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古代24孝雕像引发热议,二十四孝所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

这个统共也就一百来年的时代,在以几乎整个封建时代样本的故事选拔赛里出了五个故事,分别是:弃官奉亲、伤指念亲、跪读父书、哭竹生笋、卧冰答案鲤。

再看看这些带孝子们:王祥、琅琊王氏,官至三公;顾梯,江左大族顾氏,十五岁

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   啮指痛心   芦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异器 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忧心 乳姑不怠 

涤亲溺器 弃官寻母

其实二十四孝里指的就是类似上书救父、负米养亲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故事,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作为教书育人的典故也非常合适。

作为中国人,孝是最大也是最应该的行为准则。

二、按照现在人的理解二十四孝内涵:礼信仁义智!礼是最高、最初的思想。人对大自然有敬畏,需要崇拜它,信仰它。这就是神。需要礼来表示。父母是最近的神,是把握我们出生,养育我们生命。呵护我们半生的神。它是伟大的自然之神,它是最近的神,它是我们感受神的恩德的可见、可触摸、可图腾的。对父母的顶礼膜拜和彬彬有礼就是礼,就是有礼,就是信礼,就是执行礼,就是尊崇礼。

信应该有诚信为本的基石。信父母。在信父母的基础之上,信一切,一切都讲诚信。

仁是父母的心。父母仁慈是第一。

义不只是义气,更是义勇。

智是聪明伶俐。父母肯定是最具有智慧的。

三、

但是,一向如此,便是正确的吗?显然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近代以来对二十四孝有了不少反思。

对二十四孝最深刻的批判当属鲁迅。早在近百年前,他就表示,二十四孝文化除了少数合乎人情道德外,大多是“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9
二十四孝中国历史上不少孝子的故事,都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第2个回答  2021-04-19
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虞舜孝感动天、周老莱子戏彩娱亲;周郯子鹿乳奉亲;周仲由百里负米;周曾参啮指痛心等。
第3个回答  2021-04-19
二十四孝里指的就是类似上书救父、负米养亲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故事,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作为教书育人的典故也非常合适。作为中国人,孝是最大也是最应该的行为准则。
第4个回答  2021-04-19
二十四孝指的就是对父母的孝顺,而且也是中华的一种传统美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