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有关亲情的语段,急用

如题所述

父爱如山
父 爱 如 山
——写在“父亲节”前
四、五、六这连续的三月,似乎是想念亲人、呼唤亲情的一季,清明的淡淡哀愁早已被五月满大街送给母亲的绚丽玫瑰淹没,只是,六月即将来临的这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天下的儿女又该送什么给父亲呢?
母爱似水缠绵、似春风和煦,总有一大堆的华丽词藻可以表达,所以配以母爱的也是浓烈灿烂的玫瑰。可是,想到父爱,脑海中似乎总浮现朱自清散文中那微胖挪动蹒跚的背影,还有罗贯中的油画里那个大巴山农民的父亲的脸,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只是乡村一个当了三十多年教师、今年才退休的普通平凡一员,论学历、社会关系和交际能力,父亲还无法和走了已有七载的母亲相比,更遑论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父亲能了解多少时尚的事件,但父亲却永远是竖立在我面前的一座高大的丰碑,让我经常对比、让我警醒。
小时候的印象中,父亲对我和弟弟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记忆中,因为学习,我和弟弟挨过不少打,但不知道何时起(似乎是从我初中毕业离开家去县城读高中起),父亲就再也没有打骂过我们,甚至是太溺爱着我们。父亲自己随爷爷从青岛回来时,才初中毕业,就没再继续读书,不知道是否看到自己的儿子成人、考上大学后,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已无法、无须再来管束我们。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在对待我们子女方面,却一向开明。我的印象中,从我初中毕业选择填志愿那一刻起,父母就不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我了,读大学之后,反而家里的事,父母都要尊求我的意见,似乎我成了家里的主心骨。结婚九年多和岳父母共同生活后,联想到岳父母对自己子女的唠叨和管束,明白在农村的父母其实是比许多市内的父母更开明,或许这也是我现在留在市区做“上海人”的很大原因。
父亲的脾气很好,总是笑眯眯的。我印象中,父母亲只吵过一次架,尽管那时家里条件清苦,生活中的父母似乎总能相互依存、憧憬着将来共同撑起一个家。母亲患病去世前的几年,父亲独自一人在向下照顾着母亲,不管母亲的脾气有时随病情而变得焦躁,父亲对母亲的那份爱,那份宽容,以我结婚多年来的感受,我是远不如的,也是时下的很多年轻人不如的,我们比父辈懂得更多的情感故事、更多的小资享受,但婚姻中我们却远不懂得父辈那样的爱的付出、爱的宽容。再看看如今热闹一时的什么“加油好男儿”的评选,那些头发染黄、一脸中性美的八十、九十年代生的“男儿”,卖弄着酷,在我眼里却更象那些花瓶美女评委选的宠物。真正的好男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家中。
父亲对我们的爱是全身心的,从不为自己考虑留下些什么,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包括退休后一次性领出的他的全班养老金给我,却说使不出多大力,只能帮这些。父爱是如此的沉重,让我愧疚,母亲辛劳几十年却早早离开我们,从心底里我希望父亲健康长寿,能给儿子以机会报答,尽管父亲看来根本不需要。
在如山的父爱之前,天下的儿女该如何表达?祝父亲父亲节快乐。
22:59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6) 固定链接 引用通告 (0) 记录它
固定链接http://qinxd7087.spaces.live.com/blog/cns!8B4D7327D34F284A!147.entry
添加评论4月26日
写在母亲节前
写在母亲节前
——谨以此文怀念去世七年的母亲
妻这次赴港之前说要为母亲买礼物,因为母亲节即将来临。时间过得真快,清明撩起的亲情的一丝哀愁仍淡淡,母亲节的来临,又拨动了我的心弦。
十六年前,我大学才毕业进单位工作的第一个母亲节来临之前,记得我也以同样的主标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厂报上,很多段落我已记不清晰,只是好象提到母爱、亲情,有这样的字句:母爱是系在风筝上的线,风筝飞得再高,仍脱不了线的拴系。不过彼时,母亲在乡村,我毕业决定留在市区,有的是“海阔任鱼跃”的雄心,风筝是很少记得母爱这根线的牵扯。
十二年前的大年三十夜,母亲因查出患胃癌来市区医院动手术,我和父亲是在医院的食堂吃了那年的年夜饭。饭后,母亲让父亲陪着,嘱我先回去。我走在不复平日喧嚣、空寂的街上,耳旁是时不时的鞭炮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念头突然浮出,我身上阵阵发冷,那个春节至今想来刻骨铭心。
三年前在平安的晨会演讲上,我曾以“亲情”谈过我的体会:亲情不似友情,聚时轰轰烈烈,曲消人散后不留牵挂;也不似爱情,浓时缠绵悱恻,淡时伤之入骨。亲情就象“润物细无声的小雨”,不张扬,你可能很容易疏忽,而当失去,你才知道它的弥足珍贵。
今年清明祭拜,站在母亲墓前,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的诗句浮上脑海:“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亲情的怀念何尝不是如此。
东方人的情感一向是内敛的,张扬的表达方式似乎不为我们所喜,只是含蓄有时却会抱撼终生。母亲去世后的七年,每当想起母亲,印象中似乎极少有何情感的表示。记忆中,母亲胃癌复发来市区就诊时在医院门口看到我,哭着躲入我怀中的一幕是否是我长大后唯一的算是拥抱母亲?
母亲节来临之前,谨以此文怀念我去世七年的母亲,也衷心的希望普天下的儿女,稍稍提起情感的闸门,表达一份对亲情的珍惜。

