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历史高手进,要精通历史的嗷

阅读下列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引文摘自谁写的作品?
(2)、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此运动主要还有哪些人?
(3)、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斗争锋芒指向什么?
(4)、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谢谢各位……小的在此感激不尽!!!!!

1.鲁迅:《狂人日记》;
2.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还有胡适,李大钊,陈独秀;
3.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斗争锋芒指向封建儒家思想 ;
4.新文化运动持续时间挺长的,中间还掺杂了一个五四运动 它的性质也是多少有些变化的。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025.htm?fr=ala0_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2
鲁迅的《狂人日记》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白话文运动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六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刘复)等人响应。
钱玄同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号发表《寄陈独秀》,表示赞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5月,《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五号起,完全改用白话文,白话诗作也增多了,并出现了以鲁迅的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彻底反封建的新作品。
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
高潮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开第一次大会。刘复、周作人、胡适、朱希祖、钱玄同、马裕藻等提出《国语统一进行方法》的议案。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1920年1月,教育部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1920年4月,教育部又发一个通告,明令国民学校除一二年级国文科改为语体文外,其他各科教科书,亦相应改用语体文。
意义
至此,白话文运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不但在文体改革上是一个革命,而且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了新文学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以及汉字改革运动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10-02-02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86.htm?fr=ala0_1_1 我读书时学过的文章,大文豪鲁迅写的小说《狂人日记》
第3个回答  2010-02-02
出自鲁迅《狂人日记》;新文化运动,还有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斗争直指以袁世凯为首的一切旧势力
第4个回答  2010-02-03
鲁迅;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第5个回答  2010-02-03
喔!这也不是历史啊!这个也就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也不怪你,这篇文章在课本上是没有的】
作者当然是鲁迅了!这个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这个也算的上是鲁迅那‘骂人不吐脏字’的代表作了】
第二个问题真没水准!:“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既然说是‘历史’‘仁义道德’那说的当然是‘新文化运动’了同时期的人物也就是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去了台湾那个】
口号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也就是‘四提倡,四反对’ 斗争锋芒当然是指向在中国灌输了两千多年的‘孔家店’了【不过孔家店好像是毛主席说的】‘批孔’是主要的。
性质嘛!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这样写的话也能的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