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么能做到社会责任

最好是作文

一位老师的:
小学生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为能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完成学业,对同伴对集体的事情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责任感,那这个班级一定是个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珍惜集体荣誉的优秀班集体。学生都能约束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收到了一定的实效。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作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在集体活动的安排中有机地安排好学生群体,让学生通过集体成员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教育学生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为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总之,在自己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渗透着团结协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人人争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

某报刊:
提高小学生社会责任心理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不断革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的盲目重视“机械生产”,而忽视了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使人对物质的欲望与精神修养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性变得越来越冷漠、放纵、自负、孤傲,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或多或少地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同情,对自身的关心。也因此,处在这个“大环境”中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了这些“物欲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当下学生群体中几个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3、性格方面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自大自负型,但其受挫能力差,或自卑怯懦型,较为孤僻。

所有这些,对当代学校教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同时,也对担任为民族复兴输送人才重任的教师,提出了世纪课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当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世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育,即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责任心的新一代接班人

一、引导学生关爱自己
有人说天性无邪的孩童像一块永远不会饱和的巨大海绵,总是孜孜不倦地吸收着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是的,这说明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渴望探究世界的自然意识。但是,人们在利用孩子这个特性,传授孩子学科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引导孩子对自己,对生活的,对生命认识和关注。也因此,现代社会的孩子个个像个“老学究”,学问可说是融会中外,通晓古今。但他们却不理解,作为人的他,自己为何要如此勤奋学习,也不知道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于家庭、社会的意义,更不了解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自己所为“何物”,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和宝贵更是认识不到。学生也因此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的冷漠和无视,一遇到挫折便轻易的产生放弃生命的想法,出现自杀冲动,甚至行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已经屡见不鲜了。作为教育者,可以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日常的德育工作中。

二、指导学生学会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当代学生提出“四个学会”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生存”。中国是个具有几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优良的传统不胜枚举。但是,在祖先遗留给我们民族精华的同时,有一些封建社会残留的糟粕也残存在现代国人的思想中,且根深蒂固。“富贵看祖辈,吃穿看父母”,“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就是其中典型的依赖“外力”生存的消极封建思想。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知识创新也“日新月异”。无论是文化风尚、思想道德、意识形态还是生产方式,都在快速的新陈代谢。因此,也必然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交能力、外语水平、电脑操作等就业标准接踵而至,使世代靠人情吃饭的中国人猝不及防。而快速的人才流动和不断提高的失业率,也使当代中国人感到恐慌和不安。在学生中,这种“遗传”的依赖品性表现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遇到自己完成不来的事情,第一个想到是向父母求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克服;一遇到挫折便丧失继续努力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进取心。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自主的探究,活跃的思维,缺乏甚至害怕创新的实践活动,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按部就班已是定律。[系统屏蔽]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对于面对改革创新无以适从的国民,对于仍然想依赖前辈的中国未来的“小太阳”们,“学会生存”是摆在当代教育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和课题,也是民族创新,民族强大,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只有个人会生存,家庭才能美满,社会才会稳定,民族才能强盛实现复兴。处在教育前沿的教育者们,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祖国、民族的未来——责任重大。
“学会生存”,必须从树立学生基本思想道德意识、养成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日常生活能力入手,把社会实践,学科教学和生活自理结合起来,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组成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从学校课堂的思想理论引导,到把家长“请进来” ,让老师“走出去”,积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彻底打破阻滞学生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努力创建适于青少年自主发展的多元化的“温室”环境(把孩子置于有利于其自主创新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发展的良性的人为的环境中)。这样,通过点点滴滴多方面多层次的的渗透,从教师和家长由浅入深的“被动”引导,到学生理解后自主动手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氛围中,真正的理解“学会生存”的重要,同时,发展学生“生存”的素养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勇担责任
人,具有自然性,这是从人的动物本性方面来说的,因此,人自然地具有欲望、情绪;人,有具有社会性,这是从人的社会层面来来说的,因此,人具有思想、观念理性。在现代文明充塞的当代社会,人越来越离不开现代文明。人的社会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地得以体现,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因此,人自然的应当表现出更充分和更全面的社会性。而“责任感”是一个作为社会人的关键品质。我认为“责任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对自己作为人的生活和生命的责任;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对社会作为公民的责任。而要使一个人具有“责任感”,我认为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博爱”之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中所处的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却同样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责任。自己热情的语言,无私的付出,努力的奋斗都会有益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有益于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个体责任——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参加值日劳动、学校社交、集体活动的义务和责任心;家庭责任——培养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关心体贴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的责任心;社会责任——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以及宣传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5
要点:讲普通话;讲文明;爱护公共卫生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