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诗有多少人是平仄严谨的?还有平仄如何区分呢?

感觉诗这个东西,遵循格律可以,可问题是:平仄这东西太难懂了吧?现在人区分平仄难道都只凭现在的普通话读音就可以了??

其实普通话的平仄并不全是古语的平仄,关于真正的平仄区分还有一些争论,我在语言学家王力的《诗词格律》里面看到的分类是这样的:
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一声和二声)
2 上声(三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四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还保留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还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入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名为《分四声法》的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虽不够科学,但也能让人知道古代四声的大概。
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见《平水韵》)

比如入声,我所知道的现在保留的一个,在上海话里“白日依山尽”的白,读bè(音较短促),因此这个字事实上不是平声而是仄声。
至于现代人区分平仄,只要不是正式的作诗作词,在非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就凭普通话区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毕竟古人怎么区分,我们并不能准确的知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4
古体诗(词)必须的要有板有眼的平仄出现!!!不过现在诗歌对这个平仄却是不严格,但一定要读起来朗朗上口。
(举个例子:我是肉体的诗人,
也是灵魂的诗人,
我占有天堂的愉快,
也占有地狱的痛苦!
前者我把它嫁接到自己的身上,
让他 生殖,
后者我把它翻译编成一种语言,
!啊~~我的灵魂!
我们在破晓的宁静的清凉中,
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归宿,
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目力所不及的地方,
我的舌头一卷就接触到了大千世界!


最后一句就不一定要押韵。可还是读起来很顺!
第2个回答  2010-01-14
差不多吧,基本上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还要考虑合折
第3个回答  2010-01-14
平仄不难懂
平上(shang三声)去入
平:阴平(现在的一声)、阳平(现在的二声)
上:现在的三声
去:四声
入:北方语系中已无出音,但大部分南方语系尚有保留。(指的是方言)

你所说的难懂应该是韵难懂,平仄很好懂的。
第4个回答  2010-01-14
关于平仄
现在都争得很厉害

最保守的是坚持用平水韵
最前卫的是用普通话
(当然,前提是还坚持写格律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