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开展有效的综合性学习

如题所述

纵观当前的教育现状,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前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分数,以分数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于是学生在学习中重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不利于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要有效提高语文教学,从长远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是否想学语文,是否爱学语文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运用赏识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亲切的话语,幽默的语言艺术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喜爱。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喜爱上你的语文课,在心理上也很容易接受你的开导。再次,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诱发学生刻苦向上、奋发进取的学习动力的根本因素。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人生目标教育,学习目标教育,讲述人生励志篇、学习励志篇的故事,并结合学生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社会发展快,不打下牢固的科学文化基础,就会被社会淘汰。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努力学习。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后,我们按照学习的步骤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一)课前学习。采用学案导读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编制学案,让学生采用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前学习。例如,我们在教学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可参照的学案: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生字 :衰草连天 连翘 纬度 销声匿迹 蓑衣 阻挠 忌讳 悄然无声(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草木荣枯 花香鸟语 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一般规律。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案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简单的说,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学习一篇文章,先通读,自习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和思想感情,这是一般的学习要求。对于底子好一些的学生,还可以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及作用,进行摘录和标注。此外,还可以借助《导学目标练习册》上的导学目标对课文进行课前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在上课时进一步学习,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二)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养成基本的语文素养的主阵地。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我们要指导学生勤读善问。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勤读”,一般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本,眼观课文,心想问题,学会倾听和交流,学会用笔做好圈点摘注,一言以概括之,就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调动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读一篇课文,学生开口读了,往往在读中纠正错误的读音,获得对文本情感的共鸣;学生用眼读了,往往就从文章的语段中找出关键的语句,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学生用心读了,往往在心与文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茅塞顿开的境地。于是他会有一种欣喜,急于把学习的收获记录,急于与同学交流和共享,急于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善问”,就是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中,曾经有一个学生问,作者是要赞美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要把他写得那么丑陋?那不是与作者的本意脱离了吗?这就是一个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时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下文,得出结论: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三)课后复习:复习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把厚书读薄”。 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聚,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语文学习,要注重运用整理归纳的方法,实现知识的巩固。归纳复习的方法很多,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以一篇课文为例,主要指导学生如何用笔记进行课文所学知识的整理归纳,按课题、文学常识、生字、解词、文章结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及学习重点、难点等来进行有序的归纳整理。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全课的知识内容,做到对本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三、充分运用网络学习,实现课内知识的与课外知识的结合与互补。 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网络学习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学生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普通的学校教育,所学有限,网络学习可以开阔视野,让学生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通过网络学习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能与学校教育起到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语文选入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利用网络则可以让学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在我们乡下学校,电脑还不可能普及到每一个家庭,网络学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我校而言,虽然目前只有少数学生家里有电脑,但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尽可能的让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学习平台,实现资源获取,促进能力提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能通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