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趾 颜渊的典故是什么,孰好孰坏,谢谢!

如题所述

盗跖是春秋时期和孔子同时代的一个农民起义首领,后来的统治者都把他作为残暴、凶恶的化身,可是这个人横行无忌,杀戮劫掠,最后竟得善终。

颜渊是孔子最贤能的弟子,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可是很早就因为贫困而病亡。

两个人中,为善的早亡,作恶的却得到善终。 比喻上天没眼,对善恶的奖惩不公。
见元杂剧《窦娥冤》: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和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0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颜渊:
(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盗跖: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可参见《庄子·杂篇·盗跖》)其实他就是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

古人的观点是认为:盗跖极恶,颜渊极善。盗跖颜渊这两词连在一起比喻上天没眼,善恶的命运不公平(因为他们认为好人的颜渊没有得到善终,而恶人的盗跖却长寿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