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要进行3分钟演讲,我希望说一些关于爱国的东西,大家能不能提供一点事例?

语文课前要进行3分钟演讲,我希望说一些关于爱国的东西,大家能不能提供一点事例??thxxxxxxxxxxx
不要太著名的那些!

爱国人物:
1、江姐 2、董存瑞 3、文天祥
4、黄继光 5、邱少云 6、杨靖宇
7、郑成功 8、刘胡兰 9、雷锋
10、李向群 11、方志敏 12、罗盛教
13、王二小 14、赵尚志 15、赵一曼
16、八女投江 17、狼牙山五壮士 18、向警予
19、赖宁 20、白求恩 21、夏明翰
22、岳飞 23、林则徐 24、王进喜
25、张稚生 26、叶挺 27、项英
28、马占山 29、张自忠 30、李大钊
31、石平阳 32、梁三喜 33、魏源
34、邓世昌 35、戚继光 36、孙中山
37、黄兴 38、谭嗣同 39、秋瑾
40、关天培 41、毛泽东 42、邓小平
43、朱德 44、闻一多 49、刘伯承 50、聂耳
江姐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黄继光(1931~1952)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武"身居异邦,心在祖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侯即位,便自称是汉天子的晚辈,并把战乱中扣押的汉朝使者一齐送回汉朝,武帝也以礼相待,委任苏武以中郎将职,持旄节护送被扣押的匈奴使者回国,同时赠送且�侯单于丰厚礼物。于是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随员常惠以及卫士等一百多人到了匈奴。不料单于收下礼物,却认为汉朝软弱,便以狂妄骄横的态度对待汉朝使节。事有凑巧,就在使节团返朝复命之际,匈奴发生了贵族缑王和虞常等人的谋反未遂事件,卫律奉单于之命,审理这桩谋反案,虞常供出与张胜有联系。单于大怒,召集首领们商议要杀掉汉朝使者,近臣们认为杀他们不如令他们投降,单于同意并派卫律去劝降苏武,苏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辱没国家,虽生,有何脸面回大汉?"说着,拔出佩刀刺进胸膛,卫律大惊,亲自上前抱住苏武,又忙着派人快马加鞭去请医生。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更加希望苏武投降,早晚派人问候。并许之以高官厚禄和采取刑场陪斩等恐吓手段,但苏武软硬不吃。单于令将苏武关闭在一个深旷的大地窖中,并断绝他的饮食,天降大雪,苏武撕下毡毛就着雪吃,几天不死,匈奴十分惊奇,以为神助,便把苏武押解到渺无人烟的北海(俄罗斯贝加尔湖)边牧羊,并说,只有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国。苏武在北海拄汉节牧羊,几年的风霜雪雨,磨蚀了节杖上的毛饰,但却磨不掉苏武对祖国的思恋之情,汉昭帝继位后,汉朝与匈奴停战修好,几经周折,终于使苏武在公元前81年获释返回汉朝。苏武在匈奴历尽艰难困苦,度过整整19年,他壮年出使,返汉时已须发染霜。虽然一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爱国之心,却世世代代为人所称道。
陈嘉庚 "身居海外,心向祖国"。陈嘉庚十七岁就侨居新加坡,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积蓄了大量资产。但他不是拜金主义者。他认为:金钱只有散播在祖国的土地上才最有用!抗日战争时期,时刻关心祖国命运的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总会慰劳视察团",回国慰问了抗日军民。在重庆,国民党官员把他当作财神爷,花了八百元办了豪华宴席招待他,请教的都是怎样才能升官发财的道道。在延安,毛泽东在窑洞请他吃了一顿二角六分钱的客饭,坐的凳子也是七跷八裂的,可是谈论的都是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返回新加坡后,在向侨胞谈论归国观感时,陈嘉庚严厉批评了国民党的铺张,赞扬共产党的清明。他满怀激情地宣告:"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一生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的捐款,如果根据黄金在国际场上的价格计算,至少相当于一亿美元。陈嘉庚不愧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典范。
钱学森 现代著名力学家,中国研制火箭技术的元勋之一。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进行科学研究。早在30年代就提出了跨声速流的相似律,并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冯·卡门最早共同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40年代与卡门共同提出球壳与园柱壳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在火箭与喷气推进方面提出并实现了用火箭作助推器,其远程火箭推进研究是航天方面的开创性成果。1947年,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控制论的创始人。从1935年至1955年,他在美国20年间的学术成就,使他有丰厚的生活待遇。但他始终眷恋自己的祖国。新中国成立的第6天,他得知消息后,便宣布决定回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无论什么地方,他都顶5个师",并通知移民局阻挠。因此,钱学森突然被美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拘押15天。美国移民局甚至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使他整整5年处于变相软禁的境地。但这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和决心。1955年6月,钱学林为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求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与安排下,终于搭乘轮船回国。回国后,历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等职以及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开创了我国工程控制论、稀薄气体动力学、物理力学的研究,有关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对航空工程理论具有创造性的贡献。他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攻关工作,为创建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及培养国防尖子人才做出了举世嘱目的贡献。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1989年钱学森获国际技术学界最高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并进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199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4年作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人员"获得"何良何利基金奖"。他在受奖书面发言中说:"……对于我的工作,党和人民满意,祖国满意,这是我一生的心愿!"
钱三强 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伊伦·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进行原子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39年初他与居里合作对核裂变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当时刚发现的裂变现象的解释。他首次算出弱能量电子的(真)射程和能量关系,并与实验结果相符。1946━1947年,他与人合作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接着,他对铀三分裂机制的解释被各国物理学家所接受,丰富了人们对裂变现象的了解和认识。约里奥━居里夫妇曾共同签订了对他的鉴定:"……十年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工作的同代人当中,钱三强最为优秀。我们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在创建中科院和领导组织我国原子能事业、核武器研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大批尖端科技人
