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紧急需要)

我们学校有个义务家教,我被派去教小学生写作文。可是我不会教人写作文……希望可以有人帮帮我,教教我如何做。

  小学作文入门的金钥匙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 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 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 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 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 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 生:每年秋天,金水湖都要举办菊展。美丽的菊花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题中,安排了用一定词语造句练习,笔者认为,仅仅有这些词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1)连续结构段 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师生情》《大海的歌》《手术台就是阵地》《做风车的故事》《雨中》《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 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段 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奶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刺渭。②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啊! (4)概括与具体结构段 是指段里的两层意思表明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一种是先具体写,后概括写,如《一定要争气》中的一段: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 这一段话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先概括地写童第周在第二学期更加发愤学习,接着具体地写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三年级一共安排了几次作文训练,每次都有把“内容写具体”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这要求,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概括与具体结构段,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断,再要求学生仿写,把一段话写具体。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翠岛》《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曼谷的小象》《艰苦的岁月》这些课文里有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断,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小摄影师》《爬天都峰》《“你们想错了”》《手术台就是阵地》《千里跃进大别山》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4.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练习。 《小摄影师》《师生情》可让学生续写,《古诗二首》《瀑布》可让学生改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
  林运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0
在语文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坚持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于是把学生写日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学生内心其实是不喜欢写日记的,甚至是厌恶的,可是慑于老师的威严,学生每天只好把写日记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凑合着交差算了。这样,写日记纯粹是流于形式,学生做的几乎是无效劳动,其最终结果不仅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背离了语文老师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从此荡然无存了。笔者任教的班级今年是五年级,建议他们写日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当时,我生怕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会无话可写,亦或是写了也是流水帐目,于是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周可写日记一两篇或是两三篇。每周星期五下午由我收起来批阅,从中选出优秀的习作日记在下周一的日记展览课中交流。愿望虽好,然而通过我的观察和全班问卷调查及走访部分学生家长,情况却大相径庭:全班60名同学中有70%的孩子每周只写一篇日记。他们仍然是把写日记当作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来完成;写作时愁眉苦脸,不知写啥;即使写了,半天只会写几句空洞而乏味的话。而批阅他们的日记时,我也觉得是一种负担,越来阅不下去了。看到后来,就索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阅”字,算是批过了。我深知:这种练习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把这失败的日记变为有效的日记享受呢?从四年级开始,我对指导学生写日记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定内容,解决写什么。
  一般老师认为,学生的生活天地和内心世界是因人而异的,日记的内容应由他们自己确定,老师不要作任何引导,否则的话,日记千篇一律。此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不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可作日记内容。事实上,学生不会写作文、写日记,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而不是不知道怎样写。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我将着眼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
  日记的内容可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再来确定。可选取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作为日记的内容,如学校的各种活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习中的酸甜苦辣等;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来作为日记的内容。

当然,如果个别同学有更好的内容来写,也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遇到全班内容不统一的话,我就进行个别指导,尤其注重对中等生、学困生的日记内容的引导。引导学生确定日记内容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必将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我认为小学阶段的日记应以扶为主,而不应该放任自流,任学生自由发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事情,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值得我们去体味、记载。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就看你是否是个有心人。只要我们平时多引导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注意积累生活感受,碰到问题能勤于思考,就不会感到写日记是一件困难的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勤思考,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

