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法规礼让三先是

如题所述

凡是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懂得要“安全行车,礼让三先”。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

1、先慢、先让、先停,绝对不可抢行争路,互不相让,以致形成僵持局面。根据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及《道路通行规定 》,一般情况下的会车,须遵守下列规则:

空车让重车,单车让拖挂货车,大车让小车,货车让客车,教练车让其他车辆,普通车让执行任务的特种车,下坡车让上坡车;机动车让非机动车,非机动车让行人。

2、礼让:《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规定的“不按规定让行”,主要包括准备进入环形路口不让已在路口内机动车先行的、转弯机动车未让直行的车辆和行人先行的、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车不让左转弯车辆先行的;

机动车通过无灯控或交警指挥路口不按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让优先通行一方先行的或不让右方来车先行的等,不少驾驶员对以上规定理解不到位,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扩展资料:

礼让三先危害:“礼让三先”的反面是争道抢行,有许多人开车就喜欢争道抢行;有时自行车和行人也是如此,或者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位交警如是说:“不遵守交通规则,彼此不相让的结果就是影响通行速度,有时甚至堵得谁也动弹不得,白白耽误很多时间。”遇到交叉路口,要注意礼让三先;在别的路段,有时也要注意礼让三先。

遇到路比较窄的时候,就慢点,有情况,就主动停下来让别人先走。礼让三先,有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个“先”字,“先让”“先慢”“先停”,“先”提前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行车环境。

开车无非就是处理路面情况,观察到前方有情况,就想法让开这个危险情况,不要造成三点一线,大家挤到一起,如果简单的“让”一下还不行,那就应该马上减速慢下来,马上主动停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让三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凡是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懂得要“安全行车,礼让三先”。
  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
  礼让三先,有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个“先”字,“先让”“先慢”“先停”,“先”提前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行车环境。开车无非就是处理路面情况,观察到前方有情况,就想法让开这个危险情况,不要造成三点一线,大家挤到一起,如果简单的“让”一下还不行,那就应该马上减速慢下来,马上主动停下来。这个“先”字,在这里是主动的意思。“主动”对别人客气一点,别人不笑,我们先对他笑。如果是别人“先”同我们打招呼,那么,弄错了,那是别人先做到了,我们是被动了。在开车中要做到的是,主动掌握控制路面情况,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路面情况。 有时我们开车时,想的是如何找个空档赶快插过去,如何抢先一步过去,千方百计的设法快一步闯过去,而不是想想如何礼让三先。如果真的说交通活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礼让三先”恰恰是打赢这场战争的法宝之一。许多老师傅开车时总是经常用到这个法宝,靠它防身,靠它保证安全,这一招是防身之宝。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比老师傅更客气些。 在会车时,在避让行人时,在要转弯时,在进出非机动车道时,在行经交叉路口时,在许多的路面情况下,都应该很好的做到礼让三先。有时即使做不了礼让三先,但也不要去争道抢行。 因争道抢行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实在太多太多,似乎难以避免,其实,只要做到“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故都可以避免! “礼让三先”同遵守交规同等重要,即使冒昧的说一句:礼让三先比遵守交规更重要,也不为过。
第2个回答  2020-02-27
公安部10月8日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交通规则严格了对驾驶员的管理。最新交通法规扣分细则也更为严格,闯红灯交通违法记分将由3分提高到6分,不挂号牌或遮挡号牌的一次就将扣光12分。

最新交通法规中关于校车驾驶人管理的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交通规则提高了违法成本,记分项也由38项增加至52项。

具体扣分细节如下:

交通违法的处理:

1、闯红灯,记6分。罚100元。

2、酒驾,扣12分。根据驾驶车辆和是否出事故等情况

做出5年内不得再申领驾照、10年内不得再申领驾照、终身不的申领驾照处罚。

(详见《机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12条、第16条、第72条、第77条规定)

3、不系安全带,记2分,罚100元。

4、副驾驶不系安全带的,5元以上20元以下罚款。

5、行驶途中拨打手机,记2分。

6、有意遮挡号牌,记12分。

7、超速驾驶,根据超速车辆、行驶道路、超速50%、超速20%等具体情况,分别记12分、6分、3分(详解下面具体扣分规定)。

咨询律师交警的处理是否违规

从2012年7月起,7种摄录违法(非现场处罚)罚款+记分:(是摄录罚款)

1、闯红灯,罚款200元.

