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举考试有关的成语

如题所述

与科举考试有关的成语如下:

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有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独占鳌头、五子登科、名落孙山,金榜题名等。

1、蟾宫折桂

释义:科举时代比喻考取进士。

出处:唐代·房玄龄等《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解释:武帝在东堂巡游时接见了郤诜,问他自己感觉如何。郤诜回答说:“我推举贤良的人才,是天下第一,犹如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

2、连中三元

释义:意思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解释:要论他的志气,就像冯京和商辂一样,在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都考中了第一名,也只算是很平常的事情,真是脚踏风云,气势很盛。

3、独占鳌头

释义:古称中状元。据说唐宋时皇宫石阶正中刻有大鳌,只有考中状元的人在朝见皇帝时才可以踏在鳌的头上。后来也比喻占首位或获得第一名。鳌(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解释:曾经在皇帝殿前敬献使国家昌盛的策略,当时也是第一名的人才。

4、名落孙山

释义: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等到出榜;名落孙山;心上好不懊恼。

解释:等到公布考试榜单,发现没有考上,心里非常懊恼。

5、金榜题名

释义:意思是指科举得中。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解释:何扶在太和九年考中进士,第二年,考中捷报来了三次,因此写了一首七绝送给当年一起赴考的考生:‘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