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议成立“拒绝插管CLB”临终时一些过度医疗,你能接受吗?

如题所述

希望人们能够正常死亡,就是由内在的健康原因导致的死亡,例如病死或老死。这种情况下就不必要进行插管等临终时的一些过度医疗。

拒绝插管是一些知名人士发起的倡议活动。就是希望在生命最后,没意识的时候,顺其自然不插管,不做过度医疗。

临终过度医疗是指病人已经长期昏迷不醒,靠插管呼吸机等设备维持生命,只要停了呼吸机等设备就会停止呼吸的抢救医疗。

拒绝临终插管等抢救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有书君认真回答:能接受。生老病死、叶落归根是自然规律,不要去违背,刻意也徒然。

1、拒绝插管等临终抢救治疗的原因

女作家琼瑶也发表了类似声明。2017年5月9日是琼瑶与丈夫平鑫涛的结婚38周年,然而平鑫涛却罹患血管型失智症,已住院400多天。

琼瑶31日在脸书PO文,不忍心让丈夫插鼻胃管,因此和继子女闹翻,后来在麻醉科医师侯文咏的劝说下屈服了。

有书君拒绝临终时的一些过度医疗,也因为母亲是这样过来的。

母亲查出癌晚期,她说不想做手术受罪,我们答应了。两次入院后她说想回家,我们答应了,带她回家直到离开。她走的时候就像是睡熟一般,安详平静。


有些病人家属不愿意放弃治疗,比如有全公费医疗费用的选择。

病人在ICU病房每天少说也需要花费几千元,曾有人住了500天才离世。为什么能住500多天呢?

因为全公费,不用自家花一分钱,只要病人活着,每月就有上万的工资可领,儿子每月领工资的时候顺便看看病人。

后来儿子很少再去病房。儿子领了多少钱?违法吗?哪里错了?好像都没有。这样的活着是浪费国家的公共资源,仅仅是靠机器呼吸着已经没有实际“活着”的意义。

但是病人确实活着,除了家属,谁都没有权利拒绝不插管。平时家里只要有一个亲人说要抢救,也没人不敢说不救。只有等到事后才能做出判断。

拒绝临终插管抢救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因为大家都知道处于激动状态时,可能被攻击为不孝顺,慎重被说成冷酷无情。确实因为生活中有人因为考虑可能人财两空,不再给病人治疗的情况存在。

有人家,90岁的奶奶中风,医生说抢救过来最好情况也就是植物人,建议放弃,可常年在外的姑姑硬要救,插了管,后来出院回家,大家长时间请假陪伴不可能,只有请了看护照顾昏迷状态的奶奶。

也有的家庭,老母亲插着管子输着氧气,因为太难受母亲便用手去抓,医生只有把她的手用绳子挷起来,那种无奈和痛苦真是想喊都喊不出。

后来的一年多都闭着眼一声不吭,忍受着病痛煎熬。兄弟姐妹五人谁也不愿承担当拿掉鼻饲管的责任。

谁都不愿意当恶人,也就帮不了病人减轻痛苦。几个儿女隔一天轮一班,每班2人,全都在单位请假。现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很少,独生子女居多。一般家庭很难做到这样。

需要暂时维持有必要等待亲人回家。

亲人往往难以接受病人的突然离开,这是人之常情,经过尽全力抢救,家人才觉得心安,就不要留下遗憾。而且等待孩子赶往另当别论。

有实习医生说,总医师安排三个人轮流按压,五分钟一换。说"按就是了,其他的不管"。

两个小时后患者的大儿子赶到病房,看了看心电监护仪还在动,扑通一下就跪在床边嚎啕大哭道:"妈,你别走,某某回来了"。

总医师朝我们看了一眼,我们立刻明白,放下手,心电成一条直线。患者老伴安慰他的大儿子"你妈晓得你来看她最后一眼,她安心的走了!"