二、指导学生注重实效写日记,学会怎么写。
  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理解、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因而日记是完成小学写作训练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记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针对学生有情难抒,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倾诉。
  写日记,并不像写其它各类文章,有很多的限制,日记只求记下自己所见所闻或所经历的事,且加上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写日记时不必顾虑太多,只要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心里话表达出来就可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日记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
  因此我注重指导学生把写日记看作是一次倾诉的机会,指导学生多自由倾诉,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虽然我们的学生年龄还小,但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同样是个富有情感的人,他们同样有很多的话要说。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生活、学习中的不快与困惑,同样需要对象来倾诉。尤其是伤心时,更需要来发泄。那么,我认为日记就是一个最好的倾诉对象。每天写日记,就是学生倾诉的机会,就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良机。这样,学生每天就与日记为伴,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一切,无形中多了一个知心朋友,有利于健康成长。
  2、针对学生习作中内容不够具体的普遍现象,指导学生进行日记的片断训练。
  如某一天天气变冷了,学生一下子把秋衣换成了冬装还冷得发抖。我就进行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为中心句的片断训练,因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旱晨起床天才蒙蒙亮,但窗户上的水蒸汽却清晰可见。走在上学的路上,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过。这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仔细瞧那些行人,有的带上了手套,有的围上了围巾,有的穿上了棉袄。来到校园,同学们都躲在教室里,只有冰凉的旗杆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有那一棵棵苍劲的雪松面对北风毫无惧色……”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针对学生习作中忽略心理活动描写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结合一些活动,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学校口算比赛后让学生写“紧张的口算比赛”,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自己紧张的心理活动;在跳绳比赛后让学生描写比赛的场面,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该轮到我们班上场了。场上选手紧张,场下队员心急,总之大家的心都揪得紧紧的。随着一声清脆而短促的哨响,运动员们飞速地跳了起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我的心跳得比他们的手摇得还要快。每当有人停了断了,我的心就像打了个结似的,咯噔一下,同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加油’……”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4、针对学生写作条理性不强的现象,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结构仿写训练。
  如学校举行运动会,可引导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写运动会的场面,再具体写某一个激动人心的比赛,最后可总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样有针对性的结构仿写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是极为有效的。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之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坚持下去,写日记贵在坚持。同时,我们老师也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日记,不要简单地批阅、检查,要通过日记与学生真诚地交流,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写日记心得交流会,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切磋,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让学生体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只要我们的学生做个有心人,勤思多练,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内心情感,与日记倾诉,定会感受到日记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再也不会为写日记而烦恼!
  一年多来,我班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日记训练,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习作尖子,中差生的习作也出现了转机。其中,宋梦森、周毅、孟悦等同学的多篇日记发表在“滨海教育网”和《盐城小记者报》上。当他们每每获悉这一喜讯时,新的日记内容又萌生了。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总结,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薄弱环节,利用日记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断训练,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励导学生借助评价促激情,调动积极性。
   评价是日记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评价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及时评价促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迅速、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如果反馈的时间拖得越长,就会事过境迁,错过机会,其习作热情也会逐渐消退。因此学生的日记老师要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在课堂上的口头评改比教师在办公室的课后书面批改效果更佳),这样不仅能促发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完成下一篇日记的热情。例如我班的孟悦同学初次在她的一篇题为《我为奶奶送阳光》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和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金色的阳光洒满天地间,小草变的更绿了,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花香使我陶醉,【我在这儿打断她的朗读从而评价说:诗一般的语言】我看到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不时地从我们身旁经过,看到他们悠闲自在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我最亲,最爱的奶奶(奶奶因为大腿骨骨折,一年多来卧床不起)。要是奶奶也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那该多好呀!想着我便用我漂亮的花裙子把这明媚的阳光包起来。【我再次打断她的朗读说:语言自然流畅,字里行间表达对奶奶的关爱,这儿要是能把自己是如何包阳光的动作,心理活动写出来就更好了】我满心欢喜的兜着阳光快速地跑回家,神秘地对奶奶说:“奶奶,瞧我给您送什么来了?哈哈!我给您送阳光来了!”说着,我小心翼翼地展开裙子,【我插话道:小心翼翼准确,传神。】可是裙子里什么也没有,顿时我放声大哭。奶奶用她那热乎乎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别哭了,你就是奶奶的小太阳啊!”我透过我模糊的双眼,看到奶奶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她交流结束了,我又让在座的其他同学当一次小评委,他们各抒己见,我沉浸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当中】
  第二天,我刚进班级,孟悦同学挥动着手中的本子对我说:老师,我昨晚把昨天的日记重新修改了一下,我读给您听听。于是,她就兴味盎然地读了起来。修改后的日记是这样的:
  今天,我和小伙伴到公园里玩。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阳光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在露珠上折射出千万道光束,草儿显得格外青翠,花儿显得格外芬芳,鸟儿显得格外欢乐……我沐浴在阳光下,也禁不住跟随风儿翩翩起舞……我看到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不时地从我身旁经过,看到他们悠闲自在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我最亲,最爱的奶奶(奶奶因为大腿骨骨折,一年多来卧床不起):奶奶一直呆在床上,整天晒不到太阳,一定很难受,要是奶奶也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那该多好呀!我何不带些阳光给奶奶呢?可怎么带呢?有了,我计上心来。我轻轻地展开穿在身上的花裙子,对着七彩阳光,猛地一包,然后满心欢喜的兜着阳光快速地往家跑,生怕阳光从裙缝间溜走。“咚咚”地跑到奶奶身边神秘地说:“奶奶,瞧我给您送什么来了?”“哈哈!奶奶,您一定猜不着。看看,我给您送阳光来了!”说着,就小心翼翼地展开裙子,可是阳光不见了。“不,奶奶……”。奶奶用她那热乎乎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奶奶已经晒到阳光了,你不就是咱家的小太阳吗?”我被奶奶逗乐了,坐到奶奶的床上,一边为奶奶捶背,一边背学过的《月亮湾》:“月亮湾,月亮湾……”奶奶幸福地笑了,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仿佛年轻了几十岁。
  2、激励评价促激情。
  我们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我们评价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以真挚的鼓励。在一篇日记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都应给予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例如在“老师回来了……”这篇日记中,有一个习作较差的学生写道:“老师回来了,我既高兴又烦恼。高兴的是,我们的语文课有人上了,烦恼的是作业又要多起来了……”看到这些句子,我如获至宝,赶快在这些句子下面加圈,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这位同学能对老师说心理话,日记有进步。看着这位同学红扑扑的脸,我知道他的心里一定很激动。用高分或星级量化来评价激励学生是一种方法,但面对面地评价效果更佳。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日记我都要当场评价,请好同学读范文,表扬一部分写得好的同学,鼓励一部分有进步的同学,当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在指导中评价,在评价中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端正了学生写日记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在一次日记交流课上,我班的周毅同学一连汇报了一周写的九篇日记,且篇篇真实,篇篇有感而发。也许是我的及时评价和鼓励扬起了他心中想交流的激情,当他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第九篇“杰作”时,他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鼻子上都沁出汗珠了,他热情高涨到小便都溢湿了裤子,但他却浑然不觉。课后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去厕所而不去呢?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当时就没感觉有便意。可见,当时该同学在交流自己的日记时,是何等的投入,这投入当然与老师表扬性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写日记是一种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恒心才能坚持下来的学习活动,长期保持学生对日记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是一种以鼓励为主的评价。
  
