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侗乡灯节(元宵节)

锦屏一带侗乡的元宵灯会。其龙灯、花灯造型栩栩如生,玩灯者逐个村寨走,龙灯队还要编唱龙灯歌;而各种花灯则配以谜语,谜语有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吸引众多参与者。

二、舟溪芦笙节(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

这是黔东南苗族人民固定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先由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届时小伙子们在自己的芦笙上插上几根野鸡毛,堂内外几百只芦笙同时吹奏,姑娘们盛装起舞。

三、苗族白洗芦笙会(农历二月中旬)

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白洗一带,又称二月芦笙节,为期三天。节日期间,来自附近的苗族群众到长山寨的古爬坡顶吹奏,祈求当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第二天便挪到屯山寨的芦笙坪吹奏,围圈跳芦笙舞。此外还有中老年人斗画眉、骑手们的赛马活动等。

四、姊妹节(农历三月十五左右)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左右,清水江畔的苗家少女们,身着华丽的苗族盛装,手挽装着五彩糯米饭的竹篮,与小伙子们郊游踩鼓、“游方”(苗语“谈恋爱”之意)对歌。姑娘们在彩色糯米饭里包小筷子、小木钩,或者大蒜、辣椒等,来表达对小伙子们的喜欢。

五、斗牛节(农历四月初八)

为黔东南一带布依族的节日。届时各家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糯米饭喂牛,祭祀牛王,并挑选健壮善斗的牛进行比赛。得胜的牛被封为“牛王”,牛王主人当晚要盛宴请客。

六、苗族龙船节(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有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那几天清水江上百舟竞技,苗族人民欢庆过节。

七、苗族爬山节(农历六月二十九)

又称“爬坡节”,居住在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每年此时欢聚在香炉山上,对歌联欢,男女青年唱着歌沿着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最先达到山顶的被称为“爬山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黔东南州主要民族节日表(农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6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节".
  三月三节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四月八节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 子。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 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 定为“牛王节”。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六月六节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恋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作为歌节。多少世纪以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节。每年这天,黔、桂、滇三省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市一个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叶,弹月琴赛歌,以期在歌会上找到意中人。

  “毛衫树”歌节
  “毛杉树”歌节,是安龙县德卧镇“毛杉树”附近布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起源于古代英雄人物传说故事。相传东汉时期,德卧地方恶人乃支,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民不堪命。当时有四名汉将,率兵剪除乃支,为民除害。在激战中,三名武将不幸中暗箭阵亡,时在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后人为纪念三位武将,便在坟前栽了三棵杉树,树栽下后,长势神奇,仅三个月便长成九丈高的合抱大树,枝叶繁茂,针叶细长似毛,人称“毛杉树”。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附近几县和广西隆林等地成千上万的各族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吹着箫笛、木叶,邀约伙伴,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毛杉树欢庆对歌,表示对英雄们的怀念和敬仰。同时,还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寻求伴侣。近年来,政通人和,三天会期盛况空前,赴会人群多达万人以上。

  采花节
  采花节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苗族青年,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坡,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节日来到前,附近苗家东道主,在坡上竖起青枝绿叶的“花树”,树上缀满朵朵白山茶、映山红、桃李花等鲜花。苗族男女育年围树歌舞,名日“跳花场”。跳时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回旋欢跳,且歌且舞。姑娘们的百褶裙飘飘洒洒,银镯项圈叮铛有声,舞姿质朴优美,个个象孔雀开屏。盛会常达六、七千人,热闹异常。

  敬桥节
  敬桥节,是苗族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为敬桥节。这天,苗族人民时兴修桥补路;还时兴补送已婚但未坐家的姑娘去夫家落户。同时,家家户户都要煮熟几十个鸡蛋、鸭蛋、并染上各种颜色作为送客礼物,有的还用网袋装着五色蛋给孩子们玩。

  过卯节
  农历七月十三日是苗族人民的过卯节。这天,各家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欢聚。晚上,在晒坝里插香烧纸燃烛,祝愿和预示迎来新谷,确保丰收。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是大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

  端节
  端节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间的 “亥日”,便是过“端”的日子。不同地区轮流过不同亥日的端节。节日那天,四乡八寨的亲友都到过“端”的寨子去做客饮酒,欢庆丰收。端节的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动。白天,水族群众还要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击铜鼓、吹芦笙等活动。

  盘古王节
  瑶族盘古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最隆 重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群众为纪念创造天地万物的祖先大神弥洛陀,要杀猪,做糯米饭,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访做客,吹芦笙、跳舞、唱歌,以示庆贺。

  龙舟节
  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17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节".
三月三节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四月八节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 子。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 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 定为“牛王节”。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六月六节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恋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作为歌节。多少世纪以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节。每年这天,黔、桂、滇三省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市一个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叶,弹月琴赛歌,以期在歌会上找到意中人。

“毛衫树”歌节
“毛杉树”歌节,是安龙县德卧镇“毛杉树”附近布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起源于古代英雄人物传说故事。相传东汉时期,德卧地方恶人乃支,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民不堪命。当时有四名汉将,率兵剪除乃支,为民除害。在激战中,三名武将不幸中暗箭阵亡,时在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后人为纪念三位武将,便在坟前栽了三棵杉树,树栽下后,长势神奇,仅三个月便长成九丈高的合抱大树,枝叶繁茂,针叶细长似毛,人称“毛杉树”。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附近几县和广西隆林等地成千上万的各族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吹着箫笛、木叶,邀约伙伴,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毛杉树欢庆对歌,表示对英雄们的怀念和敬仰。同时,还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寻求伴侣。近年来,政通人和,三天会期盛况空前,赴会人群多达万人以上。

采花节
采花节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苗族青年,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坡,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节日来到前,附近苗家东道主,在坡上竖起青枝绿叶的“花树”,树上缀满朵朵白山茶、映山红、桃李花等鲜花。苗族男女育年围树歌舞,名日“跳花场”。跳时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回旋欢跳,且歌且舞。姑娘们的百褶裙飘飘洒洒,银镯项圈叮铛有声,舞姿质朴优美,个个象孔雀开屏。盛会常达六、七千人,热闹异常。

敬桥节
敬桥节,是苗族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为敬桥节。这天,苗族人民时兴修桥补路;还时兴补送已婚但未坐家的姑娘去夫家落户。同时,家家户户都要煮熟几十个鸡蛋、鸭蛋、并染上各种颜色作为送客礼物,有的还用网袋装着五色蛋给孩子们玩。

过卯节
农历七月十三日是苗族人民的过卯节。这天,各家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欢聚。晚上,在晒坝里插香烧纸燃烛,祝愿和预示迎来新谷,确保丰收。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是大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

端节
端节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间的 “亥日”,便是过“端”的日子。不同地区轮流过不同亥日的端节。节日那天,四乡八寨的亲友都到过“端”的寨子去做客饮酒,欢庆丰收。端节的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动。白天,水族群众还要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击铜鼓、吹芦笙等活动。

盘古王节
瑶族盘古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最隆 重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群众为纪念创造天地万物的祖先大神弥洛陀,要杀猪,做糯米饭,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访做客,吹芦笙、跳舞、唱歌,以示庆贺。
第3个回答  2019-07-30

民俗二三事

详情
    官方电话
第4个回答  2021-01-02

少数民族的传统仪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