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寻春不见春" 全诗是怎样的

"终日寻春不见春" 全诗是怎样的.我看到好几个版本的,意思一样,但用词不同,到底那个版本是原版呢. 作者又是谁呢,原诗想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呢?谢谢高手!

全诗: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出处:出自现代作家庞贝的《无尽藏》。

白话译文:

每个人都在追寻,但都找不到久长的幸福,春天意指自身生命的勃勃生机,它可不是向外能找到的。

无论是否意识到,我们其实都一直在追求自己的佛性,却总是在茫然无所悔,只有偶然的时候,看到窗前园里的梅花已悠悠盛开,呵!原来春意就在枝头,此意指,人的佛性只能偶然显露,刹那间若有所悟,随即悄然,似乎从未来过。

无尽藏始建于梁武帝时代,三阶教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普行手段,并成为此教的一大特色。信行认为,“以无尽藏物,施贫下众生,由数得施奴,劝发善心,即易可得”;“教贫穷人,以少财物同他菩萨无尽藏施,令其渐发菩提之心。”

用无尽藏的财物,施给贫人,可以激发其从善之心,而施财物给无尽藏的人,则可发菩提心。信行还特别强调,个人布施作用有限。

不如众人共同协作作用显著:“若复有人多饶财物,独行布施,从生至死,其福甚少;不如众人,不问贫富贵贱、通俗,共相劝化,各出少财,聚集一处。随宜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

因此,他要求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必须融化于“无尽藏行”中,加入无尽藏的,每天至少要“舍一分钱或一合粟”。事实上,京城施舍,也遍及官僚富户。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庞贝,生于1966年,198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1989年秋转业离京。此后曾为谋生供职报界,曾任《香港商报》首席记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现居深圳。

出版译著及编著作品多种,近年作品有电影剧本《上海王》(台湾金马电影节创投项目最佳剧本奖)、话剧剧本《庄先生》(两岸四地华文戏剧节最佳编剧奖),以及长篇小说《无尽藏》(《亚洲周刊》年度全球十大中文小说)。

一幅图,一首诗,一棵树,一座迷宫般的园林。《无尽藏》集禅意、诗意、知识和悬疑于一体,通过破译一幅《夜宴图》,将现实省思寄寓在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里。而这个迷宫是空间的迷宫,是时间的迷宫,也是命运和人性的迷宫。

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玫瑰之名》;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也有人说,这就是那种只有博尔赫斯才可以写出而博尔赫斯无力完成的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尽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

  此偈语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大意:世人求法在心外,眼睛追求颜色,耳朵喜听妙音声,鼻子亲近香芬气,舌头爱尝甘美味,身体难离缠绵触,心中执著于分别。人的心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而悟者却甘愿断绝尘世之欢。以自己的生命同化整个宇宙。

  “终日寻春不见春”,每个人都在追寻,但都找不到久长的幸福,春天意指自身生命的勃勃生机,它可不是向外能找到的。

  “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无论是否意识到,我们其实都一直在追求自己的佛性,却总是在茫然无所悔,只有偶然的时候,看到窗前园里的梅花已悠悠盛开,呵!原来春意就在枝头,此意指,人的佛性只能偶然显露,刹那间若有所悟,随即悄然,似乎从未来过。

  实际上,佛性一直都在你心里,只是你不认识它,不知道看重它,它是人生命的根,是心灵的船,载你度过十方世界,而内心深处依然完好如初。它从来都对得起你,但是在世间奔波忘碌的你,你对得起它吗?

  自悟:

  或许这就是寻常人所说的善良,感念,我们被动的生,被动的活,身陷重重围困,自然无法真性情的活,不信但看世间人,哪个不为利奔波?从生到死,从少到老?食人间烟火,就要弄尘埃之波,虽不情愿,哪堪别法?

  非刻意随波逐流,多是身不由已,一方面要承担家庭或社会的责任,一方面又要受来自心灵的强迫,我们自相矛盾的生活,无可奈何地喘息,真心难见,真爱难求!沉静下来,听这匹孤独的狼的演唱吧,它还是比世人强,尤其是比世间某人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07

四方方云 禅画 无尽藏 禅话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第3个回答  2006-06-29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
第4个回答  2006-06-29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