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历史中有这个人吗

三毛这个人历史中存在吗?有没有这个人?

没有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在三毛流浪记中,三毛是一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中国儿童形象,他没有亲人,孤苦伶仃,总是受人欺侮,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但是他总是那么的负责,没有生出怨恨之心。

扩展资料

《三毛流浪记》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三毛”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毛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对于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可以让成长的脚步更沉着、更坚实,可以让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博大。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以外,更需要冷静地思考,以及心灵的感动和震撼,而这些,在阅读三毛的时候,我们都能够感受得到。

三毛已经永远地沉淀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也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毛流浪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7

 “三毛”到现在仍然是中国最著名和受人喜爱的虚构人物。三毛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日常生活中旧上海流落街头的要饭儿童的缩影。
《三毛流浪记》是根据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漫画改编作品,由虞戡平执导,AU Dai、卡萨伐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他没有家,没有亲人,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卖过报纸,捡过烟头,也拉过黄包车。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只有与他命运相似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描写三毛乞求到城市后的坎坷命运和遭遇,同时表现了三毛不断寻找幸福和温暖的辛酸、无奈、幽默的流浪经历。

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三毛流浪记动画版》:讲述三十年代上海滩成为了各阶层人物实现淘金梦的摇篮,三毛——一个瘦弱可怜、四处流浪的苦孩子就生活在这样一座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一天以捡烟头换钱充饥的三毛与同伴小癞子一同来到大娱乐场七重天附近,却意外得到了粮油大亨吴子福的慷慨施舍;随后吴子福于当晚神秘坠楼昏迷不醒,而吴子福与三毛的关系以及三毛的身世引起了新光日报记者侯逸文不择手段的追踪调查。为了声张正义三毛结识了好朋友小芳,随后经历了擦鞋和卖艺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当时黑暗,人心冷暖自知的社会背景,引人深思。同时也呼吁当今社会的人们献出能奉献的爱与关怀,让它们汇聚起来,成为温暖的阳光去照耀那些处于社会黑暗下层人们的生活。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三毛流浪记是中国漫画家张乐平于1935年创作的,其主角“三毛”到现在仍然是中国最著名和受人喜爱的虚构人物之一,也被翻译成不同语言版本。

在“三毛”面世前,大多数的中国漫画书的对象都是以成人为主的。而这些故事都没有对话的。当张乐平创作三毛这漫画人物系列时,他的主要目的是想透过漫画以戏剧形式表现抗日战争为社会带来的祸害。他想表达对年轻难民的关注,尤其是在街上流浪的孤儿。角色们的大转变都是发生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毛则是这些孤儿的代表。


故事发生在30至40年代初的上海。内容围绕无家可归的孤儿三毛,讲述三毛在“黄金”时代旧上海的历险事情。三毛生活在战争、殖民主义和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贫穷苦难环境下。

三毛流浪记所说的是原为富家子弟的12-15岁少年三毛因为日本侵略而失去了父母,沦陷为孤儿。后他多次寻找母亲未果。他曾经做过多种苦力,例如擦鞋工等,但多次被地痞、日本军等人陷害。帮助过三毛的一共有几人,一个人是渔夫,后因为日本侵略而为保卫三毛而死;第二个是一个穷苦太太,他因为觉得三毛可以帮助自己的家庭而收留了他,后因为日军侵略而不得不抛弃他。在故事的开头到结尾,都叙述了三毛流浪的痛苦生活,作者通过多种方法(例如三毛的梦以及三毛的表情)来描述三毛想家、想亲人的内心深处。


三毛第一集(1936年)


三毛在故事里的样子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永远都是只有三条头发,这也意味着贫穷导致的营养不良。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7
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曾在不同场合提到三毛的形象创作,明确指出三毛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当时流落街头的孤苦儿童的集体画像。
第4个回答  2019-12-08

历史上有原型,但不能说“有这个人”

因为他的原型是当时千千万万个中国儿童。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