第2个回答  2009-03-20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2009-02-01 23:58:06)标签:教育

在语文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坚持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于是把学生写日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学生内心其实是不喜欢写日记的,甚至是厌恶的,可是慑于老师的威严,学生每天只好把写日记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凑合着交差算了。这样,写日记纯粹是流于形式,学生做的几乎是无效劳动,其最终结果不仅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背离了语文老师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从此荡然无存了。笔者任教的班级今年是五年级,建议他们写日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当时,我生怕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会无话可写,亦或是写了也是流水帐目,于是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周可写日记一两篇或是两三篇。每周星期五下午由我收起来批阅,从中选出优秀的习作日记在下周一的日记展览课中交流。愿望虽好,然而通过我的观察和全班问卷调查及走访部分学生家长,情况却大相径庭:全班60名同学中有70%的孩子每周只写一篇日记。他们仍然是把写日记当作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来完成;写作时愁眉苦脸,不知写啥;即使写了,半天只会写几句空洞而乏味的话。而批阅他们的日记时,我也觉得是一种负担,越来阅不下去了。看到后来,就索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阅”字,算是批过了。我深知:这种练习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把这失败的日记变为有效的日记享受呢?从四年级开始,我对指导学生写日记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定内容,解决写什么。
  一般老师认为,学生的生活天地和内心世界是因人而异的,日记的内容应由他们自己确定,老师不要作任何引导,否则的话,日记千篇一律。此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不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可作日记内容。事实上,学生不会写作文、写日记,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而不是不知道怎样写。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我将着眼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
  日记的内容可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再来确定。可选取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作为日记的内容,如学校的各种活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习中的酸甜苦辣等;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来作为日记的内容。

