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主要的贡献

全面的

一、对封建礼教的鞭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917年,陈独秀和李大钊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全是“吃人”二字.

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这是对封建礼教的一次无情的鞭策,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毛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揭出底层人民思想的病痛,让他们在沉睡中苏醒。

鲁迅的小说主要描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像他笔下的华老栓、阿Q、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按理说是最需要国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的。

但在那样一个病态的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对自己的命运采取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辱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辱时的郁积怨愤之气。

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所传达的自由、民主、反抗传统权威的思想,激发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很多知识分子和工人都开始纷纷投入革命,革命情绪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正好借着这个风潮,团结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残酷斗争。

四、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白话文,能够很快被普通民众所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在文化宣传方面少了很多障碍。能够使军民更好的团结一致,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在以后的时期,很多非常接地气的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如曹禺的话剧《雷雨》,反映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给女人造成的灾难。

解放战争前夕的话剧《白毛女》,讲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而共产党让鬼变成人”的故事。这些非常深入人心的作品都是建立在白话文的基础上的。

扩展资料: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

拓展资料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鲁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9

鲁迅作为一个民主战士,用他的文章与敌人战斗,并且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国人当时状态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可以警醒世人,为中国当时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鲁迅也给中国当时的文学青年带来很多先进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文化进步。

另外在文学方面,鲁迅推动了白话文进程,创作了大量的白话文作品,翻译了很多国外的进步文学作品。不过白话文在当时并不成熟,所以我个人很难认同他的作品,因为很明显鲁迅先生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阶段,所以鲁迅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不幸的,不然他肯定在文学上。

拓展资料: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参考:百度百科“鲁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5
鲁迅作为一个民主战士,用他的文章与敌人战斗,并且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国人当时状态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可以警醒世人,为中国当时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鲁迅也给中国当时的文学青年带来很多先进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文化进步。另外在文学方面,鲁迅推动了白话文进程,创作了大量的白话文作品,翻译了很多国外的进步文学作品。不过白话文在当时并不成熟,所以我个人很难认同他的作品,因为很明显鲁迅先生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阶段,所以鲁迅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不幸的,不然他肯定在文学上,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更好的作品,但反之,如果不是这个时代阶段,他也不会成为推动白话文的先驱。结果成了现在这样,鲁迅先生的作品通常都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我们不能当成文言文,但当成白话文却又很难符合已经完善了的白话文语法等各方面的规则,这就使得鲁迅很难真正成为一个文学家。但谁说伟人一定是文学家了?鲁迅就算不是文学家也依然是个伟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1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