2、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罚款200元。

3、违反禁止标线行驶,罚款100元。

4、超速行车,罚款200元。

5、机动车走非机动车车道,罚款100元。

6、逆行,罚款200元。

7、违停车,罚款200元。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五)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

(六)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七)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八)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九)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十)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第3个回答  2014-03-26
凡是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懂得要“安全行车,礼让三先”。
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
礼让三先的理念是由原河北省邢台地区车辆监理所刘团君同志在1964年春天提出来的。他分析了大量事故案例,从中得出造成事故的三条症结:一是行车速度快;二是行车不相让;三是行车不文明礼貌。
从而得出“礼让三先”四个字。
什么是“三先”:先慢、先让、先停,绝对不可抢行争路,互不相让,以致形成僵持局面。根据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及《道路通行规定》,一般情况下的会车,须遵守下列规则:空车让重车,单车让拖挂货车,大车让小车,货车让客车,教练车让其他车辆,普通车让执行任务的特种车,下坡车让上坡车;机动车让非机动车,非机动车让行人。
什么是“礼让”:《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1]》中规定的“不按规定让行”,主要包括准备进入环形路口不让已在路口内机动车先行的、转弯机动车未让直行的车辆和行人先行的、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车不让左转弯车辆先行的、机动车通过无灯控或交警指挥路口不按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让优先通行一方先行的或不让右方来车先行的等,不少驾驶员对以上规定理解不到位,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礼让三先”的反面是争道抢行,有许多人开车就喜欢争道抢行;有时自行车和行人也是如此,或者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位交警如是说:“不遵守交通规则,彼此不相让的结果就是影响通行速度,有时甚至堵得谁也动弹不得,白白耽误很多时间。”遇到交叉路口,要注意礼让三先;在别的路段,有时也要注意礼让三先。遇到路比较窄的时候,就慢点,有情况,就主动停下来让别人先走。
礼让的本质是为了让开危险。礼让,有时也可以避免矛盾冲突的气氛。让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伟大的赫胥黎在他逝世之前曾说,他只能提供给大家一个忠告:只能劝大家要相处得“再稍微和气一点”。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一直有这么一个重要的观念:“和为贵。” 有时与别人相处时,真的不需要去争论谁对谁错,而是要处理好双方的关系,想想怎样让双方的关系更融洽。养成一团和气,与身边的人都可以很好的相处,给别人感觉的是如沫春风,那也非常不错。开车时的修养对确保安全行车来说也是十分要紧。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也有“文明驾驶”。
礼让三先,有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个“先”字,“先让”“先慢”“先停”,“先”提前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行车环境。开车无非就是处理路面情况,观察到前方有情况,就想法让开这个危险情况,不要造成三点一线,大家挤到一起,如果简单的“让”一下还不行,那就应该马上减速慢下来,马上主动停下来。这个“先”字,在这里是主动的意思。“主动”的对别人客气一点,别人不笑,我们先对他笑。如果是别人“先”同我们打招呼,那么,弄错了,那是别人先做到了,我们是被动了。在开车中要做到的是,主动掌握控制路面情况,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路面情况。 有时我们开车时,想的是如何找个空档赶快插过去,如何抢先一步过去,千方百计的设法快一步闯过去,而不是想想如何礼让三先。如果真的说交通活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礼让三先”恰恰是打赢这场战争的法宝之一。许多老师傅开车时总是经常用到这个法宝,靠它防身,靠它保证安全,这一招是防身之宝。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比老师傅更客气些。 在会车时,在避让行人时,在要转弯时,在进出非机动车道时,在行经交叉路口时,在许多的路面情况下,都应该很好的做到礼让三先。有时即使做不了礼让三先,但也不要去争道抢行。 因争道抢行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实在太多太多,似乎难以避免,其实,只要做到“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故都可以避免! “礼让三先”同遵守交规同等重要,即使冒昧的说一句:礼让三先比遵守交规更重要,也不为过。
第4个回答  2014-03-26
先慢、先让、先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