聂荣臻 "沤心沥血,攻尖强国"。一定要造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这是功勋卓著的聂荣臻元帅的毕生心愿。1956年,聂向党中央请缨主管科学技术。以后,他贯彻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制定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发展尖端武器"的方针,率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研制导弹、原子弹而努力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60年,我国遭受三年的自然灾害。苏联当局又片面撕毁技术援助协定,撤走全部技术专家,原料和技术资料停供。"两弹"的研制遇到了严重困难。于是,还继续搞不搞"两弹",在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系统,出现了意见分岐。聂帅坚持在继续贯彻军委以"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方针的前提下,注意常规武器的配套生产,以应部队装备急需。并采取了有力的攻关措施。经过科研机构和广大技术人员的艰苦奋斗,到1964年,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不久又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并为远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等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当时,在科学技术后进的中国,"两弹"能够上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广大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也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意志和胆略谱写的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卢嘉锡 现代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处从事结构化学研究。1943年,他用电子衍射法测定了硫氮、砷硫等化合物的结构,解决了国际上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他还在燃烧和爆炸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为美国化学界所瞩目的成就,获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成就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他就搭乘货轮返回祖国,回到母校-厦门大学,担任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职。1958年参加筹建福州大学,后任化学系教授、副校长、名誉校长。1960年创办中国科学院华东(后改名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以后又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物质结构研究基地。他领导的固氮研究小组创造性地提出"网兜状"原子簇结构模型,被称为"福州模型",在国际化学界处领先地位。1978年他率领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固氮会议,所做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同行赞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该成果分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奖。他曾提出"结构敏感"性能的概念,领导物质结构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一系列新技术晶体,1987年获中科院特等奖。198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献身核弹,舍家为国"。邓稼先早年留学美国,刚满26岁就获得"娃娃博士"学位凯旋回国,开始了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1958年8月的一个夜晚,他领受到参加原子弹研究任务后歉意地对妻子说:"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很有意义,为它死了也值得!"这突如其来的话使年仅30岁的许鹿希感到又突然又悲凉!她不仅带着两个孩子,还要照顾病魔缠身的公公和婆婆。但她理解丈夫的事业,咬牙说:"我支持你!"1964年10月间,他母亲突然病重,在医院里已奄奄一息,但此时即将试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无法脱身。当蘑菇云在西北大漠上腾空而起的时候,人们为胜利而欢呼雀跃时,领导却给他一张回北京探望病母的车票。母亲见到儿子,只是把放在枕边登载着原子弹爆炸消息的《人民日报》拿出来,没来得及怪儿子从前不把自己的工作告诉她,就安详地永远睡去了。送走母亲后他又投入氢弹的研制。氢弹爆炸成功了,可他的家却被抄,妻子被当作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人物拉出揪斗,孩子无人管。但他顾不上家庭,仍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在身患癌症,病势垂危之际,还几次给原子弹研究院领导打电话谈工作。邓稼先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两弹"事业!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凌台,号雨田,浙江山阴(今萧山县)人。出生于行伍家庭,父葛承升,武举出身。葛云飞从小种田,后在其父培育下,读书习武,“汛览经史,暇则肄射”,学得一手良好射技,挽弓发必中,因而认为练武“为有用之学”,而不屑朱子章句。后来,曾游杭州西湖,“拜岳王墓,欷歔响慕,志素定矣。”他对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这两句名言,尤其赞赏;而且,还将两汉至明代的十一位著名将领事迹,编成《名将录》,以勉励自己。年三十,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成武进士。从道光四年(1824年)开始,以守备衔,先后在浙江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和福建的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因缉捕“海盗”,屡建军功,五擢至总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署定海镇总兵,不久实授。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5
有。。。。。。詹天佑,林则徐。。。。我讲讲詹天佑吧!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1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
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首先必须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 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第三段。
1 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詹天佑为了缩短工期,想出了“竖井开凿法”,为了火车上山,创造了“人”字形线路,这些方法都在现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一个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至沓来。但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在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他们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京张铁路建成典礼此路原订六年完成,詹天佑终于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还节余二十八万两银子。京张铁路的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京张路完式之后,詹天佑应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的聘请,于1910年任该公司总理,又于1912年5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在华角逐,竟使这位爱国的、天才的杰出工程师不能施展才能,焦虑至极。终因劳瘁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半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八岁。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赴会,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回国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开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求求你给我分吧!~
第2个回答  2019-12-15

第3个回答  2009-03-28
金晶!!!!自己上网查资料的~~~~中国人连事例都不知道吗???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

孟烦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