当然,如果个别同学有更好的内容来写,也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遇到全班内容不统一的话,我就进行个别指导,尤其注重对中等生、学困生的日记内容的引导。引导学生确定日记内容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必将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我认为小学阶段的日记应以扶为主,而不应该放任自流,任学生自由发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事情,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值得我们去体味、记载。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就看你是否是个有心人。只要我们平时多引导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注意积累生活感受,碰到问题能勤于思考,就不会感到写日记是一件困难的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勤思考,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

二、指导学生注重实效写日记,学会怎么写。
  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理解、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因而日记是完成小学写作训练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记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针对学生有情难抒,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倾诉。
  写日记,并不像写其它各类文章,有很多的限制,日记只求记下自己所见所闻或所经历的事,且加上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写日记时不必顾虑太多,只要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心里话表达出来就可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日记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
  因此我注重指导学生把写日记看作是一次倾诉的机会,指导学生多自由倾诉,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虽然我们的学生年龄还小,但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同样是个富有情感的人,他们同样有很多的话要说。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生活、学习中的不快与困惑,同样需要对象来倾诉。尤其是伤心时,更需要来发泄。那么,我认为日记就是一个最好的倾诉对象。每天写日记,就是学生倾诉的机会,就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良机。这样,学生每天就与日记为伴,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一切,无形中多了一个知心朋友,有利于健康成长。
  2、针对学生习作中内容不够具体的普遍现象,指导学生进行日记的片断训练。
  如某一天天气变冷了,学生一下子把秋衣换成了冬装还冷得发抖。我就进行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为中心句的片断训练,因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旱晨起床天才蒙蒙亮,但窗户上的水蒸汽却清晰可见。走在上学的路上,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过。这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仔细瞧那些行人,有的带上了手套,有的围上了围巾,有的穿上了棉袄。来到校园,同学们都躲在教室里,只有冰凉的旗杆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有那一棵棵苍劲的雪松面对北风毫无惧色……”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针对学生习作中忽略心理活动描写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结合一些活动,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学校口算比赛后让学生写“紧张的口算比赛”,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自己紧张的心理活动;在跳绳比赛后让学生描写比赛的场面,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该轮到我们班上场了。场上选手紧张,场下队员心急,总之大家的心都揪得紧紧的。随着一声清脆而短促的哨响,运动员们飞速地跳了起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我的心跳得比他们的手摇得还要快。每当有人停了断了,我的心就像打了个结似的,咯噔一下,同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加油’……”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4、针对学生写作条理性不强的现象,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结构仿写训练。
  如学校举行运动会,可引导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写运动会的场面,再具体写某一个激动人心的比赛,最后可总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样有针对性的结构仿写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是极为有效的。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之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坚持下去,写日记贵在坚持。同时,我们老师也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日记,不要简单地批阅、检查,要通过日记与学生真诚地交流,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写日记心得交流会,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切磋,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让学生体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只要我们的学生做个有心人,勤思多练,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内心情感,与日记倾诉,定会感受到日记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再也不会为写日记而烦恼!
  一年多来,我班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日记训练,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习作尖子,中差生的习作也出现了转机。其中,宋梦森、周毅、孟悦等同学的多篇日记发表在“滨海教育网”和《盐城小记者报》上。当他们每每获悉这一喜讯时,新的日记内容又萌生了。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总结,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薄弱环节,利用日记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断训练,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励导学生借助评价促激情,调动积极性。
   评价是日记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评价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及时评价促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迅速、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如果反馈的时间拖得越长,就会事过境迁,错过机会,其习作热情也会逐渐消退。因此学生的日记老师要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在课堂上的口头评改比教师在办公室的课后书面批改效果更佳),这样不仅能促发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完成下一篇日记的热情。例如我班的孟悦同学初次在她的一篇题为《我为奶奶送阳光》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和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金色的阳光洒满天地间,小草变的更绿了,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花香使我陶醉,【我在这儿打断她的朗读从而评价说:诗一般的语言】我看到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不时地从我们身旁经过,看到他们悠闲自在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我最亲,最爱的奶奶(奶奶因为大腿骨骨折,一年多来卧床不起)。要是奶奶也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那该多好呀!想着我便用我漂亮的花裙子把这明媚的阳光包起来。【我再次打断她的朗读说:语言自然流畅,字里行间表达对奶奶的关爱,这儿要是能把自己是如何包阳光的动作,心理活动写出来就更好了】我满心欢喜的兜着阳光快速地跑回家,神秘地对奶奶说:“奶奶,瞧我给您送什么来了?哈哈!我给您送阳光来了!”说着,我小心翼翼地展开裙子,【我插话道:小心翼翼准确,传神。】可是裙子里什么也没有,顿时我放声大哭。奶奶用她那热乎乎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别哭了,你就是奶奶的小太阳啊!”我透过我模糊的双眼,看到奶奶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她交流结束了,我又让在座的其他同学当一次小评委,他们各抒己见,我沉浸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当中】
  第二天,我刚进班级,孟悦同学挥动着手中的本子对我说:老师,我昨晚把昨天的日记重新修改了一下,我读给您听听。于是,她就兴味盎然地读了起来。修改后的日记是这样的:
  今天,我和小伙伴到公园里玩。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阳光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在露珠上折射出千万道光束,草儿显得格外青翠,花儿显得格外芬芳,鸟儿显得格外欢乐……我沐浴在阳光下,也禁不住跟随风儿翩翩起舞……我看到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不时地从我身旁经过,看到他们悠闲自在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我最亲,最爱的奶奶(奶奶因为大腿骨骨折,一年多来卧床不起):奶奶一直呆在床上,整天晒不到太阳,一定很难受,要是奶奶也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那该多好呀!我何不带些阳光给奶奶呢?可怎么带呢?有了,我计上心来。我轻轻地展开穿在身上的花裙子,对着七彩阳光,猛地一包,然后满心欢喜的兜着阳光快速地往家跑,生怕阳光从裙缝间溜走。“咚咚”地跑到奶奶身边神秘地说:“奶奶,瞧我给您送什么来了?”“哈哈!奶奶,您一定猜不着。看看,我给您送阳光来了!”说着,就小心翼翼地展开裙子,可是阳光不见了。“不,奶奶……”。奶奶用她那热乎乎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奶奶已经晒到阳光了,你不就是咱家的小太阳吗?”我被奶奶逗乐了,坐到奶奶的床上,一边为奶奶捶背,一边背学过的《月亮湾》:“月亮湾,月亮湾……”奶奶幸福地笑了,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仿佛年轻了几十岁。
  2、激励评价促激情。
  我们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我们评价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以真挚的鼓励。在一篇日记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都应给予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例如在“老师回来了……”这篇日记中,有一个习作较差的学生写道:“老师回来了,我既高兴又烦恼。高兴的是,我们的语文课有人上了,烦恼的是作业又要多起来了……”看到这些句子,我如获至宝,赶快在这些句子下面加圈,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这位同学能对老师说心理话,日记有进步。看着这位同学红扑扑的脸,我知道他的心里一定很激动。用高分或星级量化来评价激励学生是一种方法,但面对面地评价效果更佳。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日记我都要当场评价,请好同学读范文,表扬一部分写得好的同学,鼓励一部分有进步的同学,当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在指导中评价,在评价中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端正了学生写日记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在一次日记交流课上,我班的周毅同学一连汇报了一周写的九篇日记,且篇篇真实,篇篇有感而发。也许是我的及时评价和鼓励扬起了他心中想交流的激情,当他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第九篇“杰作”时,他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鼻子上都沁出汗珠了,他热情高涨到小便都溢湿了裤子,但他却浑然不觉。课后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去厕所而不去呢?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当时就没感觉有便意。可见,当时该同学在交流自己的日记时,是何等的投入,这投入当然与老师表扬性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写日记是一种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恒心才能坚持下来的学习活动,长期保持学生对日记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是一种以鼓励为主的评价。
第3个回答  2009-03-25
小学作文入门的金钥匙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 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 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 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 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 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 生:每年秋天,金水湖都要举办菊展。美丽的菊花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题中,安排了用一定词语造句练习,笔者认为,仅仅有这些词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1)连续结构段 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师生情》《大海的歌》《手术台就是阵地》《做风车的故事》《雨中》《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 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段 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奶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刺渭。②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啊! (4)概括与具体结构段 是指段里的两层意思表明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一种是先具体写,后概括写,如《一定要争气》中的一段: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 这一段话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先概括地写童第周在第二学期更加发愤学习,接着具体地写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三年级一共安排了几次作文训练,每次都有把“内容写具体”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这要求,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概括与具体结构段,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断,再要求学生仿写,把一段话写具体。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翠岛》《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曼谷的小象》《艰苦的岁月》这些课文里有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断,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小摄影师》《爬天都峰》《“你们想错了”》《手术台就是阵地》《千里跃进大别山》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4.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练习。 《小摄影师》《师生情》可让学生续写,《古诗二首》《瀑布》可让学生改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
林运泽 在语文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坚持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于是把学生写日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学生内心其实是不喜欢写日记的,甚至是厌恶的,可是慑于老师的威严,学生每天只好把写日记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凑合着交差算了。这样,写日记纯粹是流于形式,学生做的几乎是无效劳动,其最终结果不仅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背离了语文老师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从此荡然无存了。笔者任教的班级今年是五年级,建议他们写日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当时,我生怕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会无话可写,亦或是写了也是流水帐目,于是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周可写日记一两篇或是两三篇。每周星期五下午由我收起来批阅,从中选出优秀的习作日记在下周一的日记展览课中交流。愿望虽好,然而通过我的观察和全班问卷调查及走访部分学生家长,情况却大相径庭:全班60名同学中有70%的孩子每周只写一篇日记。他们仍然是把写日记当作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来完成;写作时愁眉苦脸,不知写啥;即使写了,半天只会写几句空洞而乏味的话。而批阅他们的日记时,我也觉得是一种负担,越来阅不下去了。看到后来,就索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阅”字,算是批过了。我深知:这种练习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把这失败的日记变为有效的日记享受呢?从四年级开始,我对指导学生写日记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定内容,解决写什么。
  一般老师认为,学生的生活天地和内心世界是因人而异的,日记的内容应由他们自己确定,老师不要作任何引导,否则的话,日记千篇一律。此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不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可作日记内容。事实上,学生不会写作文、写日记,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而不是不知道怎样写。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我将着眼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
  日记的内容可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再来确定。可选取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作为日记的内容,如学校的各种活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习中的酸甜苦辣等;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来作为日记的内容。

