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意思是: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出处】《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扩展资料

1、《蝉》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2、《蝉》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5-24

解释: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寓意: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出自:虞世南:蝉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7
解释: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寓意: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出自:虞世南:蝉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
查看全部7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宝宝1kk?其他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 . 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1 浏览9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表现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说明了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 出自唐代虞世南《蝉》,原文为: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杨广在江南时,虞世南与哥哥虞世基一起投奔他,哥哥虞世基被赏识重用。虞世南勤奋好学,沉静寡言,不趋言附势,这一点与虞世基截然相反。因此,他写下这首诗,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表现出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蝉
50 浏览40772019-03-02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全诗?意思?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干什么?
出自:虞世南:蝉 全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 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由于蝉用细嘴吮吸清露,因此也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流响出疏桐: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暗示着: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274 浏览2950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意思 全诗 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
是指蝉的鸣叫响亮不是应为秋风的缘故,而是自己站在高处,所以才传的远。 表现出作者的清高脱俗,不为外物所影响
476 浏览6194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的声音能够传得远是因为它身在高处,而不是依赖秋风的散播。 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蝉》 原文: 《蝉》虞世南【唐代】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是唐朝时期的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第3个回答  2019-12-21
意思是: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出处】《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第4个回答  2018-01-08
是蝉的声音能够传得远是因为它身在高处,而不是依赖秋风的散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