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如题所述

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为敦煌三胜。甘肃之大,无敦煌便无以为甘肃;而敦煌之美,无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便无以为敦煌。余秋雨以其《文化苦旅》一纸风行于海内外,开篇的几章都是有关敦煌的。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敦煌其实不是地理,而是文化,我迄今风尘仆仆,曾三去敦煌,但每去一次,感慨一次,沉痛一次,我心目之中的神圣的敦煌、蓝色的敦煌已一日日地面目全非了。

对于我,这样一个正宗的甘肃土著,在我真正的感觉中,敦煌已是负伤的敦煌。所谓负伤,乃是因为鸣沙山不再是天籁般的鸣沙之音,月牙泉则仿佛是弃妇或怨女的枯萎之泪,而莫高窟风剥雨蚀,多半森严壁垒,再用不着我说什么了。我首去敦煌是怀着朝觐之心的,那是人文主义方兴未艾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此后的几次,都是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远道而来,我鞍前马后以尽地主之谊的。后来我到了南方,学习、生活和定居,此间也四处漫游,因之饱览了西湖、三峡、桂林山水、西双版纳,那个时候我常常无端地想起敦煌,想起月牙泉,但不是闲情逸致的月牙泉,而是令人忧心如焚、攥着一把汗的月牙泉。在如今这样一个讲实事求是的时代里,似乎用不着我再在这里为月牙泉讳疾忌医了,因为月牙泉早已不那么可人了,它已是病入膏肓的月牙泉,奄奄一息的月牙泉,无须奢谈什么水边有树,什么虬根曲绕了,月牙泉几近要死了!而月牙泉一死,鸣沙山即非,敦煌即非,因为月牙泉是敦煌的眸子,是敦煌的命脉和心脏。山与川灵秀,但无水何以灵,无绿何以秀?况在那旷野大漠之中,那一湾静水,那一池春草,本就是大自然的恩赐和大敦煌的异秉,但现代的甘肃人太放肆了,太怠慢敦煌了,也太怠慢月牙泉了。

在敦煌有史记载的数千年里,月牙泉始终是作为神泉而名世的,泉中的铁背龟和七星草曾经名闻天下。早在汉代,月牙泉就是敦煌胜景,唐代则有船舸争游,泉边庙宇林立,至清代,泉南岸更建有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王泉阁等殿宇百余间。但到了近代,尤其是到了大跃进、破四旧之风极盛,泉边庙宇皆被毁于一旦。荒唐的是,现在不知是谁突发奇想,在泉边不伦不类,又修复了若干三层高的“古”建筑,又不知是谁突发异思,想从兰州等地修造几叶小船运到月牙泉,为敦煌增添“登台赏月”和“轻舟载客泉中游”二景,但殊不知那汉家遗迹,唐朝残照也不是那么随便就能回光返照的。自高自大的人类似乎从来没有将它当作一种生命给予应有的尊重。七十年代末,甘肃的一些人——大胆提出,月牙泉,什么神泉,龙脉地气动不得,必须破除迷信思想,开发月牙泉的水资源。于是乎,持续多年的大规模抽水引灌使得月牙泉终于元气大伤,濒临干涸,与此同时也引起严重塌岸,乃至泉眼被堵塞。此后一些所谓的专家们又粉墨登场,出来收拾残局,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当初抽水引灌造成了塌岸和泉眼堵塞,那么现在淘泉清沙一切不就结了吗?于是乎,大规模的人工淘泉战又打响了,几乎与此同时,在月牙泉不远处又挖了一座小泉湾人工湖,而后修建了引水渠,从党河流域为小泉湾引水,再修一条从小泉湾人工河通向月牙泉的注水灌道。但是,月牙泉毕竟是神灵之泉,清洁之泉,它不是朝秦暮楚,满肚肥肠,一袭臭皮囊的人,纵欲狂欢,身子被淘空之后,吃些什么,就能补些什么。就像当初引水提灌不能使月牙泉真正起死回生,而现在淘泉清沙则给了月牙泉更隐蔽、更致命的一击。“沙山抱泉,泉映山沙”,这本是月牙泉的奇异之处,神秘所在。月牙泉本是波光涟漪,清澈见底,而现在人为的所注之水根本不能与之相融,自泉中被注水之后,月牙泉就变成了一池死水,了无生气。大自然就是这样,它以自身独有的、无声的方式嘲笑和惩罚人类的所谓聪明,而月牙泉正是在人类这种所谓的聪明中,身不由己地,一天天地脱离了它的自然、高贵和纯洁的品位,几乎沦落成了一个我们在城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依靠人工呼吸的大游泳池了。

在过去的人眼里,月牙泉最初是哺育之泉,后来旅游业时兴,月牙泉则成了利润之泉,比起以前抽水引灌,稼穑农事的艰难,哪里有现在月牙泉摇身一变,直接就变成哗啦啦的钞票来得滋润?于是上述幼稚和狂热的动机和行为就变得顺理成章和容易理解。作为甘肃人,我也并非边外恶虎,要夺人们的口中之食,更不是一介不谙世事的书案之虫,要与现代旅游业为敌,我的本意仅仅在于,人作为一种生命,大自然同样作为一种生命,要相互依存,互相保护。所谓环保,并非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并非一方施舍恩赐,另一方只是摇尾乞怜,双方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绝不赞同106| 评论(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5
我搜的哈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总体上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表示,要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力争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国家环保总局指出,虽然中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深,并呈现出区域性破坏、结构性解体和功能性紊乱的发展态势。同时,许多地区还存在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在中国,森林人为破坏现象严重,生态功能不强。虽然中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现在的16.55%,但其中人工林和中幼龄森林占多数,森林生态效益下降。另外,每年有200万公顷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土地退化严重。中国现有退化草地135万平方公里,约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土地沙化现象突出,每年新增沙化面积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增加1万平方公里。 水生态也出现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环境安全度下降。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河道淤塞,河流断流;湿地破坏,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富营养化问题严重。 城市生态脆弱,不少城市人均绿地少,地下水过度超采,城内洪涝、水土流失、热岛效应、地面沉降等灾害严重,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药污染面积达1.36亿亩;水域富营养化;地膜回收率底,土壤地膜残留现象突出;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大多未加处理,成为新的污染大户。由于多种灾害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红树林面积从历史上的25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1.5万公顷;珊瑚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海南省周围海域80%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严重的海岸侵蚀。在海南,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了近300米。海洋生态恶化成为制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2个回答  2009-04-13
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回答,如果是自己写的话就就好了,毕竟别人写也诠释不了你自己的思想,用别人的脑子想事情只会让自几越边越笨的。知道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