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司徒、司空在古代是什么官职

如题所述

司马: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古时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

司徒:属三公,户部尚书,由周时地方官演变而来。汉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大司徒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地官系统的最高官职。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司空:属三公,户部尚书,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扩展资料:

户部尚书由来: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

其职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司马

百度百科·司徒

百度百科·司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司马是古代职官名称。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在周朝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写作"司土",是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


扩展资料:

三司的联系 :

司马,由于在奴隶制军事制度中具有“寓兵于农”、“寓将于卿”的特点,加之司徒、司马、司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所以三司既有分工,又互相联系,特别是司马还负责管理军赋。

与此相关,司马还必须与主管人民的司徒和主管工程建设的司空协作,从事“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等大量非军事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故宅》:“东西临街二石坊,左曰‘三世司马’,右曰‘宫保尚书’,皆距大门五十步之遥,略如公署辕门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等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9

司马,西周始置,负责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毛传:“程伯休父始命为大司马”》诸侯国与卿大夫也都设有“三有司”.春秋时诸侯多设置,宋有大司马、少司马.楚有大司马、左右司马,其职位仅次于令尹.卿大夫亦有司马或马正,为武职.战国时魏、燕有司马、楚有左右司马.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鼎》:“令女(汝)作司土,官司籍田”.《曶壶》:“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免簋》: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司空,负责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

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

 扩展资料:

司马:司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百度百科—司徒百度百科—司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7

司马,西周始置,负责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毛》传:“程伯休父始命为大司马”诸侯国与卿大夫也都设有“三有司”。春秋时诸侯多设置,宋有大司马、少司马。楚有大司马、左右司马,其职位仅次于令尹。卿大夫亦有司马或马正,为武职。战国时魏、燕有司马、楚有左右司马。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鼎》:“令女(汝)作司土,官司籍田”。《曶壶》:“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免簋》: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司空,负责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

扩展资料

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02

简单答一下,这三个官源自周代或更早,司空通司工,司徒通司土,分别管理的是工程和土地。司马确实是管马政的,但是这里的马政本身就是军事行为组织的重要部分,周制的军队基本单位就是按马拉战车计算的。

首先要说的是,基本上以官职为姓的多是上古及至先秦这段时期较为常见,这个阶段也是姓氏的高度繁盛和嬗变期,到秦汉之后,姓氏合流而稳定,许多姓也就流传至今。

这里,阁下所说的“只有。。。这几个”还有待商榷,先整理一下和官职有瓜葛的姓氏吧。

司马,司空,司徒,司寇这几个不提。《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此外,源自太史官以官职为氏;为皋陶之后,皋陶担任为舜的大理(理刑之官),和理相通;源自西周官职九府泉人,泉相通;源自“乐正”;源自姓,源自晋国典籍之官;源自西周管理粮仓的官员“庾廪”;源自郑国掌管刑狱的“尉正”;此外等皆有官职源流。

所以这么看,也不少了(其实你想想,殷周之际人丁稀薄,近于远古,小国寡民,各地语言不通,奴隶愚氓,官职能有多少,大官也就是你所言的五官冢宰之类,而小官,后代也未必以其为荣耀而到以其为姓世代相传这个地步,譬如小明或者会吹嘘说我爷爷的爷爷当过进士但应该不至于吹嘘说我爷爷的爷爷是个老童生。。),加上其它还有以地为姓,以国为姓,以及一些因为避讳、避罪或赐姓等各种情况而更易姓氏的情形,所以得以有这么多和官职有关的姓还是蛮正常的。

PS:上面所说的姓氏官职源流,并非说这一姓氏单纯只源流于这一官职,以官职为姓只是这一姓源流中的一条而已,比如李姓,百度词条对李姓列了九个源流,姓氏源流终归还是多样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