当然,如果个别同学有更好的内容来写,也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遇到全班内容不统一的话,我就进行个别指导,尤其注重对中等生、学困生的日记内容的引导。引导学生确定日记内容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必将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我认为小学阶段的日记应以扶为主,而不应该放任自流,任学生自由发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事情,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值得我们去体味、记载。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就看你是否是个有心人。只要我们平时多引导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注意积累生活感受,碰到问题能勤于思考,就不会感到写日记是一件困难的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勤思考,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

二、指导学生注重实效写日记,学会怎么写。
  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理解、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因而日记是完成小学写作训练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记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针对学生有情难抒,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倾诉。
  写日记,并不像写其它各类文章,有很多的限制,日记只求记下自己所见所闻或所经历的事,且加上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写日记时不必顾虑太多,只要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心里话表达出来就可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日记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
  因此我注重指导学生把写日记看作是一次倾诉的机会,指导学生多自由倾诉,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虽然我们的学生年龄还小,但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同样是个富有情感的人,他们同样有很多的话要说。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生活、学习中的不快与困惑,同样需要对象来倾诉。尤其是伤心时,更需要来发泄。那么,我认为日记就是一个最好的倾诉对象。每天写日记,就是学生倾诉的机会,就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良机。这样,学生每天就与日记为伴,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一切,无形中多了一个知心朋友,有利于健康成长。
  2、针对学生习作中内容不够具体的普遍现象,指导学生进行日记的片断训练。
  如某一天天气变冷了,学生一下子把秋衣换成了冬装还冷得发抖。我就进行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为中心句的片断训练,因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旱晨起床天才蒙蒙亮,但窗户上的水蒸汽却清晰可见。走在上学的路上,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过。这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仔细瞧那些行人,有的带上了手套,有的围上了围巾,有的穿上了棉袄。来到校园,同学们都躲在教室里,只有冰凉的旗杆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有那一棵棵苍劲的雪松面对北风毫无惧色……”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针对学生习作中忽略心理活动描写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结合一些活动,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学校口算比赛后让学生写“紧张的口算比赛”,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自己紧张的心理活动;在跳绳比赛后让学生描写比赛的场面,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该轮到我们班上场了。场上选手紧张,场下队员心急,总之大家的心都揪得紧紧的。随着一声清脆而短促的哨响,运动员们飞速地跳了起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我的心跳得比他们的手摇得还要快。每当有人停了断了,我的心就像打了个结似的,咯噔一下,同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加油’……”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4、针对学生写作条理性不强的现象,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结构仿写训练。
  如学校举行运动会,可引导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写运动会的场面,再具体写某一个激动人心的比赛,最后可总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样有针对性的结构仿写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是极为有效的。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之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坚持下去,写日记贵在坚持。同时,我们老师也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日记,不要简单地批阅、检查,要通过日记与学生真诚地交流,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写日记心得交流会,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切磋,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让学生体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只要我们的学生做个有心人,勤思多练,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内心情感,与日记倾诉,定会感受到日记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再也不会为写日记而烦恼!
  一年多来,我班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日记训练,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习作尖子,中差生的习作也出现了转机。其中,宋梦森、周毅、孟悦等同学的多篇日记发表在“滨海教育网”和《盐城小记者报》上。当他们每每获悉这一喜讯时,新的日记内容又萌生了。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总结,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薄弱环节,利用日记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断训练,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励导学生借助评价促激情,调动积极性。