12:02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4) 固定链接 引用通告 (0) 记录它
固定链接http://qinxd7087.spaces.live.com/blog/cns!8B4D7327D34F284A!143.entry
添加评论4月11日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叱咤风云、曾被谓为上海女人的三大爱之一的郎咸平先生(还有LV的包、卡地亚珠宝)的财经节目被停播了,据说理由是“普通话不达标”,好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
经济学本是很枯燥的一堆数据和理论堆砌而成,对不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而言,是很乏味的,上海女人见惯了风花雪月,能欣赏一个经济学家,实是一个异数,即便有所夸大,但却不脱离这样一种现实情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短缺已成过去,但当前矛盾却日益加剧,近几年,那些人之精英——主流经济学家纷纷抛头露面,其言其论让普通老百姓摸不着头脑,经济学成为一热学;郎咸平先生化枯燥为精简,直面当前社会的种种现状,嘻笑怒骂,尽管也遭致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谓之其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嘲讽甚至攻击,但却赢得了人心。郎咸平财经的停播,让人身处“中国将往何处去”的十字路口,更添一丝寒意。
纽约是天堂,纽约也是地狱,这是曹桂林书中的意思,在我看来,当前的中国,亦如此: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财富的增长和积累是空前的,我们告别了短缺、告别了贫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十多年前无法想象的;国家的腰板也硬了、底气也足了,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发出了近代史100多年来从未有的喊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似乎指日可待,这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代。
但是,不和谐的音符却也日益增多:中国人用8亿件衬衫换取一架飞机,这样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能延续几何?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基尼系数已超越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社会信托责任严重缺失,欺诈、假冒、伪劣喧嚣;执政党的政治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执政地位也面临挑战,等等。
郎咸平说当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坏的时代,其言可能过了,但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却拷打着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严介和凭一个简单的BOT模式,能在一年中实现财富增长100多亿,令世人瞠目,财富增长的背后是什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谁才是真正的利益既得者,而这些利益集团瓜分了改革以来的绝大部分财富的同时,当前又控制了话语权,那些主流经济学家成为了他们花钱雇来混淆普通老百姓视野、时不时吠几声的狗。有专家说:当前社会的阶级分化已日渐成形,富人和穷人的壕沟将越来越难逾越,想想也是,十多年前农村子弟、民工子女尚可凭自己的头脑“书包翻身”,在教育市场化的今天,书都读不起了,社会如此演变下去,穷人难道只能世世代代是穷人?
记得小时候,我们受的教育是: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在信托责任严重缺失的当前中国,和当代欧美国家注重公平、以公平为原则的社会制度相比较,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我迷惘。说以前国民党如何如何的贪污腐败,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背负“三座大山”,当代中国,刚结束的两会上不少代表不是指出了当前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吗: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读不起书,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二十、三十年后,执政党换了,新的执政党在教育我们的子孙时,是否也会象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一样,说我们那时也活在水深火热中,背负“三座大山”,我不知道。
中国将往何处去?是今天的美国,还是今天的拉美?今天的拉美也并不完全是我们了解的“贫穷”的第三世界,只是二十、三十年前,他们也和欧美国家一样,和当前的中国一样,经济蓬勃发展,但制度的差异导致了今天他们沦为美国的“后花园”,今天的中国将走向何处?记得郎咸平在大学演讲时对台下的大学生有这样一番话“二十、三十年后,或许你们会打电话给你们在别国做保姆的子女,问他们(她们)可好?”我不寒而僳。

