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基本流程有什么异同

如题所述

按照字面解释,高效应该是更贴近实用,而传统,则是按部就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0
传统课堂是按部就班的讲,高效即:节省时间,简单的知识每个人自己消化,上课只针对每不会的问题点,但每个人的问题点和强项不同,这个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高效课堂需要高度的自学能力
第2个回答  2016-03-26
高效课堂主要是以学生为主 老师引导学生讲解 而我们原来的传统课堂是以老师为主 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
第3个回答  2016-04-02
传统课堂强调以“教”为中心,衍生出的是“师”中心。虽然课改以来,也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强调。不改变“教”中心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生”中心。
我们来看看传统课堂上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就会明白为什么它是“教”中心、“师”中心了。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传统课堂上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法,俗称满堂灌。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以一个拯救灵魂的说教者的姿态出现,滔滔不绝的讲授某种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机械的记忆。
2、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在运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非常有限。它一般是以课堂前5——10分钟预习的形式出现的,或者课中就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学习。但学生并没有机会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只是用来辅助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而已。一方面学生心知肚明老师一会还要讲干脆就不好好自学,另一方面学生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得不到表达实际造成了自学效果的无用。即使让学生提出问题,但课堂几乎总会被少数反应迅速的“精英分子“所垄断”,“沉默的大多数”依然沉默。
3、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让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呢?只有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才是使学生真正得到进步的啊!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一定有用吗?老师提出的问题涵盖了学生存在的所有问题吗?老师这是在代替学生。所以老师越教水平越高,学生越学能力越差。钱理群在《语文教育新论》里就这种“请君入瓮”式的谈话法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预设的,所列问题带有执教者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不管充分还是单薄,无不中规中矩甚至机械,除了印证‘愚昧’与‘悲哀’的既定结论,整节课没有出现任何个性化思考的灵光,也没有出现创造性思维交锋的瞬间。”
4、情景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的好不好关键看再现情景的主体是学生还是老师。如果是老师,则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舞台。老师可以创设出鲜明形象的图画、生动有趣的视频,借助旋律优美的音乐,再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像是在欣赏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但艺术品再好,终归不是自己的。如果以学生为主体再现情景,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确有独到之处。遗憾的是传统课堂上的老师依然喜欢让学生欣赏“艺术品”。
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种方法、规范、安全操作,也可以说明某种现象。但这种方法在传统课堂上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学生只是看了听了,并没有实际操作和实验,能真正理解掌握的很有限,更遑论应用了。所以演示法应该和实验法、练习法配合使用,让学生来动手。
现代教学中人们研究出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很好的发挥和运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可惜在传统课堂上很少使用。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的老师都习惯运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就造成了课堂是“教”中心而非“学”中心。
高效课堂则彻底颠覆了这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提出“学”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蔡元培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也正是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好坏,关键看是怎么运用。传统课堂是老师运用教学方法教授学生,高效课堂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变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为学习方法,通过自学、展示、反馈解决所有的问题。
自学包括独学、对学和群学。首先自己独立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小对子之间互评,再有不会的求助于小组。通过这三步,学生基本能解决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展示,解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只有当全班都不会时,老师才出现。
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小组建设、导学案和评价体系。首先要把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要创建自己的小组文化,体现小组生命力和凝聚力。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一组展示,其他组质疑、定评或补充。鼓励小组间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和完善补充。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展示、口头展示、动作展示、情景展示、表演展示等。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一条主线。学生的自学、展示都是围绕导学案进行的。所以导学案的编写是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互动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和效益问题。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依靠导学案,所以编写导学案成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导学案上一般分三大块。第一块是学生的独学内容,第二块是学生的对学和群学内容,第三块是展示内容。每一块都有时间限制。
每一小组展示完后都要接受其他组的点评、质疑或补充。优点提出表扬,不足之处予以批评指正,展示有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来。保证了展示效果的正确性和促进每个小组的成长。
老师在高效课堂上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点评者和反馈者。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引导。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记录学生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不即时指出,若无学生发现并指出,最后再由老师指出来。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家长、学校都不能包办代替。学习是一种能力。学校教育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高效课堂反传统,反知识本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等,是人本位的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5
