夏天喝饮料常在饮料加块冰 。
2.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阴下干得快,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湿衣服晾在通风处比无风处干得快,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碗水洒在地面比盛在碗里干得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用__________方法,使其__________贮存在打火机内。
4. 下面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步骤( )
A. 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
B. 水温升至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至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4分钟
C.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并做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线
D. 将适量温水倒在烧杯中,把烧杯放在铁架台上,把温度计插入水中
E. 整理器材
(1)将实验步骤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可看到,水沸腾前温度__________,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__,产生的气泡由小变大,上升至液面__________。
(3)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 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上升。
你还可总结的结论有:
c.
d.
5. 飞机在人工降雨过程中,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个过程中经历__________种物态变化,依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冰山上的积雪有的____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有的__________变成水,汇入江河;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7. 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在使用时,其中的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_,所以这支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支的示数__________,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
8. 在寒冷的北方,池塘水面上的空气温度为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恰好为0℃的是( )
A. 冰层下表面 B. 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C.冰层上表面 D. 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9.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吸取热量
C.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
10. 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含水的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为此,下列可行的做法是( )
A. 将糖汁盛在密闭的高压容器内加热
B. 将糖汁盛在具有减压装置的容器内,加热时使得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 缩短加热的时间
D. 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
11. 夏季,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
B. 是水管中的水分子的扩散所致
C.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
D. 是水蒸发形成的
12.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 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 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 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 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13. 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
A. 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 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 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4. 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说明( )
A. 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 油的比热比水大
C. 油的沸点比水高 D. 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好
15. 对锅加热,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 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17. 日常生活中,居民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中,应用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生产时,采用了加压使石油气液化;
B. 生产时,采用了冷却使石油气液化;
C. 使用中,液态石油气要汽化成气体;
D. 使用中,液态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
18.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19.如何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
20. 一位同学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这样做,能否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什么?

一、填空(共30,每空1分)
1.比3℃低8℃的温度写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
2.T=(t+273)K是反映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的,当t=24℃时,T=________K。
3.请你将下列常见物质在通常状态下进行分类(只写序号)
①水银②玻璃 ③松香 ④石蜡 ⑤酒精 ⑥铁块 ⑦塑料 ⑧沥青
(1)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__,它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从 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6.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__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___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7.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__________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__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8.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2℃。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2所示,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在烧杯中,上口放一个灌有冷水的烧瓶,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时烧杯中可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_____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见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___________现象。
10.制酒工业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纯度,其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变成水蒸气,把蒸汽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从管口2流出)冷却后就变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高原,由于气压小于一个大气压,水的_________低于100℃;高压锅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随气压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制成的。
12. 电冰箱中采用的制冷物质是容易________化和_________化并且从冰箱中__________大量热量的物质。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待测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则温度计可能被胀破
B、使用前先认清它的分度值,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C、体温计不可离开人体读数
D、如果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量程,则测不出温度值
在课外探究学习活动中,常红同学通过“INTERNET”收集到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温度,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南极的最低气温约为—94。5℃ B、普通火炉内的温度约为1100℃
C、人们感到最适宜的气温为20℃左右 D、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为90℃
冬天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发动机冷却液,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佛点 B、较低的凝固点 ( )
C、蒸发性能强 D、较易流动
萘的熔点为80℃,则80℃的萘的状态是 (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三种可能性都存在
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热的是 ( )
A、熔化,液化 B、汽化,凝化 C、汽化,熔化 D、升华,液化
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用手指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 ( )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B、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还要吸热
D、各人的感觉不一样,与人体的耐寒程度有关
年级上北师大版物理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状态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例题2】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______。
答案:物态变化。
【例题3】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
A、负5摄氏度 B、负摄氏5度 C、摄氏负5度 D、零下5度
答案:-5℃可以读成负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
【例题4】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分析:液体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水银的热涨冷缩,而且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适当的将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可以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细微的体积变化能够清楚的在刻度上显现。
答案:A
【例题5】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____℃。
分析: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7℃~103℃之间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列式为:100℃÷110≈0.91℃,则每个分度的值是0.91℃。当它度数是5℃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7)×0.91℃=10.9℃。
答案:0.91℃/格;10.9℃
【例题6】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从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华,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答案:熔化,吸,凝华,放。
【例题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当晶体温度达到熔点时,如果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这一点与非晶体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答案:不变,熔点,熔点,凝固点。
【例题10】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分析:冰是晶体,有固定熔点“0℃”,当处于冰水混合时,温度不变。正确答案是D。
【例题11】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分析答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画出萘的熔化图像,萘是晶体, 80℃是它的熔点和凝固点,萘的熔化时间是“12min~20min”,共用了8min。

【例12】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杯中冰水,水结冰”是凝固现象.“盘内水冰,冰化水”是熔化现象。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温未降”和“水温不升”反映的是温度不变这个共同特点,此时均为“冰水”混合状态。
  答案:凝固,熔化,凝固和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例13】盛满水的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不会被烧坏,但没有盛水的空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就会被烧坏,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这是什么原因?
  分析答案:铝是晶体,铝的熔点是 660℃,铝壶中装有水,加热时温度升高,由于装有水,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铝壶的温度只比水的沸点稍高一些,未达到铝的熔点,因此铝壶不会被烧坏.若铝壶内没有装水,铝壶的温度会一直升高到铝的熔点,铝壶就会熔化,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
【例题14】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00℃,当水的温度为 100℃时,水()。
  A、一定沸腾 B、一定不沸腾 C、可能沸腾
  分析:水的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还有就是必须继续加热水才会沸腾,也就是说水的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沸点和吸热。因此答案是C。
【例题15】物质由( )变()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两种,即( )和( )。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煤气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另一种是沸腾,两种方式都需要吸热。
【例题16】小明在游泳时发现,从水中出来时感到冷,风一吹更冷,这是因为从水中出来后,身体表面的水份在蒸发时要从身体上( ),因此比较冷。有风时,使水的蒸发( ),更快地从身体( ) ,因此感到更冷。
  分析: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答案:吸热,加快,吸热。
【例题17】煮鸡蛋时,小明和小华分别把水加热沸腾后,小明继续用大火加热,小华改用小火加热并保持水的沸腾状态,请问谁先把鸡蛋煮熟?谁的做法较好些?
  分析:当水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此时所吸收的热量都用来帮助水的汽化。
  答案:小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6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