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形容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文章、或信件的用词造句极为精确,一分一毫也不能增减或改变。

3、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6、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指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7、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8、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指文人从军。

9、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0、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成语

1、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击楫中流: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3、蹈厉之志: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4、发奋为雄:比喻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5、发愤图强:比喻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6、废寝忘食: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形容十分专心努力。

成语的用法

1、成语可以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他喜笑颜开地跑进屋子里”(用作谓语),“这个小孩天赋很高,智力超群”(用作定语),“她拼尽全力,奋笔疾书”(用作状语),“他十分疲惫,力倦神疲”(用作补语)。

2、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等,如“这件事情真是叫人喜出望外啊!”(表达情感),“这件事情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思熟虑才能解决”(说明事理),“这个人很勤奋,每天工作勤勤恳恳”(描述事物)。

3、成语有时也可以用于幽默、讽刺、夸张等特殊语境,如“他天天迟到,真是老油条啊!”(用于幽默),“这个人的行为太不合规矩了,简直是目无王法!”(用于讽刺),“这个房子太大了,简直像故宫一样!”(用于夸张)。

4、有些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典故,如“登峰造极”源于古时皇帝祭祀天地时攀登泰山的行为,比喻成就达到最高点;又如“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如果不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就很容易用错。

总之,成语是一种浓缩了文化传统、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丰富内容的语言形式,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知识背景来灵活运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