   评价是日记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评价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及时评价促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迅速、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如果反馈的时间拖得越长,就会事过境迁,错过机会,其习作热情也会逐渐消退。因此学生的日记老师要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在课堂上的口头评改比教师在办公室的课后书面批改效果更佳),这样不仅能促发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完成下一篇日记的热情。例如我班的孟悦同学初次在她的一篇题为《我为奶奶送阳光》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和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金色的阳光洒满天地间,小草变的更绿了,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花香使我陶醉,【我在这儿打断她的朗读从而评价说:诗一般的语言】我看到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不时地从我们身旁经过,看到他们悠闲自在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我最亲,最爱的奶奶(奶奶因为大腿骨骨折,一年多来卧床不起)。要是奶奶也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那该多好呀!想着我便用我漂亮的花裙子把这明媚的阳光包起来。【我再次打断她的朗读说:语言自然流畅,字里行间表达对奶奶的关爱,这儿要是能把自己是如何包阳光的动作,心理活动写出来就更好了】我满心欢喜的兜着阳光快速地跑回家,神秘地对奶奶说:“奶奶,瞧我给您送什么来了?哈哈!我给您送阳光来了!”说着,我小心翼翼地展开裙子,【我插话道:小心翼翼准确,传神。】可是裙子里什么也没有,顿时我放声大哭。奶奶用她那热乎乎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别哭了,你就是奶奶的小太阳啊!”我透过我模糊的双眼,看到奶奶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她交流结束了,我又让在座的其他同学当一次小评委,他们各抒己见,我沉浸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当中】
  第二天,我刚进班级,孟悦同学挥动着手中的本子对我说:老师,我昨晚把昨天的日记重新修改了一下,我读给您听听。于是,她就兴味盎然地读了起来。修改后的日记是这样的:
  今天,我和小伙伴到公园里玩。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阳光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在露珠上折射出千万道光束,草儿显得格外青翠,花儿显得格外芬芳,鸟儿显得格外欢乐……我沐浴在阳光下,也禁不住跟随风儿翩翩起舞……我看到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不时地从我身旁经过,看到他们悠闲自在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我最亲,最爱的奶奶(奶奶因为大腿骨骨折,一年多来卧床不起):奶奶一直呆在床上,整天晒不到太阳,一定很难受,要是奶奶也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那该多好呀!我何不带些阳光给奶奶呢?可怎么带呢?有了,我计上心来。我轻轻地展开穿在身上的花裙子,对着七彩阳光,猛地一包,然后满心欢喜的兜着阳光快速地往家跑,生怕阳光从裙缝间溜走。“咚咚”地跑到奶奶身边神秘地说:“奶奶,瞧我给您送什么来了?”“哈哈!奶奶,您一定猜不着。看看,我给您送阳光来了!”说着,就小心翼翼地展开裙子,可是阳光不见了。“不,奶奶……”。奶奶用她那热乎乎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奶奶已经晒到阳光了,你不就是咱家的小太阳吗?”我被奶奶逗乐了,坐到奶奶的床上,一边为奶奶捶背,一边背学过的《月亮湾》:“月亮湾,月亮湾……”奶奶幸福地笑了,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仿佛年轻了几十岁。
  2、激励评价促激情。
  我们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我们评价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以真挚的鼓励。在一篇日记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都应给予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例如在“老师回来了……”这篇日记中,有一个习作较差的学生写道:“老师回来了,我既高兴又烦恼。高兴的是,我们的语文课有人上了,烦恼的是作业又要多起来了……”看到这些句子,我如获至宝,赶快在这些句子下面加圈,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这位同学能对老师说心理话,日记有进步。看着这位同学红扑扑的脸,我知道他的心里一定很激动。用高分或星级量化来评价激励学生是一种方法,但面对面地评价效果更佳。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日记我都要当场评价,请好同学读范文,表扬一部分写得好的同学,鼓励一部分有进步的同学,当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在指导中评价,在评价中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端正了学生写日记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在一次日记交流课上,我班的周毅同学一连汇报了一周写的九篇日记,且篇篇真实,篇篇有感而发。也许是我的及时评价和鼓励扬起了他心中想交流的激情,当他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第九篇“杰作”时,他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鼻子上都沁出汗珠了,他热情高涨到小便都溢湿了裤子,但他却浑然不觉。课后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去厕所而不去呢?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当时就没感觉有便意。可见,当时该同学在交流自己的日记时,是何等的投入,这投入当然与老师表扬性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写日记是一种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恒心才能坚持下来的学习活动,长期保持学生对日记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是一种以鼓励为主的评价。
第4个回答  2009-03-26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写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明确发言稿特点