传统课堂强调以“教”为中心,衍生出的是“师”中心。虽然课改以来,也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强调。不改变“教”中心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生”中心。
我们来看看传统课堂上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就会明白为什么它是“教”中心、“师”中心了。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传统课堂上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法,俗称满堂灌。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以一个拯救灵魂的说教者的姿态出现,滔滔不绝的讲授某种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机械的记忆。
2、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在运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非常有限。它一般是以课堂前5——10分钟预习的形式出现的,或者课中就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学习。但学生并没有机会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只是用来辅助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而已。一方面学生心知肚明老师一会还要讲干脆就不好好自学,另一方面学生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得不到表达实际造成了自学效果的无用。即使让学生提出问题,但课堂几乎总会被少数反应迅速的“精英分子“所垄断”,“沉默的大多数”依然沉默。
3、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让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呢?只有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才是使学生真正得到进步的啊!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一定有用吗?老师提出的问题涵盖了学生存在的所有问题吗?老师这是在代替学生。所以老师越教水平越高,学生越学能力越差。钱理群在《语文教育新论》里就这种“请君入瓮”式的谈话法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预设的,所列问题带有执教者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不管充分还是单薄,无不中规中矩甚至机械,除了印证‘愚昧’与‘悲哀’的既定结论,整节课没有出现任何个性化思考的灵光,也没有出现创造性思维交锋的瞬间。”
4、情景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的好不好关键看再现情景的主体是学生还是老师。如果是老师,则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舞台。老师可以创设出鲜明形象的图画、生动有趣的视频,借助旋律优美的音乐,再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像是在欣赏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但艺术品再好,终归不是自己的。如果以学生为主体再现情景,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确有独到之处。遗憾的是传统课堂上的老师依然喜欢让学生欣赏“艺术品”。
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种方法、规范、安全操作,也可以说明某种现象。但这种方法在传统课堂上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学生只是看了听了,并没有实际操作和实验,能真正理解掌握的很有限,更遑论应用了。所以演示法应该和实验法、练习法配合使用,让学生来动手。
现代教学中人们研究出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很好的发挥和运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可惜在传统课堂上很少使用。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的老师都习惯运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就造成了课堂是“教”中心而非“学”中心。
高效课堂则彻底颠覆了这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提出“学”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蔡元培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也正是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好坏,关键看是怎么运用。传统课堂是老师运用教学方法教授学生,高效课堂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变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为学习方法,通过自学、展示、反馈解决所有的问题。
自学包括独学、对学和群学。首先自己独立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小对子之间互评,再有不会的求助于小组。通过这三步,学生基本能解决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展示,解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只有当全班都不会时,老师才出现。
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小组建设、导学案和评价体系。首先要把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要创建自己的小组文化,体现小组生命力和凝聚力。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一组展示,其他组质疑、定评或补充。鼓励小组间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和完善补充。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展示、口头展示、动作展示、情景展示、表演展示等。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一条主线。学生的自学、展示都是围绕导学案进行的。所以导学案的编写是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互动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和效益问题。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依靠导学案,所以编写导学案成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导学案上一般分三大块。第一块是学生的独学内容,第二块是学生的对学和群学内容,第三块是展示内容。每一块都有时间限制。
每一小组展示完后都要接受其他组的点评、质疑或补充。优点提出表扬,不足之处予以批评指正,展示有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来。保证了展示效果的正确性和促进每个小组的成长。
老师在高效课堂上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点评者和反馈者。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引导。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记录学生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不即时指出,若无学生发现并指出,最后再由老师指出来。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家长、学校都不能包办代替。学习是一种能力。学校教育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高效课堂反传统,反知识本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等,是人本位的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