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曾言大世界三千,是否可以认为,我佛最先提出多维空间的观点

如题所述

我们应该知道,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并不只是相似而己,太阳系何尝不是一个原子,原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太阳系呢?我们眼中的世界,不过是无穷空间结构中极其微小的一段(部分)而已。
  关于世界的结构,佛教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无量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在经历着成、住、坏、空的过程,进度不一。有的有光,有的无光,有的有生物,有的无生物。不光只是粗重的物质世界,还有如欲界天、色丨界天那些精微的物质世界,甚至如无色丨界天纯粹的精神次元的世界等等,绝大部份用最尖端的高科技根本无法探测到(如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人类登上月球,并不能看到其中的天子及其宫殿,只能看到一片荒凉而已。连就我们身边的鬼身、中阴身等其他维次的生命,用科学仪器也无法看到)。1000个太阳系为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这样,因为其中重复了三个“千”数,故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大约有10亿个太阳系。经中说,一佛教化的区域为一个、二个,乃至无数个大千世界。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教化的地方,名叫娑婆世界。如此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一时生,一时灭。

  大乘佛教所描述的世界则更不可思议。《华严经》说,10000亿个三千大千世界组成一个“华藏世界”,而华藏世界也只是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个微尘团而己。《华严经》还指出,在无边的世界中有世界名为“普照十方世界种”,上持二十重华藏世界,即有二十层结构,其中第十三层共包括十三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在内,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以及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相距十万亿佛土)皆是这第十三层之中的一尘而已。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种”周围还有无垢世界种、因陀种、法界种、广大种、善建种、恒出种等无边无际的世界种,一一种上,各有二十重华藏世界次第安立。《华严经》又说:“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 如因陀罗宝珠网,一珠现万珠之影,万珠含一珠之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现万珠之影,互相辉映,重重无尽。
  
  这种“一多相容、大小相即”的全息理念,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
  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世界并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个粒子都包含着其他粒子的某些个性。若干粒子在一个自洽状态中生成自己,并彼此关联构成动态的有机网络。每一个粒子都帮助产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过来又生成它。这种互渗相成的义理在量子物理学的一项著名实验中得以体现。阿斯佩克特1982年的实验证实,确有一种超光速的联系存在于遥远的时空区域之间,两个被分离到宇宙两端的粒子部分,可以某种方式组成单一的有机整体,即时感应。这个令科学界感到困惑与震惊的实验结果,以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渗的理念来观照,亦属法尔自然之事……

  现代数学分形理论表明,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分形概念由法国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首先提出。1967年,他发表“英国的海岸线究竟有多长?”一文,指出海岸线的长度与测量工具有关,尺子愈小,测得的海岸线长度愈长,愈精细地观察海岸线,便能发现愈来愈多的海湾和海岬,并且悉为“自相似结构”,事实上是无法测定海岸线的长度。又如:海马的眼睛是由二十九条旋臂组成的,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每一条旋臂又是由一条小海马组成,而这小海马又由更小的海马组成。分形理论启发人们从部分认知整体,从有限把握无限,为探索宇宙人生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多维次空间是古婆罗门教(今天的印度教)先发现的,他们用佛教里面的四禅八定达到六道的最高层,非想非非想处天,但他出不了六道,婆罗门先发现六道,但他出不去,所以佛出现在印度帮助他们突破六道,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今天来说是十忆个银河系。
第2个回答  2013-10-14
可以。有名的佛教空间哲学观。
第3个回答  2013-10-14
谁提出的不也一样吗? 何必去追逐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呢?
第4个回答  2013-10-14
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