1.老师带来一份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这庆份祝教师节的发言稿先向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再向老师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最后再一次祝福。发言稿的语言热情洋溢,情感真挚。

3.讨论:那要是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

学生交流得出: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4.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进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

5.教师总结: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尝试习作

1.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3.学生尝试写作。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评改交流

1.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是否符合当时的场景,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小组交流评改。

3.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4.推选几名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自己的发言稿。(老师可作为主持人创设一下情境)

5.教师小结作文情况。

教学建议:

1.明确写发言稿的特点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所以可以给学生读几篇发言稿,也可以让学生为讲讲自己见过的发言稿,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2.由于习作时还需想象当时情境,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现场来写发言稿。写好后可让学生当众说一说,增强现场感。

3.要在生活中积极创设写发言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情真意切、言辞恰当的发言稿。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哪个人不愿笑口常开?哪个人不愿幸福、平安?哪个国家不愿繁荣昌盛?安全就像一根七彩绳,将我们一个个美好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可惜,一些事故隐患时常萦绕在我们身边。

你或许还清晰记得:妈妈在我们蹒跚学步时的指点;爸爸在我们上学时身后的叮咛;老师耐心教育我们放学按时回家。“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我们每天都要恪守的警言,安全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它是生命的希望;它是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温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意识的淡薄,我们经常看到一幕幕血的教训。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就发生在我们附近,我们身边。试想一下:如果在路上,能遵守交通规则,放慢速度行驶;如果我们能够多听听父母的忠告,多想想老师的叮咛,在日常的学习中,能遵守校规校纪,严格要求自己,或许这一切的一切就可能不会发生。

危险像一只苍蝇在我们上空盘旋,伺机伤害我们的健康,酿成的悲剧不堪设想:火灾吞噬财产、交通事故猛如虎狼、食物中毒、疾病缠身、游泳溺水、玩耍坠楼……这些,造成了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一篇篇报道,令人胆战心惊,一幕幕悲剧,惨不忍睹。一个个生命,在瞬间凋零,带给社会、家庭、亲人沉重的打击。我们失去的已经太多太多。难道只有失去生命之后,我们才知该反思吗?对生命的关爱,不能只是美丽的词藻,要有实际行动!

悲剧不能重演,生命没有第二次,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时时提防,保持警惕的头脑,绷紧安全之弦,事事处处想到“安全”二字。

同学们,“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难道还不使我们警惕吗?难道不让我们痛心吗?难道还不能让我们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铭记在心吗?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鲜血。同学们,让我们以愚者为借鉴,拒事故于千里之外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东西可以轮回,唯独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与安宁,让我们每个人都时刻敲响思想上的警钟:“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