我们按了两小时,是为了让一个母亲和儿子见最后一眼。那一刻,我们毫无怨言,病房里医护人员慢慢收拾东西,留下患者家属在静静陪伴患者。

亲人的惊慌失措和面对终极来临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

许多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样的心情太矛盾。不采取抢救措施,眼睁睁看着至亲离去,心理接受不了,无法理智思考就希望通过努力留住亲人。

采取抢救措施,全身上下插着多根管,甚至还要切开喉管。至亲太痛苦了,进食、呼吸、排泄,都是机器管道辅助完成,最后仍然离去。

2、病人表达不了自己的意愿

病人本身是无法做决定的,他们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无论出于所见还是本人意愿决定,有书君赞成拒绝老年重症、绝症昏迷之后的一切抢救。

年龄大的基本没希望的老人,插管呼吸机延长的几小时或几天生命已经没有更多的意义,但作为医生不能不抢救。

医生征求病人家属意见,同意了就要努力抢救。因为病人家属会告医院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巨额索赔,这样的例子很多。

医生要病人或家属主动告诉医生放弃抢救才会停止抢救。

有些医生自己纹身放弃救助。

在病人意识不清醒的时候,医生要根据病人或家属的意愿才可能进行决策,家属和患者有权利作出选择。

在美国确实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医生也会在自己身上纹上字,让抢救的医生看到了不必再抢救。有一位老者曾经多次晕倒被送到医院抢救,每次都抢救了过来。

老人厌倦了这样的"奇特经历",于是在自己的胸前纹上了拒绝抢救的字样,后来在老人被再次送入急诊室抢救的时候,医生看到了这样的纹身,就尊重老人的选择放弃了抢救。

农村老人家也不愿意接受,太遭罪了。

山村里房东的父亲92岁,母亲90岁。去年,大妈感觉不舒服,因为大妈没有去过市里,房东哥哥带老人去市里的医院检查。

进了医院,各种检查跟随而来。90岁的老人抽不出脊髓,又抽了一次。大妈受不了,便很儿子说,你去找把斧子来,帮我砍成几块带我回家算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房东的哥哥落泪了。

他们家六兄弟一直都很后悔当初送老人去医院做检查。90岁的老人有点小病小痛是自然的,让她去遭了那么大的罪,受了那么多折磨,实在是心痛。

病人没办法有尊严地活着,希望有尊严地离去。

3、建议病人和病人家属要理智处理过度抢救

有些病人在清醒的时候提前告知家属自己的想法。这样做是不想让活着的人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也不想接受过度抢救。

可能的话,建议立下遗嘱。

子女遵照执行遗嘱,是对自己尽了最大的孝道。亲人能够遵照执行自己的遗嘱,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所以提前清醒的时候,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是明智的选择。


有书君早在琼瑶与继子之间相互发表声明,表明自己意见的时候,就感觉到应该有个适当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琼瑶和丈夫平鑫涛和之间有过约定,如果健康出现不可挽回的问题,相约不要抢救,让对方有尊严地离去。

当平鑫涛真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无能为力。因为牵扯到过往,继子不同意,她只有发表自己的声明。

这样的事情发生后,琼瑶公开提前写给儿子的遗嘱就说:重疾昏迷不要插管也不要打针,顺其自然而去,甚至提到可以去瑞士安乐死

这不是对生命的消极,而是尊重生命的结束。还有就是,不必要增多付出,也不要增加病人的痛苦。

希望病人家属能够理智对待临终抢救。

作为子女,如果父母曾经提出这样的愿望,请给予尊重,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离去犹如一片树叶,飘然而逝,叶落归根,回归大地,是最后的回归。

重要的是病人临终前需要关怀护理。减少痛苦而不是折腾、折磨,许多老人都希望自己临终前能减少痛而不是在病痛中再多活几天,受罪毫无意义。

有些人在重症监护室里插满管子,抢救时,家人想要病人活下来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持续下去,这样的状况病人便没有了生活的质量。

在没有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主张,不刻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包括插管辅助呼吸,也不能随意缩短病人生命。

如果病人长期没有意识,或者癌症晚期,医生建议放弃治疗的脑死亡病人,还是放弃吧。有书君认为这是理智的选择。

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要经历,与其痛苦地占用医疗资源,还不如简简单单离去来得实在。

有书君接受成立"拒绝插管CLB",拒绝临终时的一些过度医疗。各位看官,你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