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古义和今义

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1、正,不偏斜。《说文》:是,直也。

2、对的,正确的。《淮南子·脩务》:立是废非。

3、此,这。《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赞同; 认为正确; 肯定。清· 刘开《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义:

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处。

2、表示答应的词:~,我知道。

3、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4、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石头的。

5、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扩展资料

组词:

1、但是[dàn shì] 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

2、就是[jiù shì]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

3、正是[zhèng shì] 就是。

4、总是[zǒng shì] 永远地;无例外地。

5、只是[zhǐ shì] 仅仅是;不过是。

6、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

7、不是[bù shì] 对判断词“是”的否定。

8、可是[kě shì] 表示转折,前面常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

9、是非[shì fēi] 正确的和错误的。

10、于是[yú shì] 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有时表示因果关系。

11、若是[ruò shì] 如果;如果是。

12、是否[shì fǒu] 是不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4
“是以谓之文也”中的“是”是一个指示代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做指示代词用,意思是“这”。

现代汉语中“是”是判断动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1-24

shì
(1) ㄕˋ
(2)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3) 表示存在:满身~汗。
(4)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5)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6)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7)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8)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9)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10)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1)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2)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3)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