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古代的历史名城及军事要塞有哪些?谢谢!

如题所述

历史名城网上资料很多,我这里集中照了些军事要塞
阳关 和玉门关
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潼关
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临函谷与河南接壤,同时黄河、渭河又在这里交汇,素有“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冲之称。
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居庸关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曾扼控此口,当时已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丽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称。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朱元璋惧怕元顺帝卷土重来,拨巨款修筑,增强军事防御功能,为居庸关建起水陆两道关门,南北关门之处都有瓮城。关城外南北山险要之处,还筑有护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御体系。清末以后逐渐荒废。
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
虎牢关
位于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剑门关
古称天下雄关,为蜀道中最险要的关口,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ge@reGfsB1

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石座砖身,形势雄固。有关门三座,即东门、西门和西门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门。北门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其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
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险赫,南渤海涛涛。形势险要,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如虎踞龙盘,控制海陆咽喉。<<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为:“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故素有“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此话道出了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的作用。
娘子关
娘子关 原名苇泽关,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长城上的著名关隘,人称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地处山西、河北两省的交界处,山西人把娘子关内外作为省内外的标志。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过。这里山险沟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山明水秀,风光绮丽,是旅游的好去处。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另一说为此处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娘子关因此而得名,现今祠已废,有唐人书《妒女颂碑》,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紫荆关
紫荆关地理位置显要,关城建在依山傍水,两峰对峙的广阔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内长城上一处重要关隘。它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居庸、倒马合称“内三关”。 《畿辅通志》称紫荆关,“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化)府、大同,山谷崎岖,易于戍守。”
紫荆关作为一个重要的关口,历史非常悠久。它是进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径”的第七径,称为“蒲阴径”。紫荆关秦汉时称上谷关,东汉时名五阮关,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子庄关,宋时称金陂关,金、元时因山上多紫荆而改称紫荆关至今。据专家考证,紫荆关是我国近千座关口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几座之一。
紫荆关素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居庸关作为北京的北大门,是抵御来自北方异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历史证明,紫荆关在捍卫京城上处于居庸关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明将于谦曾说:“险有轻重,则守有缓急,居庸、紫荆并为畿辅咽喉,论者尝先居庸、而后紫荆,不知寇窥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十之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亭林先生)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得更明白:“居庸则吾之背也,紫荆则吾之喉也,猝有急则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历史上的许多战例,说明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打居庸关,因金兵凭险据守,久攻不下,他抽出兵力南下,一举攻下紫荆关,在易县境内的五回岭大败金兵,然后攻取涿、易二州,又由长城内侧向外反攻居庸关,内外夹击,居庸关被攻破。紫荆关在捍卫京城上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友谊关
他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早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1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称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
1884年8月,法国侵略军进犯越南北宁、谅山等地,并以武力威胁中国,清政府不得不对法宣战。
1885年初,法国增派援军,步步逼进镇南关,清军前线统师潘鼎新望风而逃。2月23日,法国侵略军进攻镇南关,清军将领杨玉科率部依托悬崖峭壁英勇抗击,但在侵略者的坚枪利炮下,伤亡惨重。当天下午五点,镇南关陷落。法国侵略军炸毁镇南关,在废墟上立起一根用中文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的木柱子,对中国进行挑衅。
在这危机关头,我边境各族民众纷纷拿起武器,主动配合抗法名将苏元春部队与法军开展激战。收复镇南关后,义愤填膺的边关军民拆毁了这根耻辱柱,并树起了一根写着:“我们将用法国侵略者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的木柱子,以表示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决心。
冯子材是当年的抗法名将,广西饮州人,曾任广西、贵州提督,1882年解甲还乡。1884年11月,冯子材接到清政府命他任前敌主师的指令后,与王孝祺等部同时开赴镇南关。
1885年3月23日,法军兵分三路,再次大举进犯镇南关,直逼关前隘。当敌人象饿狼一样扑向城墙时,冯子材抓住战机,命令样出城墙。这位七十高龄的老将,“帕首短衣草履,手操倭刀,亲率大刀队,大呼一跃出墙外,其子相华、相荣随之跃出”。全军将士象决堤的洪流涌出城墙,势不可挡,一时间枪炮声停息,硝烟飘散,金属碰击的声音和博斗的吆喝声响彻云霄。在苏元春、王孝祺、陈嘉等将领的配合下,经过两天顽强激战,一举歼敌一千七百余名,生擒侵略者数百人,缴获一大批枪炮弹药。
1885年3月25日,冯子材下令反攻并指挥各军乘胜追击,法军统师尼格里被击成重伤,另两名法军高级将领被生擒。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是中国近代史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它沉重的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气焰,迫使法国茹费内阁倒台。
但是,昏愦、懦弱的清政府,却把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协定》及《中法简明条约》,又称“天津条约”,给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写下了耻辱的一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9
中国 七大古都

1.北京:北京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是燕、蓟重镇,辽的陪都和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这座古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现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2.西安: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部,原名长安,曾有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建都于此。它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3.洛阳: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4.开封:开封古称汴梁,五代的后周和北宋均建都于此,时称东京,为著名古都之一。文物古迹有铁塔、繁塔、龙亭、禹王台、大相国寺和北宋汴梁城遗址等。
5.南京:南京为东吴、东晋、南朝、明朝等建都的历史名城,素有虎踞龙盘之称。南京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和中山陵等。
6.杭州:杭州是我国古都之一。秦朝置钱塘县,隋朝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名胜古迹很多,如西湖灵隐寺、岳庙、六合塔等。
7.安阳:安阳夏属冀州,商王河亶甲元年迁都于此,称相;盘庚十四年自奄迁都于此,称殷,共历时237年。战国末期改称安阳,后为历代王朝府、县、州治所。旅游名胜以闻名中外的殷墟为中心,名胜古迹遍及全市。

军事要塞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雁门关……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第2个回答  2009-03-19
长安(西安) 洛阳 咸阳 临淄(淄博)邯郸 郢(楚国都城) 北京 金陵(南京) 成都 苏州 扬州 杭州 开封等等

军事要塞首推长城 还有山海关 嘉峪关 雁门关等等 同时历朝历代的都城不仅是历史名城也同样都是是军事要塞,毕竟国都丢不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20
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4个,其中: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安庆是国务院单独、特批的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历史文化名城有14个
南通、无锡、山海关、金华、绩溪、泰安、濮阳、荆州、凤凰县、雷州、海口、敦煌、吐鲁番、特克斯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