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青年文摘或是读者上的文章

如题所述

1 矿工的狗

【法】皮埃尔。贝勒马尔

迪克京是一只英格兰杂交狗,头像猎兔狗,毛像牧羊犬,尾巴像拉雪橇的狗。如同所有杂交狗一样,迪克京满身张有漂亮的黄毛,同时有一个可贵的品质:自重忠诚,和人关系好。

10年前,煤矿工人莱特在跳蚤市场上从它3个小兄弟中挑出来买了它,它舍不得离开小兄弟,在他家难过的交了三个月才慢慢安下心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狗和主人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从此,除了礼拜天,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夏天或冬天,迪克京都要尾随莱特到煤矿上班。它在那里坐着或站着等待8个小时,唯一的目的就是等候主人下班出来。矿工们因此都认识它,都能叫出它的名字。换班的工人一到,只要看到它呆在那里就知道来莱特还没有在矿井下上来。8小时一到,只要看到迪克京竖起耳朵,就知道运送下班矿工的吊斗车马上就要转动起来。

但这一天,神情一向安静的迪克京突然慌乱了,过了8小时,它的主人还没出来。整个下午,矿上的警报器响彻不绝,运送矿工的吊斗车转个不停,人们从那矿井的大门口不停的进进出出。它走近井口大门,伸长脖子往里看。好心的矿工从他身边走过,摸摸它的头,说了一些它不懂的话;另一些人则想把它赶走,觉得它妨碍交通。突然它嗅到了主人的气味,只见主人躺在担架上,身上盖着被单,有四个人匆匆忙忙的抬了出来。

迪克京摇着尾巴,立刻走近主人。一个抬担架的人粗暴地用手将它推开;另一个人则说:“让它看看吧!这是莱特的狗。”

当人们将莱特抬上运煤的蒸汽小火车时——那里已经躺着好些因瓦斯爆炸而死的矿工,它很彷徨。它不明白主人今天为什么躺在被单下不动,为什么没有像往常一样过来摸它的头,而且它感到奇怪的是,今天开火车的司机米勒尔对它说话为什么那样温柔?当人们试图拉开它时,它不明白为什么要拉开它?主人是它一天活动的中心,他的每一下呼吸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能使它跳起来。因此,当司机米勒尔拉住它的项链也想把它拉开时,它狂叫,露出尖利的爪子和牙齿。

米勒尔只好走开了,让迪克京独自呆在已开始下雨的漆黑的夜晚里。到后半夜,12具矿工的尸体一个挨一个排列好,米勒尔奉命将他们运到海边山上去。再等上小火车前,他又一次告诫靠近车厢的狗说:“走开!迪克京,你会被撞死的!”

狗对他说的无动于衷,一动也不动。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躺在被单下的主人身上,并且开始不停的流泪。米勒尔开动车,用蒸汽喷它吓它,它只是后退了几步。送葬的车慢慢地开动了,无情地抛下迪克京远去了。

迪克京往前狂追了一阵后,只好停住了。它不明白它的主人今天为什么变成这样,独自走了,没有和它说一句话,没有给它任何指示,没有告诉它会不会回来,要不要等他?迪克京只好向前竖起一双耳朵,希望主人能从车上再给它传来一句话,一个字,哪怕一个口哨。那辆车将主人的灵魂带走了,它惶惶然不可终日。

第二天早上,当米勒尔开小火车返回来时,看见迪克京还守候在原来的地方。在雨中,它等候了一夜,全身湿透。它知道,主人是坐车从这里走的。也肯定会坐车从这里回来。然而,主人这次却在没有从车上走下来。

从那以后,迪克京每天都到主人出发的地方等候。每一次,当小火车轰轰隆隆经过小铁桥时,司机米勒尔就看见狗准时从车站停车棚或其他什么地方钻出来,坐到铁轨旁,看着小火车车门。

一天下午,米勒尔把狗骗上车,然后把它带回家。但狗发出凄厉的叫声,令他心碎,于是他只好把它放了。狗飞快地逃走了。第二天下午,当小火车开过铁桥时,米勒尔又远远的看见狗守候在那里。

打消了领养狗的念头后,每天,米勒尔和其他矿工只好给狗带一些吃的。这样过了5年,迪克京等老了,已过了15岁。对于一只狗来说,15岁的年纪已算是够大的了。它几乎看不见,也听不到了。它的后腿已变得干瘪,迟钝了。但它每天仍旧来等候它的主人。当火车到达时,它总是坐着或躺在那里,但那身体越来越没有反应。

一天大雾,当米勒尔开车返回经过小铁桥时,看见狗居然坐在了铁轨上。他拉响汽笛,但狗似乎一点也听不到。他急忙刹车,并且从驾驶室里探出身子大声喊叫,但没有用,狗一动也不动。小火车以惯性高速向前滑行, 离狗只有一百米了,眼看就要轧向迪克京了。米勒尔一急,不顾一切跳下车,用尽平生力气和车赛跑,一米一米赶到火车前面。在火车即将撞上狗时,他把狗抱开了。米勒尔却被火车的缓冲器撞断了两根肋骨。

考虑到狗呆在矿上太危险,好心的矿工将购领到了米勒尔家。令人吃惊的是,似乎是为了感谢米勒尔的救命之恩,这次狗不在走了,服服帖帖的陪米勒尔在家养伤生活了半年。之后,有一天狗突然不见了。米勒尔在老地方——火车的木棚下找到了它。它躺在地上,眼睛睁得老大,看着铁桥前方,死了。

迪克京等它的主人回来共等了6年,一直等到筋疲力尽,它死去也是为了最后一次等它的主人。

米勒尔感慨万千。他把狗搬上火车,也给它盖上一条被单,然后开车向海边山上走去。他拿起锄头和铁锹挖了个坑,将狗埋在他主人身边。

2 爱具体的人

著名的德兰修女,是印度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德兰修女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质疑德兰修女的行为。

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应人居住吗?”德兰修女回答道;“不,是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官员又问:“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官员,而是惊奇地问道:“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不耐烦地回答道:“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数不完的,穷人太多了,你明白吗?”德兰修女笑了笑,还是盯着他问道:“一百万,你从哪里数起的?”官员显然拿这个修女没办法,无以应对。德兰修女立刻扳起手指跟官员说:“我是从一开始数起的,一然后是二,然后是三,然后是更多,现在我们已经救了一百多个人了。”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德兰修女。在颁奖仪式上,德兰修女说:“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时,我们遇到的都是一个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总之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只有爱具体的人,才能真爱人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7
汗,这范围也太大了点
第2个回答  2009-05-18
一一!给点范围行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