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周测月考卷3《风》作者杨绛的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16.文章开头说“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结尾说“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7.文章第三段中描写“流水”和“风”,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简要分析。(5分)
答:

18.作者一开篇就说,“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从全文看,“天地”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6分)
答:

19.文章第二段“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与上文中“风一辈子不能平静”是否自相矛盾? 结合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处理“社会矛盾”的一些看法。(6分)
答:

16.结构上,首尾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2分)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对待风,要有一定的放松,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2分)
17.相同之处:都受束缚,渴求自由。(1分)不同之处:面对束缚,“流水”采取的是顺乎自然的抗争的方式,争取解放,终得自由;(2分)“风”采取的是坚决抗争的方式,但终难自在。(2分)
18.①“风一辈子都不平静”;
②“只要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
③尽管被“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风却“究竟还不肯驯伏”。(每点2分)
19.(1)不矛盾。“风一辈子不能平静”是因为始终受到约束;而这“拂拂微风” 是它觉得无拘无束,自由惬意,其实也是被“抑制着的”,天地只许它“拂拂吹动”,从本质上讲,它仍不自由,“最平静”只是相对而言。(3分)
(2)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对待社会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的方式,而应让它有适度释放的机会,否则,将会酿成社会的动乱。但对待社会矛盾,又不能让它一味的释放,还应该给予一定的控制,否则后果也将不堪设想。对待激化了的矛盾,也不必惊慌失措,因为任何矛盾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3分)

1.第一段中说,“风一辈子不能平静”;第二段中又说,“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4分)
  (1) “风一辈子不能平静”?
  (2)什么情况下,“一辈子不能平静”的风可以成为“最平静”的风?
 2.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风”?(4分)
 3.文中画线【A】【B】语句,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4.你从文中“风”的形象得到什么启迪,请联系语境,展开联想,谈其中一点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 (1)因为它被天地紧紧约束其中,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2分)
  (2)没有什么东西去阻挠它。(2分)
  2. (1)严加管束(把风约束在天地之间);(2)给予一定的活动自由(对风的活动不加阻挠);(3)即使酿成风暴,也不必惊慌。(答对两点即给分)
  3. 【A】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风的猛烈,富有气势;同时“软”“ 硬”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两种类型,句式对称,有节奏,写出了天地对风的约束。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暴来临前不平静的态势。
  4. 联系本文主旨,可以从个人感情角度谈,也可以从社会矛盾角度谈。如:
  ①人的感情不会永远平静无波,总会有不平静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让它有适度的释放。
  ②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对待社会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的方式,而应该让它有适度释放的机会,否则,将会酿成社会的大动乱。
  ③对待感情的波澜(社会矛盾),既要让它适度释放(表现),又要给予一定的控制,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④对待激化了的矛盾(个人感情),不必惊惶失措,因为任何矛盾(个人感情)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
  以上只是举例,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符合原文的要旨,言之成理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