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从小培养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更是首要任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调动其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凭借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犹如一部剧的“序幕”,它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关系到整整一节课的和谐与成功,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揭示课题时,有时以复习旧知识导入课题,有时则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可以拿着自制的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展示,并微笑着问大家:“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接着说:“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为小画家的吗?”“想!”一下子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产生。由此可见,精彩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整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楔入口。
  二、玩玩游戏,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长。要想整个教学活动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不是以单一的创设情境,而是要不断变换形式,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断适应他们的身心特点。让他们在疲惫的学习中“动”起来,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想,想中得到创新。那就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做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起来就有精神。例如,学习生字,记忆生字,可开展编儿歌,开火车,猜字谜等游戏活动。
  三、凭借有趣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注意力,是学生始终能被学习内容所吸引。比如,在学习单韵母“е”时,可以利用投影问学生:“谁愿意用一句话来说说图上的意思?”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有的说:“图上的大白鹅低着头。”有的说:“图上画着一只大白鹅在照镜子。”这时教师可以赶紧追问一句:“你觉得镜子中的它像不像我们学的单韵母‘е’呢?”学生观察后,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在整个学拼音期间,教师都应注意让学生将图画和声、韵母的音或形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孤立地、枯燥地学习拼音,而是在借助课文插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拼音。
  四、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新编的课文几乎都安排有实践活动,这就体现了新课改后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就能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不能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比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的实践活动是:动员学生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并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能在垃圾堆里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来处理垃圾吗?现在我们来开展活动,处理垃圾,将我们的 “金点子”全部贴出来,供大家借鉴和观赏。把我们的好点子寄给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做参考。这个活动使学生受到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凭借有趣的评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适当点评,并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果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走过去握住他的小手,夸奖他:“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那么学生会挖掘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2.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丰富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3.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真聪明”、“多么独到的见解啊……”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化作不竭的动力。例如,教学《揠苗助长》一文要结束时,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一个学生这样说:“我想告诉农夫,你别着急,庄稼一两天长不高,三四天长不高,时间长了就会长高。”老师觉得他的回答符合二年级学生语言、智力发展水平。于是鼓励他说:“你的想法真好。如果农夫听信你的话,以后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接着问:“那么我们做别的事像他这样行吗?”学生说:“不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这个学生终于回答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着急,那样有时会把事情弄糟的”。
  4.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教师要一点点引导,直至学生回答出正确的见解,这样学生就愿意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
  六、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语文兴趣。
  新课标和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古至今,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发明,然而,这些发明发现的背后蕴藏着另一种发明,那就是善于提出好问题的技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探究。所提问题不仅是教材所定,或是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由于学生年龄,知识及地域等原因,教师设计的不一定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最喜欢的、最适合开展的还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的活动。
  例如教学《爷爷和小树》时,老师这样鼓励学生提问题:到了夏天,小树怎样?夏天,爷爷在小树下做什么?冬天来了,谁给小树穿衣裳?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中马上骚动起来,并提出:“如果冬天不给小树穿衣服,小树会冻死吗?会怎样呢?”爷爷为什么用稻草而不用棉被来给小树做衣裳呢?“小树能给人们造福,我们如果只知道利用小树,而不去爱护小树,我们的环境会怎样?地球会怎样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也就变成了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学得高兴,对语文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倾心投入。“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美妙无比的语文空间,使语文课堂气氛生动感人、熠熠生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29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从小培养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更是首要任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调动其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凭借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犹如一部剧的“序幕”,它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关系到整整一节课的和谐与成功,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我在揭示课题时,有时以复习旧知识导入课题,有时则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拿着自制的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展示,并微笑着问大家:“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我接着说:“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为小画家的吗?”“想!”一下子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产生。由此可见,精彩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整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楔入口。
 二、玩玩游戏,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长。要想整个教学活动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不是以单一的创设情境,而是要不断变换形式,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断适应他们的身心特点。让他们在疲惫的学习中“动”起来,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想,想中得到创新。那就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做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起来就有精神。例如,学习生字,记忆生字,可开展编儿歌,开火车,猜字谜等游戏活动。
三、凭借有趣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注意力,是学生始终能被学习内容所吸引。比如,在学习单韵母“е”时,我利用投影问学生:“谁愿意用一句话来说说图上的意思?”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有的说:“图上的大白鹅低着头。”有的说:“图上画着一只大白鹅在照镜子。”我赶紧追问一句:“你觉得镜子中的它像不像我们学的单韵母‘е’呢?”学生观察后,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在整个学拼音期间,我都注意让学生将图画和声、韵母的音或形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不是孤立地、枯燥地学习拼音,而是在借助课文插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拼音。
四、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新编的课文几乎都安排有实践活动,这就体现了新课改后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就能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不能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比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的实践活动是:动员学生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并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能在垃圾堆里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来处理垃圾吗?现在我们来开展活动,处理垃圾,将我们的 “金点子”全部贴出来,供大家借鉴和观赏。把我们的好点子寄给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做参考。这个活动使学生受到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凭借有趣的评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适当点评,并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果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走过去握住他的小手,夸奖他:“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那么学生会挖掘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2.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丰富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3.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真聪明”、“多么独到的见解啊……”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化作不竭的动力。例如,教学《揠苗助长》一文要结束时,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一个学生这样说:“我想告诉农夫,你别着急,庄稼一两天长不高,三四天长不高,时间长了就会长高。”我觉得他的回答符合二年级学生语言、智力发展水平。于是鼓励他说:“你的想法真好。如果农夫听信你的话,以后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接着问:“那么我们做别的事像他这样行吗?”学生说:“不行。”在我的引导下,这个学生终于回答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着急,那样有时会把事情弄糟的”。
4.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教师要一点点引导,直至学生回答出正确的见解,这样学生就愿意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
六、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语文兴趣。
  新课标和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古至今,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发明,然而,这些发明发现的背后蕴藏着另一种发明,那就是善于提出好问题的技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探究。我们所提问题不仅是教材所定,或是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由于学生年龄,知识及地域等原因,教师设计的不一定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最喜欢的、最适合开展的还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的活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