15:03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1) 固定链接 引用通告 (0) 记录它
固定链接http://qinxd7087.spaces.live.com/blog/cns!8B4D7327D34F284A!141.entry
添加评论4月4日
感恩心态 享受生活
又是一个清明,春的气息已渐浓厚,只是春风中夹杂着追溯亲情而带来的略微惆怅。我和爱人回到了嘉定乡下,和过去的6年一样,赴松鹤墓园祭拜我的母亲。
天气很好,春的暖意透过未褪的冬衣浸润着你的毛孔,站在母亲墓前,看着母亲年轻时丰华正茂的黑白照片,我却无法悲伤。一晃,母亲已去世有7年了,7年的时间,变化总有,乡下的家新盖了别墅,父亲也在今年过年前退休了,弟弟在市区奋斗了6年又回到了家,我结婚后住了9载的浦东的房子也刚因“世博”拆迁,正向往着搬进浦西的新居,但这些在岁月的流失中又似乎不留一痕,一年又一年,从母亲去世时的30岁我变成了今天的37岁;从母亲才去世初的悲伤到现在的心中已少有涟漪,时间似乎能改变一切,至少它能把伤痛逐渐逐渐抚平、仅留下一丝惆怅。记得母亲去世前曾对我说过:时间一长,你们慢慢就会淡漠,就会忘了。母亲说这话时,很平静,似乎在劝慰我,但我知道,那时的母亲对生的渴望是何等的强烈。我不知道是否有心灵感应,我曾对我妻子说过,我这人睡眠一向极好,母亲离开的那个清晨,我被心脏拉抽一样的痛惊醒,不多会,父亲的电话就来了,我一直相信,母亲离开人世时一定嘴里念叨过她最喜爱的长子——我的名字。都说岁月如歌,母亲所说的时间也似乎真能改变一切,母亲才去世的一段时间,在上班的公交车上、在临睡的床上,一想到母亲,我的眼眶总会慢慢浸润泪水,一年、二年、七年过去了,我似乎已少想起母亲,在去年和父亲、弟弟清明祭拜时,我曾在母亲墓前说过一番话,除了希望母亲保佑活着的亲人外,我主要是希望母亲能让弟弟明白:生命短暂,生命又如此脆弱(去年清明前刚发生东南亚海啸事件),所以珍惜健康、珍惜生活、珍惜快乐,就是活着的人对已不在的人最好的告慰。我在母亲墓前对母亲暗暗说,我不再多想起您,我不再多伤心,我要好好生活,只是在心中的一角始终留存着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春风拂面,墓园中人熙攘攘,只是空气中好象少闻哭声,耳中却时时有附近赛车场雷达的轰鸣声钻入,最现代化的东西似乎总是无孔不入,建造在墓园边,也不怕惊扰了那些死去的人的灵魂。
活着的人呢?更甚。从几时始,我们周边的人都在叫累、叫压力大,而另一方面,却都在追求全球经济一体化后现代化生活似乎就是仅有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模式——有房、有大房,有车、有好车,还有那么多所谓小资情调的东西。乡下有卫生院过30、其貌不扬的老姑娘择偶要求须在嘉定镇上有房、有车、年薪十万以上,生活圈周边总有那些张扬的女同胞抱怨着所嫁男人的不济、叫嚷着要重新选择男人,是什么让我们对物质的极度追求理解成这才是现代生活的面目?心累才会导致肉体的累,心灵的不安静才始终折腾着肉体,别让灵魂赶不上你的脚步。
如果我选择从农村到市区,只是让自己肉体和心灵更累,生活的意义何在?如果一个月赚八千、一万觉得活得比月赚二千、三千的更累,那欲望的追求何处是尽头?心灵一旦蒙上了污垢,大脑的意识于是只剩抱怨、厌烦、焦躁。面对死去的人,活着,是否就是一种快乐?如果连死都不怕,更何惧活着?春色撩人,放松心情,让我们踏春去吧!

够用吗???上网很快就能查到的!!!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wd=%D3%D0%B9%D8%C7%D7%C7%E9%B5%C4%CE%C4%D5%C2&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05
亲情、生命
不论成功失败,亲情是永远的牵挂。
不论天涯海角,亲情是永远的思念和祝福。
天长地久,地久天长,亲情是永远环绕的生命线。
人情、友情、爱情、亲情支配着人性的变迁。
也许我们并不十分地了解自己。
若仅以血源的关联来链接人生,生命的定义再清楚不过。
而随着大千世界茫茫的感情和心灵的碰撞而幻化出种种的人事锁链。
生命开始承载,并以新的方式繁演,人类的故事一篇比一篇壮阔。
却永远印着原始的赤颜,除此无以感血性的灵类。
于是种种的现代文明在与极限生命的重重较量中达成一次又一次划时代的协议。
当我们扣响了自身的时代,预示着将肝脑涂地,粉身碎骨而后止,权且明白了生命的始然。
再一次次的燃烧中领略得生命的层层内涵。
所有的过程乃是一种天然的伦环,而我们把它分成一天天,一分分,一秒秒细细地品尝,精心地创造,并煞有价第地称之为——过日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05
楼主可以到百度网页上搜搜,很多,比如搜”关于亲请的文章”,等等,有很多文章,下面是一个例子,楼主自己看看有没有可以用的
http://www.baidu.com/s?wd=%B9%D8%D3%DA%C7%D7%C7%E9%B5%C4%CE%C4%D5%C2&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