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2018-10-09 2页 陈晨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从十七八岁到二十七八岁的差不多十年时间里,大多数人都处于浮躁状态。如果你恰好这样,只能表明一件事情:你很正常——你并不孤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甚至比你更没底儿,你要做的就是稳住,给自己多一些快乐,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多享受生命中这段“浮躁岁月”。

浮躁的首要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满意度正处于递减的阶段。满意度低(也就是不快乐)根源在于“不确定性”,看不清前途,不知自己要什么,不满足现状但不知如何努力。从15岁左右开始,人的满意程度开始持续下降。大抵上应该是不再无知无畏造成的。慢慢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终日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痛苦、挣扎,却又找不到明确的方向。直到45岁左右的时候,曲线才开始上扬。漫长的三十年。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理解、思索、实践、反思、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平均需要30年。

满意度低,自我感觉不良好,很难不浮躁;越浮躁越负向作用,感觉越不爽——形成恶性循环。 浮躁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一个不正确——至少并不完全正确的心态:人们总是希望马上有确定的结果——就是俗话讲的,“急于求成”。

人们总是在决定是否学习之前试图弄清楚“这东西究竟是否真的有用?”这个貌似合理的想法,实际上是很愚蠢的。首先要知道的是,每个人的心智都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受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没有学会某一项技能之前,很难知道学会那样东西究竟有用到什么程度。反过来,当看到人们某个人拥有一项技能,而判定此技能非常有用的时候,又往往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学习并精通一项技能,往往需要5到10年时间。

所以,想进入“踏踏实实”的状态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一件事情:学习的真正乐趣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身有趣。“学这个有用吗?”的正确答案不是“有用!”,也不是“没用!”。正确答案应该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总结一下尴尬形成的原因,就是太多人的世界观有问题:竟然不停地尝试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去寻找一个永恒确定的方案——痴迷于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状态。最要命的是,不仅想知道确定的结果,还需要马上知道——这就更荒唐了。 浮躁的第三个原因——怪只怪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信息的高速流动意味着说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而谁都止不住几乎是本能的比较。这比较就是压力,来自环境的压力。一个圆,越大,接触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多。

人们往往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但是,人们往往把来自环境的影响当作自己由衷的想法。与外界的无谓比较,使得每个人“凭空”多出了一个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于是,动不动就出现被自己理想绑架的情况。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某种意义上,“逆境造就成功、磨难令人成熟”之类的话纯属胡说八道——更可是失败者对一生都未曾有机会体会的成功以及成功者的“意淫”式的猜想而已。失败者永远不会有机会了解成功的真相,因为人最容易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而不曾有哪怕一点点成功经验的人更无从摆脱自身局限。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往往是常人最常不知不觉就掉进去的陷阱——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的真正动力。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那样的话就会忍不住顾镜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是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优秀的年轻人都有个特征,他们最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得他们更加难以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当然每时每刻都更加优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医院专家的批评很有道理,但妈妈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根源不是出于父母的虚荣心和欲望,而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导致的.
  集体无意识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模糊了一个本质性问题,即,虽然无数哲人在思考,至今却仍没有一个公认答案.我想,竞争虽然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但绝不是唯一的本质.我很赞成美国管理大师、《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说的那句话:"我们的使命就是以滋养生命的方式生活."我也很赞成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提醒:"生活的本质是你喝的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真正的高贵是你喝上了更甘甜的水而不是举起了华贵的杯.看重生活本质的人在人生的路上,艰苦跋涉,寻找更甜更美的甘泉,他的人生也在这条路上留下了一座座丰碑.而那些手捧金杯玉盏的人,最后只守着那几个杯子度过了一生."
  要厘清"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我们应该由生活的本质继续追问:孩子的童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的,孩子的童年应该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但是,童年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沉浸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中,孩子体验不到童年生活的美好,也许就会让孩子的人生真正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实中,不少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影响,对生活失去了价值认知,有的在后面的发展中迷失了,有的甚至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家长欲哭无泪.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曾做过一个长期跟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另一组则接受超前教育.开始的时候,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确实比第一组的孩子表现优秀,但到了约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优势便丧失了.再后来,一些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因为对已有的知识失去了新鲜感,慢慢地滋生了不良学习习惯,最后便落伍了.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蔡望怀是如此评述教育的力量的:"相比于知识的传授,教育更重要的功能是点燃,点燃对美好高尚生活的热爱,点燃奋发上进的动力,点燃追求真理的激情."
  作为理性知识分子,我觉得家长们更需要做的,还是想办法把快乐还给孩子,把生活还给孩子.
第2个回答  2020-10-11
生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g huó,意思有1、生存;2、使活命;3、指恤养活人;4、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5、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经验;6、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境况;7、指生长;8、指家产,生计;9、活儿、工作;10、指生活费用;11、指用品;器物;12、美事;美好的时光;13、笔的别称。出自《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

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活的本质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本质就是3.1线回家园
当你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有没有时间去探讨自己的生活本质呢?当你在家里带孩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时间去探讨生活的本质呢?当你无聊的时候,你又没有在想过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活的本质就是兜兜转转的,围绕自己的亲人和家人的一种生活,然后老百姓说的过日子日子是慢慢熬出来过出来的,也是从中能够吸取更多的经验和幸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平淡的生活,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幸福
第3个回答  2020-10-1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的观点考察社会,揭示了各种社会形式的共同本质,得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科学结论。
1实践对社会的具体影响
(1)实践是社会的发源地。社会完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生产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度基本内容。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都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实践过程。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包含着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3)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知。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改造或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道的特点。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都是客观规律,但又各有特点。自然规律的形成和实现无需人类参与。而社会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领域,其规律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社会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第4个回答  2020-10-11
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活着,生活也分为几种,有梦想,有规划,有目标,有亲朋好友,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这是美好的生活。没有规划,没有梦想,没有梦想,没有朋友,没有一个向往的心,这是咸鱼的生活。嫉妒他人,心情忧郁,对上司有怨气,每天都过得不如意,这是危险的生活。


其实真正的生活:有梦想,有规划,有目标,有忧郁,有急躁,有嫉妒,有快乐,有伤心,有亲人,有朋友,有成功,有失败,有争吵,有合作等等,生活中有这些才叫生活。只要你调整好自身的状态,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就能更好地体验生活,体验一个百味人生。


懂生活也很简单,客观地看待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模式下生活,树立目标,干自己喜欢的事,吃喝玩乐,怎么开心怎么来。这就是懂生活,会生活,从不怨天尤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