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里的人物介绍(不少于6个)

越多越好 详细一点

1. 阿Q
阿Q是是旧中国未庄的一个贫苦农民.这未庄是赵太爷,钱太爷的天下,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所以被人叫着阿Q. 他勤劳,专做短工,但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弱者,受了欺负却又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挨了打,常用"儿子打老子"的话来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胜利.他常为生计发愁,而关于妇女和婚姻,他还要"合乎圣贤经传".野蛮的压迫剥削使他贫穷无奈,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愚昧麻木.革命了,"但他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得阿Q更快意."革命造反的对象是举人,老爷,造反只能使劳动者失去枷锁,不可能与一无所有的人为难,这"意见"显然是赵太爷之流愚弄阿Q的.但阿Q毕竟不堪凌辱,他想改变处境,于是"神往"革命.可是他的"土谷祠"革命理想却是:"……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 和赵太爷,还有秀才,有假洋鬼子,……王胡……也不要了.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这表现他对革命对象,革命目的等的认识都是极其模糊的,是小农经济的闭塞短浅的心态.他的革命行动是去静修庵里胡闹.当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时,他恨假洋鬼子,却又恨起造反来了,这些都是阿Q想革命却又愚昧不觉悟的表现. 阿Q形象的意义,在于画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民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革命者研究国情制订革命策略提供了极好的依据.
2.祥林嫂
《祝福》是鲁迅先生写的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这篇名作,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屡遭不幸,走投无路,最后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地主阶级欢天喜地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与封建地主阶级杀鸡宰鹅,大放鞭炮,乞求天神赐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做事的悲剧性更加深刻。
小说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作品这样写道:“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是红的。”第二次是两年后:“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第三次写道:“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如今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仿佛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个活物……”三次描写了她的脸色,特别是眼睛,把祥林嫂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妇在封建礼教下,被迫害,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以至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噬的悲惨一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小说中众多的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把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深渊。鲁四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他的迂腐保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他无情地摧残祥林嫂,把她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深渊。同时,象祥林嫂的婆婆、堂伯这种自私的人,以至象柳妈这样同情她的人,是一样给她造成精神重压,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对于封建礼教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摧残,祥林嫂不间断地进行挣扎和反抗,如:她的婆婆逼她改嫁时:“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个大窟窿,鲜血直流……”一直到她怀疑魂灵的有无。都表现了她为“做人”的抗争。然而,她的反抗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这种反抗本身就带着封建思想和悲剧色彩,因而最终被封建礼教所吞噬。
祥林嫂悲剧是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迫害劳动妇女的有力控诉。《祝福》的发表,鼓舞和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并唤起了人们彻底反封建而斗争。
3.孔乙己
孔乙己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至死不悟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如此鲜明、深刻的印象,是与作者塑造人物时运用语言的娴熟、精当分不开的。不仅能从他的衣着、相貌、举止、神态,而且能从他的思想、遭际以及他从人世带走的悲哀中看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孔乙己的周围充满了冷漠与残忍,可他的身边一再出现笑声。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消失,在笑声中演完他一生的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1
阿Q “孔乙已” 吕维甫 杨二嫂 闰土 藤野先生
第2个回答  2013-12-01
少年小英雄,后来的木偶人——闰土,尖酸,刻薄,低速,典型就是小商贩形象——杨二嫂;舍不去读书人身份,命运悲惨,充满矛盾体——孔已己;民族平等,治学严谨,热情,关心学生,具有求实精神……藤野先生;和蔼,慈爱——阿长;有巨大压力,靠精神世界支撑自己——阿Q。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