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译文

全诗译文,一句诗一句译文。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鹘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译文:日暮时漫天风尘扬起,清秋时节,胡人骑着马大肆南侵了。宋朝廷组建了十万军队,舰船无数迎敌。谁说渡江南下非常容易,想起往日战场上痛杀胡人,风雨飘摇中胡人战败,北魏太武帝愁闷。那时我正年少,希望能象苏秦一样得到重用,展报国之志。
  现在已是老了,满头白发了,到扬州去。倦烦了四处漂游想去江心洲,种上千株橘树。二位历游东南名胜,饱读万卷诗书,想建功立业也不得重用。不如当个富裕的太平侯相,不要去做善战的李广吧。

  1.汉家:此指代宋朝。古典诗词常用此例,用"汉家"指代本朝。组练:组甲和被练,代指军队。
  2.投鞭:《晋书·苻坚战记》:"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此处喻渡江南下非常容易。 飞渡:《晋书·杜预传》:"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吴都督孙歆震怒,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3.佛狸:为北魏太武帝小字,他南侵刘宋王朝受挫,结果死于宦官之手。
  4.季子:苏秦字。《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5.橘千头:据《襄阳耆旧传》载,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沙洲上建屋作宅种橘千株。临终时称家有"千头木奴",岁岁收入足够儿辈使用。
  6."莫射"二句:劝友人宁当太平候相,也不可作善战的李广。此为牢骚语,讽朝廷不思北伐。射南山虎:指汉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家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7.富民候:《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候。"
  3. 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此词约作于淳熙五年,是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之作。词前半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在战争风云的背景下,词人昔日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气跃然纸上,然而其壮词到后半却全无着落,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极强的分片,表现了白首之叹愤懑之情。下片写壮志消磨,行文腾挪,用意含蓄,词情尤觉沉着,个中酸楚耐人寻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4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鹘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译文:日暮时漫天风尘扬起,清秋时节,胡人骑着马大肆南侵了。宋朝廷组建了十万军队,舰船无数迎敌。谁说渡江南下非常容易,想起往日战场上痛杀胡人,风雨飘摇中胡人战败,北魏太武帝愁闷。那时我正年少,希望能象苏秦一样得到重用,展报国之志。
现在已是老了,满头白发了,到扬州去。倦烦了四处漂游想去江心洲,种上千株橘树。二位历游东南名胜,饱读万卷诗书,想建功立业也不得重用。不如当个富裕的太平侯相,不要去做善战的李广吧。

1.汉家:此指代宋朝。古典诗词常用此例,用"汉家"指代本朝。组练:组甲和被练,代指军队。
2.投鞭:《晋书·苻坚战记》:"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此处喻渡江南下非常容易。 飞渡:《晋书·杜预传》:"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吴都督孙歆震怒,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3.佛狸:为北魏太武帝小字,他南侵刘宋王朝受挫,结果死于宦官之手。
4.季子:苏秦字。《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5.橘千头:据《襄阳耆旧传》载,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沙洲上建屋作宅种橘千株。临终时称家有"千头木奴",岁岁收入足够儿辈使用。
6."莫射"二句:劝友人宁当太平候相,也不可作善战的李广。此为牢骚语,讽朝廷不思北伐。射南山虎:指汉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家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7.富民候:《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候。"
3. 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此词约作于淳熙五年,是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之作。词前半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在战争风云的背景下,词人昔日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气跃然纸上,然而其壮词到后半却全无着落,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极强的分片,表现了白首之叹愤懑之情。下片写壮志消磨,行文腾挪,用意含蓄,词情尤觉沉着,个中酸楚耐人寻味。
第2个回答  2009-04-02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鹘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译文:日暮时漫天风尘扬起,清秋时节,胡人骑着马大肆南侵了。宋朝廷组建了十万军队,舰船无数迎敌。谁说渡江南下非常容易,想起往日战场上痛杀胡人,风雨飘摇中胡人战败,北魏太武帝愁闷。那时我正年少,希望能象苏秦一样得到重用,展报国之志。
现在已是老了,满头白发了,到扬州去。倦烦了四处漂游想去江心洲,种上千株橘树。二位历游东南名胜,饱读万卷诗书,想建功立业也不得重用。不如当个富裕的太平侯相,不要去做善战的李广吧。

1.汉家:此指代宋朝。古典诗词常用此例,用"汉家"指代本朝。组练:组甲和被练,代指军队。
2.投鞭:《晋书·苻坚战记》:"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此处喻渡江南下非常容易。 飞渡:《晋书·杜预传》:"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吴都督孙歆震怒,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3.佛狸:为北魏太武帝小字,他南侵刘宋王朝受挫,结果死于宦官之手。
4.季子:苏秦字。《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5.橘千头:据《襄阳耆旧传》载,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沙洲上建屋作宅种橘千株。临终时称家有"千头木奴",岁岁收入足够儿辈使用。
6."莫射"二句:劝友人宁当太平候相,也不可作善战的李广。此为牢骚语,讽朝廷不思北伐。射南山虎:指汉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家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7.富民候:《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候。"
3. 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此词约作于淳熙五年,是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之作。词前半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在战争风云的背景下,词人昔日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气跃然纸上,然而其壮词到后半却全无着落,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极强的分片,表现了白首之叹愤懑之情。下片写壮志消磨,行文腾挪,用意含蓄,词情尤觉沉着,个中酸楚耐人寻味。
第3个回答  2009-04-02
苏轼《水调歌头》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然。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自慰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