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是因为有隋朝的血统,所以当不了皇帝?

如题所述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他的父亲是皇帝,他的外祖父也是皇帝,虽然两个皇帝很不一样。但不管怎么说,李恪是皇室成员当中血统最纯正的。可是,正因为血统太纯正,所以他,不可能当皇帝。
当不当皇帝,不重要。恪者,谦卑恭顺也。杨妃的父亲是隋炀帝,杨妃当然聪明,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当不了皇帝,也没想过让这个儿子当皇帝。杨妃有两个儿子。三子李恪,和皇六子李愔,愔者,寂静无声也。给两个儿子起这样的名字,多半不是雄才伟略的李世民的意思,那么只有可能是杨妃的意思,所以我说杨妃是聪明的。她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所有的人,我这两个儿子是不打算争夺皇帝的位子的。当然,按照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他们也当不了皇帝,可是唐朝真正是嫡长子继承大统的,不过六人,其他的十几个皇帝都不是嫡长子,这是后话。杨妃和唐太宗当然不会知道。
说了很多废话了。李恪很可怜,他为什么可怜?因为他是一个文武全才。如果李恪是一个和他的外公一样荒唐的人,那么李恪或许不会死,不,是应该不会死。因为它的弟弟就是一个荒唐的人,而他的弟弟最后也没死。所以,如果不是李世民老是说自己的这个三儿子特别像自己,李恪也许不会遭长孙无忌的猜疑,也就不会死了。
也有人说,李恪确实想反,所以被杀。他想不想反,我不知道,大家都不清楚。年代久远,历史学家也未必能够肯定的说,他是不是真的参与谋反了。但李恪因此获罪确是不假。如果他真的反了,那也许对李恪而言,反而比较安慰,至少没人冤枉他。成王败寇,他只是输了而已。但是如果他没有反,那么对李恪而言,命运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李恪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都不能选择,如果他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说不定唐高宗就是他了,可惜他不是。其实不是长孙皇后的儿子也未必当不了皇帝,谁让他是杨妃的儿子呢?前朝皇帝的外孙,当本朝的皇帝?这可能吗?估计不太可能。虽然李家一开始打着的旗号就是维护隋朝的江山社稷。这也是套话,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所以杨妃可以当李世民的妃子,但是李恪肯定当不了大唐的天子。这是习惯,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我觉得,李恪应该不会反。李恪从一开始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不能当皇帝的,满朝文武不会答应,天下百姓也未必能够接受。
但是李恪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李恪想来也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物,平平安安的做一个闲散宗室,,李恪是不愿意的,毕竟嘛,人家怎么也算得上文韬武略的热血青年,怎么肯韬光养晦呢?所以, 出了一两次风头,风头是有了,命却没了。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谁让你这么能干呢?范增曾经对项羽说过,韩信是个人才,你要么重用他,要么杀了他,如果他为别人所用,将来必成大患。李恪也是这个道理。长孙无忌当然不能用他,李治也不能用他,为保一人的江山社稷,李恪只能光荣就义了。所以,他是一个牺牲品,一个历史的牺牲品。
我想,当年杨妃嫁给李世民也不是自己的选择,李家进入了长安,胁天子以令诸侯,杨妃不过是深宫内苑的一介妇人,当年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估计当时也是被当成战利品,由李渊或者其他什么人送到李世民身边的。杨妃也很可怜,虽然历史上对杨妃的描述并不多,但是评价却很高:“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这更奇怪,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什么记录,评价却给的这么高呢?都中外所向了!很奇怪,可是没有答案。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妃一定知书达理,并且通宵人情世故,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李恪,没有理由会苯到去谋反。况且所有的史书上都认定,反的是高阳公主及其他人,总之不是李恪,使长孙无忌看李恪不爽,所以把罪名安在了李恪的头上。史书上评论李世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什么让李治作了皇帝。我看史书错了,李世民不糊涂,李恪能做皇帝吗?当然不能!一个有着前朝皇室血统的人绝对不能当本朝的皇帝!论资排辈,只剩下李治了。李世民是在无奈之中选择了李治。错就错在李世民是个明君,明君不能为所欲为,大臣的意思要听,宗室的想法要理。李恪不能为宗室所容,就算当上了皇帝,也会换来一个更乱的世道。李世民自己当皇帝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他当然不希望兄弟争夺帝位的事情再发生一次,所以,他要找一个让大家都认可的皇帝。太子不行,魏王泰工于心计,也不行;李恪更不行!剩下的皇子当中,又没有特别出众的,李治作为嫡三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况且李世民也很用心的栽培着这个儿子,虽然效果并不怎么明显。
偏题了。我还是总结一下吧。李恪是一个可怜的人。他可怜在三个方面:
一,他身上的血统,他是隋炀帝的外孙;
二,他的个性和能力,他聪明,好胜,能干;
三,他的父亲是一个明君。纵使喜欢这个儿子,也不能因此而把皇位传给他。
于是就诞生了李恪的悲剧,若不是国破家亡,他未必是李世民的儿子;若不是玄武门之变,他未必会卷入皇位的争斗;若不是魏王与太子的手足相残,若不是长孙无忌的权欲熏心,他未必会死。生于悲剧,死于悲剧。也许用这句话来概括李恪的一生,才是最为恰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5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据史料记载:从《旧唐书》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新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可以明显看出,李世民对于这个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韬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贞观十七年,因齐王李佑谋反案犯纥干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此时李世民“阴许”立魏王李泰,但因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李治,并且因为“太宗面加谴让。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乃幽泰于将作监”,遂立晋王。但因疑晋王李治仁弱,故欲改立吴王李恪,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
  因贞观十一年李恪在藩地打猎闯祸被弹劾罢官,贞观十二年李恪复官赴任时,太宗赐恪书的以下一段对话:“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当时的太宗皇帝的心理,外人不得而知,但是“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一句,他对于李恪还是相当怜爱。 
  李恪的隋杨血脉,这个问题比较的微妙,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
  至于当时的国舅长孙无忌,更是视其为眼中钉,假如不是他当时强烈反对李恪当太子,恐怕唐朝的历史都要改写。等到李治登基,长孙无忌掌权,后来的事态发展就越来越朝着不利于李恪的形势发展,后来其凭借手中的权势,先谋立太子李忠,后又相继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史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自尽,年约三十四岁。 
  至此,长孙无忌由此扫清了独揽朝政的一切障碍。至于后来武则天当权后,如法炮制,陷害国舅长孙无忌谋反,那是后话,不再细说。唐朝的宫廷可谓是血雨腥风,只要和权力沾上点关系,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第2个回答  2019-07-24
李世民的外婆是北周襄阳公主,所以李恪具有北周血脉。

杨妃的生母未知,而杨广的后宫有
萧皇后,西梁明帝萧岿之女
萧嫔,赵王杲母
陈婤,陈后主第六女
陈氏,陈后主第四女广德公主
王氏,李渊外甥女,唐同安长公主女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第十四女宁远公主,陈后主妹
容华夫人蔡氏
崔氏,隋东郡公崔君绰女
侯夫人

所以杨妃的生母可以分为三类
1萧皇后
2陈调,陈氏
3其他妃嫔

所以李恪也有可能身怀西梁或南陈血脉

综上所述,李恪一定身怀隋唐北周三朝血脉。可能还含有四朝血脉,隋唐北周西梁或隋唐北周南陈
第3个回答  2013-12-05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算李世民同意,他手下的大臣也不会同意的--推翻了隋朝的杨广,结果又让杨广的孙子当皇帝,这可能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